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一分光,就多一分希望」——走近戰「疫」志願者

陝西檢察 發佈 2020-02-09T17:31:49+00:00

新華社合肥2月9日電 題:「多發一分光,就多一分希望」——走近戰「疫」志願者  新華社記者  連夜奔赴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傾力守護返鄉居家隔離人員,唱起疫情防控版黃梅戲……連日來,記者在安徽採訪,走近防疫第一線的志願者,感受他們「多發一分光,就多一分希望」心聲背後的故事。

新華社合肥2月9日電 題:「多發一分光,就多一分希望」——走近戰「疫」志願者

  新華社記者

  連夜奔赴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現場,傾力守護返鄉居家隔離人員,唱起疫情防控版黃梅戲……連日來,記者在安徽採訪,走近防疫第一線的志願者,感受他們「多發一分光,就多一分希望」心聲背後的故事。

  「作為一名建設者,看到武漢火神山醫院開始接診了,我覺得特自豪!」2月6日上午,正在潛山市黃鋪鎮隔離觀察的石李峰說,四天前,他參加完醫院的建設,獨自駕車返回潛山市。

  在這場疫情之前,34歲的石李峰與武漢並無聯繫。

  1月26日,正在黃鋪鎮老家過春節的石李峰,偶然間在網上看到武漢火神山醫院工地急需施工人員的消息。「我退伍後一直從事建築方面工作,安裝鋁合金門窗、板房沒問題。」他說,特殊時期招工肯定難,他的這個工種現場肯定需要,去了就能幫上忙。

  下了決心的石李峰告別家人,當晚7點多驅車前往醫院建設現場,次日一大早進入工地。跟建設方說明來意,進行登記後,他領上裝備,參加完崗前培訓,就趕緊忙著搭建箱式板房了。

  「所有施工人員都在爭分奪秒搶工期,雖然戴著口罩互不相識,方言也聽不太懂,但大家通過眼神在相互鼓勁,能提前1分鐘交工,就能提前1分鐘救治病人。」石李峰說,因疫情防控需要,返鄉之後,他被安排隔離觀察。「我身體很好,沒問題。」他說。

  疫情面前,無懼感染,更多志願者奔波穿行於社區防控一線。

  「等到春天,花開的季節,讓我們一起共享繁榮,共享美好,祝您全家健康幸福!」2月1日一早,家住天長市天寶社區的厲先生打開房門:一大包裝滿蔬菜水果和生活用品的購物袋躺在門前,購物袋裡留下一張粉色卡片,幾句問候是無聲的鼓勵。

  厲先生一家從武漢返鄉居家隔離後,天寶社區蒲公英志願服務隊每天電話問候、做心理疏導、送家用消毒劑……志願者們體貼入微的關心,讓一家人逐漸走出了焦慮恐懼的心理陰影。

  「今年春節要待在家裡,如果要拜年,打個電話就可以……冠狀病毒並非兒戲,人多的地方要遠離,一人染上全家把淚滴,健康的身體完全靠自己……」大年初四開始,在安慶市迎江區荷花塘社區內,社區志願者吳照泰和隊友們戴著口罩,在沉寂的社區里敲鑼打鼓唱起了黃梅戲,而戲詞則是疫情防控知識。

  「遇到疫情大家都不出門了,我們想著編個防疫知識的黃梅戲。」吳照泰說,這樣大家容易接受,也宣傳了疫情防控知識。

  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受到社區居民的歡迎。「這樣的形式好,我們在家裡都能聽到,聽到鑼鼓聲很開心,有過年的味道。」荷花塘社區居民張燕說,大家的心情好了,鄰居們都在微信群里喝彩。

  自編自演口技快板,是壽縣大愛志願者協會會長李勛的「絕活」。在網上搜集了很多信息後,他很快就把口技快板編出來了。

  發現疫情就隔離,防患主要靠自己。出門必須戴口罩,人多不去湊熱鬧……李勛提及口技快板的內容時說,對於疫情防控,有的老人不理解,說「不要勸,一輩子都沒戴過口罩」,正常的勸說不一定能聽得進去,但若用大鼓書或快板等老年人群體喜愛的方式,效果就好多了。

  張貼宣傳單,入戶調查,給居民測量體溫,對沒有戴口罩外出的居民進行勸阻……從1月28日開始,亳州市譙城區青年志願者協會組建一支志願服務隊,深入社區、農貿市場等地,配合社區、企事業單位人員,開展疫情防控活動。

  「這支服務隊有22人,有退伍軍人、滴滴快車司機、醫生等,分成基礎志願者和技能志願者。」會長王雙喜說,其中基礎志願者協助社區對街道進行清理、消毒,而有防疫技能的志願者則幫助居民量體溫,滴滴快車司機則貢獻出私家車,當起專職戰「疫」司機,大家都行動起來,「多發一分光,就多一分希望。」

  「有困難找志願者,有時間做志願者!」在含山縣、霍邱縣、岳西縣等地,志願者們正以自己的方式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在廬江縣羅河鎮新生村,春節前與父母回村過年的高一學生張凱飛,主動申請加入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隊伍。

  在培訓了解疫情防控專業知識、做好自身保護措施後,張凱飛就開始每天挨家挨戶發放宣傳單,重點向老年人一句句細緻講解,普及防疫知識,還要在村口卡點值班,記錄來往信息……

  「在這麼特殊的時期,看到村鎮幹部們一直在艱苦作戰,我們青年人也要盡一份責任。」張凱飛說。(記者姜剛、陳尚營、程士華、王菲、吳慧珺、陳諾、周暢、汪奧娜)

來源:新華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