故鄉Ⅰ帶你走進樸實無華的五台山,看佛教文化點化出的平靜

暮雪1993 發佈 2020-01-14T03:40:49+00:00

唐代高僧慧祥在其《古清涼傳》卷上,引《仙經》云:五台山,名為紫府,常有紫氣,仙人居之。其《傳》卷上又說:晉永嘉三年,雁門郡後人縣百餘家,避亂入此山,見山人為之 步驅而不返,遂寧居岩野。往還之士,時有望其居者。至詣尋訪,莫知所在,故人以是山為仙者之都矣。

唐代高僧慧祥在其《古清涼傳》卷上,引《仙經》云:五台山,名為紫府,常有紫氣,仙人居之。其《傳》卷上又說:晉永嘉三年,雁門郡後人縣百餘家,避亂入此山,見山人為之 步驅而不返,遂寧居岩野。往還之士,時有望其居者。至詣尋訪,莫知所在,故人以是山為仙者之都矣。

亦是,人們眼中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文殊菩薩的道場、佛教聖地……但這些外在的標籤都不足以展現我的故鄉-五台山的那份獨特。

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人不斷的湧入五台山,他們有的是來求財、有的來求事業、有的來求愛情、還有的來避暑,其中倒也不乏有一些僅僅是單純的來看看。但我想,即便人們每年來一次,恐怕也少有人可以真正的體會到僅屬於五台山的樸實無華與風花雪月。


樸實無華Ⅰ寧靜致遠中的淳樸

我,土生土長在五台山。看著五台山從僅僅是旅遊風景名勝區一直到現在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它變了很多,名氣變大了,旅遊的人變多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變高了;但,沒變的是那份沁人心脾的寧靜,沒變的是那日漸濃厚的佛教文化,沒變的是那一如既往的淳樸。

世間普遍的說法是從東漢伊始,五台山便存在了,據說,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初,便傳播到五台山。這裡是唯一一處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並處一山的地方,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可謂是寧靜致遠,厚積薄發。

《感通錄》載:「從台東南而下三十里許,有古大孚靈鷲寺,建東西二道場,佛事備焉。古志傳雲漢明帝造。」

明代鎮澄《清涼山志》說得更為具體,卷三云:「漢孝明帝於永平七年正月……遣王遵等十八人西訪,值騰、蘭(摩騰、法蘭)廷而歸漢,於永平十年丁卯至洛陽……帝問:『此土豈無聖人居化耶?』對曰『此土有五台山者,乃文殊大士所居……』明年春,禮清涼山回,奏帝建伽藍……始度僧數十居之。」又卷五云:「後漢明帝永平十年,摩騰、法蘭二尊者西至,以慧眼觀,清涼山乃文殊化宇,中有阿育王所置佛舍利塔。阿育王將佛舍利造四萬八千塔藏之,散布閻浮,五台山有一焉。奏帝建寺,額曰『大孚靈鷲寺』。大孚,弘信也,帝以始信佛化,故以名焉。」又載:「元魏文帝,再建大孚靈鷲寺,環匝鷲峰,置十二院。」

據此,五台山寺始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到了元朝對文殊菩薩特別尊崇,傳言文殊菩薩曾化作戰神幫助蒙古軍隊戰勝過敵人。故此,蒙古朝廷對作為文殊菩薩住處的五台山便進行了大規模的興建。而後,每經歷的朝代都會對五台山興建些寺廟,傳播著佛教文化。

逐漸地,五台山的寺廟群便漸漸的豐富起來,佛教文化也愈加濃厚,終在今日厚積薄發,往來遊客日趨增多,佛家文化傳播甚廣。


我有印象之初,五台山的房屋大多都是平房,高低錯落在山腳下,隨處可見各類家禽,白天街道熙熙攘攘,大人忙活著,小孩嬉鬧著;晚上一片寂靜,偶爾聽見犬吠和外面的蟲鳴聲。

小時候,總覺得是因為這裡人少,周圍是大山,所以覺得特別安靜。長大後,發現這種安靜並不完全是感官上的安靜,而是,由心底升騰出的一種寧靜,由內向外,是一種可以讓人放鬆、平和的力量。

