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火山噴發:物聯網構築「生命之牆」

物聯網智庫 發佈 2020-01-15T03:55:22+00:00

希望在科技快速發展下,物聯網能普及到更多的領域,構築生命安全的搖籃。此次火山爆發所幸暫時並未危及市區,專家預測接下來幾天還會再次噴發,菲律賓總統府已經在安排危險區域內民眾的撤離工作。

資料來源:OFweek物聯網

物聯網智庫 轉載

導 讀

無論是災前預防、災害疏散,還是災後重建,在自然災害面前,物聯網技術都能散發自己的光與熱。希望在科技快速發展下,物聯網能普及到更多的領域,構築生命安全的搖籃。

2020年1月12日下午一點左右,位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南部的塔爾火山爆發。塔爾火山距離馬尼拉市區90公里,火山灰柱的高度已經超過1千米。此次火山爆發所幸暫時並未危及市區,專家預測接下來幾天還會再次噴發,菲律賓總統府已經在安排危險區域內民眾的撤離工作。

因為菲律賓所在的位置處於太平洋地震區域,所以火山、地震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

物聯網能否預防自然災害?

近日,隨著我國2019年十大自然災害發布,越來越多的專家開始研究如何使用物聯網技術幫助解決自然災害問題。

無論是海嘯、火山爆發、颶風、滑坡,還是地震、火災、洪水、龍捲風等極端自然災害,都會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巨大

損失。所幸我們如今身處的是物聯網、人工智慧等高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也已經很成熟。在無數專家的共同努力下,雖然還無法用物聯網技術解決自然災害,但是在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以及預防自然災害等方面,物聯網技術目前已經卓有成效。

物聯網如何預防自然災害?

物聯網的核心原理是萬物互聯,然而需要做到物與物相連接並且互相傳遞交換信息,以及監控、定位、管理、跟蹤、智能識別等智能化核心功能,傳感器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物聯網設施。傳感器也具有成本低、部署迅速、體積小、自組織性強、無須值守的特性,因此目前它在工業監控、公共安全、環境監測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

最早期,美國海軍使用傳感器網絡最為頻繁。美國海軍曾在太平洋水下部署了上千套水下傳感器,根據這些傳感器收集到的數據,反饋給衛星系統分析處理後進行對敵方的識別、定位。

自從1991年開始,這種系統被用於監控太平洋底部的地震和火山活動,後來經過升級改造,添加了多種類型組成的循環探測浮標,可以準確的進行實時接收、傳輸信息活動。目前已經形成了集海洋傳感器浮標、衛星感知為一體的海洋立體監測系統。

災難中物聯網不可或缺

在衛星通信、智能設備和GIS的幫助下,物聯網能夠用於災難發生前的預警通訊和災難發生後的重建工作。當用於通信的傳統基礎設施較差、敏感或不工作時,啟用IoT的設備和系統可用作通信的替代方式。雖然物聯網的最新創新並不直接考慮災難預防,但它確實帶來了出色的抗災能力。部署支持IoT的設備無助於備災和抗災能力,但能夠在這種情況下以有限或緊急的通信形式進行可行的通信選擇。

結語:無論是災前預防、災害疏散,還是災後重建,在自然災害面前,物聯網技術都能散發自己的光與熱。希望在科技快速發展下,物聯網能普及到更多的領域,構築生命安全的搖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