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的梧州街道,騎樓林立小商小販

此乃殿前都點檢 發佈 2020-01-24T09:36:37+00:00

☆梧州市境北界賀州市、桂林市,西鄰來賓市、貴港市、玉林市,南連廣東省茂名市,東臨廣東省肇慶市、雲浮市。

三十年代的街景。☆梧州市境北界賀州市、桂林市,西鄰來賓市、貴港市、玉林市,南連廣東省茂名市,東臨廣東省肇慶市、雲浮市。梧州鄰近廣東,扼西江航道之咽喉。

抽水菸袋的男子。☆水菸袋,又稱水煙壺、水煙管。水菸袋多以白銅製作,亦有用青銅、黃銅或錫製作的。富家用水菸袋較為講究,在菸嘴部分有以翡翠、瑪瑙的,連接部分則用金、銀鑲嵌。在農家,水菸袋有以竹製者,往往也別具風格。

裁縫鋪。☆裁縫鋪,讀音cái féng pù,是指代人縫製衣服的鋪子,也稱成衣鋪。如今,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裁縫這一行業慢慢退出人們的生活圈。即便街頭有家縫紉店,生意也大不如從前紅火。

賣鹽的小販。☆鹽在中國的源起。「鹽」字本意是「在器皿中煮鹵」。《說文》中記述:天生者稱鹵,煮成者叫鹽。傳說黃帝時有個叫夙沙的諸侯,以海水煮鹵,煎成鹽,顏色有青、黃、白、黑、紫五樣。歷代所食鹽主要有:海鹽、池鹽(湖鹽)、井鹽、岩鹽(礦鹽)。

賣秤的店鋪。☆桿秤以帶有星點和錐度的木桿或金屬杆為主體,並配有砣(砝碼)、砣繩和秤盤(或秤鉤)的小型衡器。按使用範圍和秤量的大小分為戥子、盤秤和鉤秤3種。桿秤是人類發明的各種衡器中歷史最悠久的一種。在中國湖南長沙東郊楚墓出土的公元前7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種精製的砝碼、秤桿、秤盤、系秤盤的絲線和提繩等。

水稻種植。☆稻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約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國湖南。在1993年,中美聯合考古隊在道縣玉蟾岩發現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12320±1200—14810±230年。

三十年代的女孩。☆ 水稻從我國逐漸向西傳播到印度,中世紀引入歐洲南部。水稻所結子實即稻穀,去殼後稱大米或米,是世界主要糧食作物之一。

農家。☆梧州蒼梧人為越族分支,是中國最古老的部族之一,後發展為壯、侗等民族。

水車。☆水車是一種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根據文獻記載大約東漢時出現。作為中國農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創造力,為中國農業文明和水利史研究提供了見證。水車的發明為人民安居樂業和社會和諧穩定奠定了基礎。

三十年代的街景。☆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兩廣總督吳桂芳奏請將總督府遷於肇慶。清順治元年(1644年)置廣東總督,當時總督駐廣州,兼轄廣西。

雜貨鋪。☆順治十二年(1655年),總督府遷回梧州。康熙三年(1664年),撤銷廣西總督。民國十年(1921年),始稱梧州市。

三十年代的女孩。☆民國26年(1937年),全國十大商埠中,出口貨值排第七位。【三十年代,廣西梧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