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炸藥,怎麼搞塌一座橋

中國科普博覽 發佈 2020-05-09T18:15:29+00:00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之遙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近年來,高樓或者橋樑晃動的相關報導似乎越來越多。2019年8月29日,深圳羅湖區的一棟大樓發生晃動,人站在頂層能感受到明顯的搖晃感。2020年4月26日,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的橋面出現了明顯上下晃動,在橋上"開車如開船"。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之遙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近年來,高樓或者橋樑晃動的相關報導似乎越來越多。2019年8月29日,深圳羅湖區的一棟大樓發生晃動,人站在頂層能感受到明顯的搖晃感。2020年4月26日,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的橋面出現了明顯上下晃動,在橋上"開車如開船"。還有近日備受關注的虎門大橋,據央廣網報導,從2020年5月5日下午開始,廣東虎門大橋出現異常振動,已施行雙向全封閉。

當建築出現晃動/振動的時候,還能繼續居住或使用嗎?

首先必須強調,在實際工程中,高樓、橋樑晃動的成因、所處的具體情況都不完全相同,因此,對這個問題我們沒法給出統一、確定的答案。特別是大家關注的虎門大橋,無論是這次異常振動的原因還是它是否會坍塌,都需要嚴謹的調查、研究和論證,目前還無法回答。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一無所知。關於建築的晃動原因和防振動的設計,我們已經有了不少研究。

建築為什麼會出現振動?一般是風力或地基作用力引起

其實,房屋、橋樑的晃動問題由來已久,從上世紀開始就已經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

1940年美國華盛頓州的塔科馬海峽吊橋倒塌事件,首次將建築晃動問題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在風力的作用下,塔科馬大橋上下劇烈晃動,並最後倒塌。橋邊的攝影愛好者拍下了如此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

這一事件引起了科研人員對建築晃動問題的重點研究,使得建築的防振動設計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根據現有的研究,建築出現晃動,主要是由共振導致的。

共振,是指一個物體的振動,會帶動另一個物體的振動。二者的振動頻率越接近,共振產生的振動幅度會越大。而共振作用的來源,一般是風力或地基作用力。

其中,地基作用力的來源包括地震、地基變形、周圍施工作業等多種因素。

前面我們提到的深圳大樓晃動案例,就是地基變形的作用力引起的。大樓附近的另一棟房子因房屋傾斜被拆除,導致了大樓的地基發生了變形,進而導致了整棟大樓出現了晃動現象。而塔科馬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等橋樑振動案例,則基本都是由風力作用引起的。

但在所有的建築晃動案例中,風力作用引起的晃動更為常見。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短粗的杆子很難發生變形,細長的杆子卻很容易來回晃動。大家可以想一下竹子,只拿一小段竹子,是比較堅硬而且不容易變形的,但是如果是一根長竹子,它就很容易發生晃動。

超高層建築和橋樑本身形狀上具有較為細長的特點,導致這兩類建築很容易在風力作用下出現晃動。同時,風力的作用情況比較複雜多變。一般直來直去的風,並不會導致建築出現特別大的晃動。但是當空氣中存在渦流時,複雜多變的風力作用就很容易導致建築發生變形。

例如"卡門渦街"現象,就是指風繞過橋樑或高樓時出現渦流,進而產生周期性的渦流和風力。當渦流的周期和建築的固有周期比較接近時,就會因為共振現象,導致建築物隨著風的變化產生比較大的搖擺。在極端情況下,甚至會出現風力吹毀大橋的情況。

而地基變化產生的晃動,一般多發於水位較高的沿河沿海區域。

在這些區域,土壤一般含水量較高,摸起來較軟,而且屬於我們常說的"黏土"類型。因為長時間的河流泥沙淤積,這些地區地下的堅硬岩石也比較少。建築立在岩石上的時候會很穩固,但立在淤泥上的時候,就會很容易發生晃動。這就導致在這些地區,一旦建築周圍的土壤環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就很可能導致整棟建築出現沉降、傾斜或者晃動現象,甚至可能直接導致樓房倒塌。

當建築出現晃動,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不過,出現晃動,並不意味著建築物就存在質量問題。

生活中不存在絕對靜止的物體,哪怕是肉眼看著不動的建築,其實也一直處於微小的運動之中。只要建築物的晃動幅度不大,不會導致人員出現明顯不適,或者對建築結構存在重大損害,就不會對人們正常的生活產生影響。

在高層建築設計規範以及橋樑設計規範中,都規定了相應的容許振動標準。在容許範圍內的振動,我們都可以認為是無害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現行規範中,除了振動幅度之外,還對振動的頻率進行了要求。高層建築的振動頻率如果恰好在人的聽覺頻率之內,就會產生比較嚴重的噪音危害。針對建築的振動問題,國家的現行標準其實規定的比較嚴格。

只有當振動超過了規範規定的容許範圍時,才意味著建築的質量、或者建築所處的環境出現了問題。這種時候就需要設計、維修部門對建築的異常振動加以重視。通過各種方法減輕建築的異常振動現象。從而防止因建築的異常振動,對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損害。

如何減輕建築振動?

減輕建築振動的方法有很多種。

對於風力作用產生的振動,可以在建築周圍安裝專門的擾流條,破壞渦流的形成,從而避免風力產生的共振現象。此外,還可以在建築中安裝阻尼器,吸收風力和地基作用力產生的能量,避免共振導致建築振幅不斷擴大,減輕建築收到的損傷。

學術界最近還提出了一種"主動控制系統"的減振方法。這種方法是通過在建築中安裝整體控制的系統,針對外在的作用,產生對應的抵抗力,從而通過力和力之間相互抵消,達到減振的目的。就像是在建築內藏了一個"拳擊手"和外界作用力"互搏",一拳拳打掉潛在的威脅。

這種系統的減振效果是比較徹底的,但是系統的價格比較昂貴,配置的體量比較大,一般只用於化工廠房等對振動控制要求非常嚴格的建築,很少用於民用高層建築之中。

而在正規的工程中,對建築進行驗收時,都會依照國家規範要求對建築的振動情況進行檢驗。只有檢驗合格之後,才會開放使用。像上海的"樓倒倒"事件,就是建完但還未驗收完,在未交付使用的時候發生的。所以大家在買經過正規驗收、手續齊全的新房時,不需要擔心建築晃動問題(如果要購買二手房,一定要花時間去現場體驗房子的實際居住情況)。

但是,隨著建築年齡日漸增大,周圍環境也會發生變化,建築的振動情況也就可能發生改變,所以,當建築物真的出現明顯的晃動時,一定要儘快離開建築物,前往安全區域,並及時上報相關部門進行處理。

那什麼程度算明顯晃動呢?

我們可以給一個參考,高層建築的限值一般是振動幅度10cm。一般來說,只要人可以清楚感受到建築晃動,就算明顯的晃動。除此之外,還可以將水杯放置在靜止桌面上,觀察液面是否出現明顯波紋,來判斷建築是否發生晃動。

總之,在生活中遇到明顯晃動的建築,一定要儘快離開,保護生命安全。


註:本文中出現的晃動與振動,二者大部分情況下指同一種現象。生活中一般稱為晃動,工程中一般稱為振動。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中國科普博覽立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