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放支架並不是最終目標,更應該重視心臟健康5大處方

京東互聯網醫院 發佈 2020-01-13T21:31:52+00:00

大家好,我是胡大一,退休前是一名心血管內科的醫生。目前,我看病是三步曲:1.問病情2.看心情3.談談生活工作和人生經歷,有無壓力,不順心。

大家好,我是胡大一,退休前是一名心血管內科的醫生。

我當了四十多年的心血管病醫生,剛做醫生的那些年,全年見到的心肌梗死病人可能也就四五十個,而且絕大多數是老年人。

可是做了十幾二十年之後,我發現手裡的病人變得越來越年輕。

自己的技術好了,科技發展了,但病人怎麼好像越治越「糟」了呢?

現在好多醫生,最大的成就感是來自於用支架把病人的血管打開,挽救一個個瀕臨死亡的生命。

有的病人,35歲第一次放支架,放完就把所有藥物都停了,沒有人提醒他應該怎麼做。

10年過去了,他又在同樣的位置出現了血栓,醫生趕緊又加上支架搶救回來。

如此循環,我們很多人不是在「等待發病」,就是在「等待覆發」。

我們做醫生的成就感,不只是僅僅來自於今天搶救了多少病人,而是我能夠在怎樣的程度上減少公眾的發病幾率。

希波克拉底說,「不要在病人身上做得過多」,要學會明智地選擇,優化治療方案。

看到一位病人已經七八十歲了,雖然有心血管病,但毫無症狀,你覺得他真的需要做支架嗎?

一個醫生走向成熟的標誌,是他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喊停」——你在手術中打開胸腔,啊,似乎和預想得完全不一樣,短暫時間內找不到對的答案。

這個時候,你是否寧願承認自己的失敗,關上胸腔,以免造成不能挽回的後果呢?

醫療不應該只有刀片、藥片、支架和起搏器。

我學醫從醫50多年了,開始也是用單純的生物醫學技術,到1995年開始感悟雙心,近幾年學康復做康復又悟出五個處方——心理、運動、營養、藥物、戒菸。

目前,我看病是三步曲:

1.問病情

2.看心情

3.談談生活工作和人生經歷,有無壓力,不順心。

我的母親是胡佩蘭,她是一名婦產科醫生,她時常說,做醫生是一項需要情感投入的事業。

我從母親的精神理解了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

近幾年,我一直致力於建設心臟中心,因為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心臟中心,才能夠做到以患者為中心,而不是讓患者一個科室一個科室地跑著看醫生。

真真正正地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醫療服務,指導患者養成健康生活方式。

今年,我的這項事業又有了新的成就,我將和京東健康一起,將心臟中心這個項目推廣至全國各地,服務於更多的患者。

我們設置了心臟內科、心臟外科、預防與康復科以及雙心醫學四大分中心,並且我會和其他34名全國頂級心臟領域專家一起承擔京東健康心臟中心核心管理職務。

我相信京東健康心臟中心將會惠及全國更多的患者。

目前,我們第一家區域診療中心落地於天津市南開醫院,當然之後還會在更多的城市建立我們的區域診療中心。

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有需求的人看到這條信息,讓我們有機會幫助到更多的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