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武侯不懂奇謀了,諸葛亮北伐的戰略,你真的懂了?

卧牛說歷史 發佈 2020-01-24T14:18:58+00:00

我看不盡然,早在羅貫中之前,三國故事早已流傳民間,羅貫中集前人大成,整合三國故事,寫出一部經典小說。

《三國演義》把諸葛亮帶火的麼?我看不盡然,早在羅貫中之前,三國故事早已流傳民間,羅貫中集前人大成,整合三國故事,寫出一部經典小說。既然是小說,一般有主角,諸葛亮就是後半部的主角。

有人說羅貫中誇大諸葛亮的本事,我倒認為不如說是神化,讓一個人干出非人的事,借東風、七星續命,哪怕巧手造出來的木牛流馬也帶有玄幻一樣的背景。神化後的諸葛亮變得不再真實,成了一種智慧的化身。

大多人通過《三國演義》了解諸葛亮,現代人能在網絡上獲得各種各樣的訊息,讀《三國志》了解到所謂的真實諸葛亮,難免會失望——原來武侯不行啊。有些人是期望過高后的失望,有些人則是純粹的攻擊。


陳壽評價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陳壽的評價是否公平?這個東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10個人恐怕有十種看法。不過得首先明白一點,「治戎」、「理民」和「奇謀」、「將略」,參照物是諸葛亮本人,而非將這些東西同他人對比。

諸葛亮不懂奇謀,這是網上一些人的基本論調,再狠一點直接說武侯不懂打仗,比誰誰誰差遠了。要知道戰爭不可複製。作戰雙方將領的謀劃、兩軍士氣、天時地利等等東西,歷來沒有重複的,所以將帥的排名是做不得準的。

白起一生攻下城池70餘座,不曾敗過。但城池守備一直在進步、發展,各種防禦體系不斷完善,若將他放到三國、魏晉,白起大概拿不下70座城池。那我們就能否認白起的厲害?將帥的厲害與否,要和同時代的人對比才行。

諸葛亮究竟懂不懂奇謀?我在上一篇文章寫了一些自己對奇謀的認識,有興趣的可以翻翻。本文就來繼續分析諸葛亮的軍事本領。


七擒孟獲大概不少人都聽過,可又有幾人知道這事確實有記載呢?《漢晉春秋》曰:「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禽,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當然,有人會說:七擒七縱?太多了,我不信!

《漢晉春秋》是東晉人習鑿齒寫的,被當時的人普遍認同。東晉離三國不遠,它的記載想來比較真實。裴松之也將「七擒七縱」注入《三國志》,可見也是認可這段歷史的。

打仗不是為了消滅對方,而是收服。世上有幾人能打敗對手後,得到對手真心擁戴的人?好吧,也許是孟獲太水,沒見過什麼世面。

諸葛亮沒有「奇謀」的一大論據就是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這只是領導層的戰略分歧,算不得誰對誰錯,而且誰說魏延的「子午谷」是奇謀了?那真是小看魏延了。

《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魏略》寫得更詳細:「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後面還有一句:「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

看明白沒?魏延根本不是要一個人打長安(潼關),而是同諸葛亮配合。所謂的「子午谷奇謀」根本就是一場正奇結合的謀劃,諸葛亮為正,牽制、吸引曹魏主力,魏延為奇,攻打敵後,倆人少了誰也不行。

司馬昭伐蜀的過程類似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沒有鍾會的正面大軍,鄧艾可沒那麼容易讓成都投降的。

魏延的重心是拿下雍州(長安),諸葛亮則想著涼州或切斷雍涼間的聯繫。倆人是戰略分歧,而非戰術分歧(子午谷奇謀是戰術)。

諸葛亮平定南方諸郡戰亂後,在公元228年開啟第一次北伐。曹魏在劉備死後,大概認為蜀漢成不了氣候,於是將重心放到孫吳身上。曹丕曾先後三次伐吳,皆無功而返。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趙雲、鄧芝的少量兵馬,拖住曹真的十萬大軍,諸葛亮自己則北出祁山,拿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這算不算「奇謀」?當然你可以說曹真水分太大。

第二次北伐在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末,這一戰另諸葛亮無功而返,不少人趁機攻擊諸葛亮打仗本來不行,數萬大軍連一千多人的陳倉都拿不下,好意思吹嗎?武侯粉則以諸葛亮為的是聲援東吳,根本沒想打陳倉為理由來辯解。

在古代拿不下城池很正常,算不得人生污點,數百人只是士兵,而非城中百姓,守城不用百姓的,只能說守將不懂守城。武侯既然已經到達陳倉城下,估計還是想拿下的,畢竟城中有糧食。

《三國志》沒記載攻城過程,《魏略》則有了詳細過程,不過也因為《魏略》寫得過於詳細,而不被武侯粉接受。理由則是諸葛亮遠道而來,哪裡能拿出如此多的攻城器械?這就有點小看古人,雲梯、沖城車等,看似高大上,其實十分容易製造,沒那麼複雜。

諸葛亮打陳倉,不知道具體多少人,但一萬人還是有的。《守城錄》(宋朝兵書)記載陳規守城,賊人不過5000人,第三天就打造大量攻城器械開始大舉攻城,諸葛亮的一萬人還還造不出一些攻城器械嗎?

諸葛亮主要目的確實不在陳倉,但沒拿下是事實,不用過多解釋。他在圍陳倉的時候,蜀漢陳式早已開始攻打陰平、武都,也就是第三次北伐。所以諸葛亮明打陳倉,暗襲武都、陰平,算不算奇謀?

第四次北伐,諸葛亮、司馬懿第一次交手。諸葛亮明著打祁山,結果更深入魏地,直接北上上邽,不僅擊敗郭淮、費曜,還收割曹魏軍糧,有了糧食,諸葛亮更不怕司馬懿大軍。

​諸葛亮佯退,司馬懿追擊到鹵門,結果被打得大敗,送出「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張郃也在隨後的戰鬥中被射殺。

指東打西,虛虛實實,遛著司馬懿滿地跑,算不算奇謀?充分完成自己的戰略意圖,諸葛亮還能打得司馬懿毫無招架,算不算奇謀?

第五次北伐,曉得諸葛亮厲害的司馬懿,愣是死活不再出城。敢以3000人造反的司馬懿,你能說他膽子小?他是吸取教訓,認識到諸葛亮的厲害啦。

所以啊,別再說諸葛亮不懂什麼「奇謀」了,短短六年時間,從見到對方只能逃跑,到在武功(屬於曹魏地盤)屯糧,若這是不懂「奇謀」的話,那奇謀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