這裡的百姓,大部分沒有皈依,但,每家每戶都會在家裡供奉一座佛像,過年過節,按照習俗供奉佛祖,去香火最旺的五爺廟拜五爺。以前,百姓做農活的居多,也有些迫於無奈出家為生。後來,隨著五台山,名氣越來越大,做生意的人便慢慢增多了。街道上也開始小二層三層林立,家禽已經不見蹤影,雖多了幾分旅遊景區的樣子,卻沒少了鄰里鄰外的那股子熱乎勁兒,這道勁兒和以前一樣,誰家有事喊幾嗓子便都來幫忙,走街串巷,你家坐坐我家嘮嘮……似乎一切又從未發生過改變。

那份在佛法中沐浴的淳樸,醇厚的讓人難以忘懷。


風花雪月Ⅰ旖旎風光中的浪漫

據《廣清涼傳》卷四載:《華嚴經疏》云:「清涼山者,即代州雁門郡五台山也。以歲積堅冰,夏仍飛雪,曾無炎暑,故曰清涼。五峰聳出,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台,故曰五台。」

五台山,是炎炎夏日的避暑聖地。五個台頂各領風騷,東台望海峰的磅礴日出、南台錦繡峰的繁花似錦、中台翠岩峰威武雄獅、西台掛月峰日月同輝、北台葉斗峰常年積雪。這想來都是眾所周知,但,這裡的星空和雪景一定是你最常忽略掉,甚至根本不會在意的美景。

小時候,最愛幹的事情莫過於抬著腦袋數星星,那璀璨的星空如同一個漩渦,可以把你深深的吸進去任你翱翔,星空如同一塊藏藍色的幕布上面點綴著閃閃發光的寶石,有大有小,密密麻麻,仿佛會說話一般,眨著眼睛,嘰嘰喳喳的討論著地上的人兒,無憂無慮的嬉鬧著,笑著……

北極星總是高昂著腦袋,堅定的為迷路的人們指明方向,北斗七星連成勺狀調皮的掛在天際,獵戶座的指認,連線,每每都樂此不疲,總是期望著會有流星划過,定格在那一瞬間,實現那一個一個小小的願望。

可以肩並肩躺在草地上,嘴裡叼一根狗尾巴草,望著你璀璨的星空,暢想著美好的未來,這種夢幻的浪漫只有星空可以給你。


五台山的雪不同於外面的雪,下雪封山幾乎變成了每年冬天的常態,那片片鵝毛般的大雪灑滿天空,輕輕地,悠悠然地在空中旋轉飄落,不一會兒,外面就銀裝素裹,山上,樹上,地上,還有每個人的笑臉上。

在南山寺的正面方坐落著一個湖,冬天結冰後鋪上一層厚厚的雪,更是別有一番風情。湖邊上的磨石小道復刻著這裡的每一個人的每一步地上的積雪咯吱咯吱的感受著每一個人的情緒,裹上新衣的楊樹,挺直腰杆颯颯然的傲立著,正中央的假山收錄著所有人留下的歡聲笑語。

晶瑩剔透的白雪襯著寺院的紅牆,多了幾分和諧,多了幾分莊嚴與肅穆。本就安靜的地方,一場大雪過後,愈發的靜,冬日枯枝的咯吱聲、鳥叫聲、寺院的木魚聲……都在這份寧靜中顯得格外的沁人心脾。

人生有幾何,偶爾放空,抬頭望望最美的星空,也許你會越發通透;知己有幾人,偶爾走走,拉手漫步的雪景,感受著彼此的溫度,也許你會更加堅定。這種清新雅致的浪漫許是最讓人身心愉悅的。


故鄉是一種別樣的存在,漫漫人生路,它是一個人的起始站,更是一個人的啟蒙站。五台山這個人傑地靈的存在,在我的人生路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冥冥之中,無論走多遠,它都為你保駕護航。

下次你來到我的故鄉,拜佛也好,有所求也好,別忘記置身其中,靜靜的感受一下徜徉在佛法中的那種寧靜。也別忘記抬頭望望那令人心醉的星空,若寒冬來遇到大雪,也別急著煩躁,盡情的感受下,這雪花片片的深情,和這白雪皚皚帶給你的別樣體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