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邁入30歲?90後的真實想法是什麼?逃避式戀愛or夾生的事業?

名師推薦 發佈 2020-01-01T07:56:48+00:00

時間是公平的,無論貧窮還是富有,30歲都會如期而至。  不敢想像自己家找了一個門不當戶不對的人,如果這個男生足夠愛自己還可以,但如果不夠愛,那麼未來處理自己和對方家庭的關係將會是個難題,「畢竟不想人家覺得是高攀,不想低聲下氣。」

1990年,中國第一家麥當勞落戶改革之窗深圳。那一年,第一批90後出生。時間是公平的,無論貧窮還是富有,30歲都會如期而至。我們來看看,四個90後三十而立或三十而未立的故事。

  張鑫(女),護士,1990年1月出生,剛領結婚證,2019年12月23日接受採訪。

  唐軍仁(男),外賣小哥,1990年5月出生,沒有女朋友,2019年12月25日接受採訪。

  王小杉(女),記者,1990年9月出生,沒有男朋友,2019年12月26日接受採訪。

  方一鳴(男),交警,1990年7月出生,已有兩個女兒,2019年12月22日接受採訪。



關於成家·「逃避式戀愛」

  王小杉說自己相了有七八次親,要麼就是自己相不中別人,要麼就是別人相不中自己,愛情終於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階段,「反正都這個年齡了,何不再等等,萬一就能碰到合適的。」

  越來越多的90後不再為了結婚而結婚,拒絕湊合和將就。婚姻不再是必須完成的KPI。

  王小杉來自聊城一個小鄉村,2012年一畢業就進入濟南的一家媒體工作,記者這個職業讓她長了不少見識,這可能影響了自己的擇偶觀,「太小家子氣的男生可能不容易接受。」

  之所以不敢談戀愛,王小杉說,還有來自內心深處的自卑在作怪。

  不敢想像自己家找了一個門不當戶不對的人,如果這個男生足夠愛自己還可以,但如果不夠愛,那麼未來處理自己和對方家庭的關係將會是個難題,「畢竟不想人家覺得是高攀,不想低聲下氣。」

  咖啡廳的音樂聲音有點大,但還是沒能蓋住王小杉的話,「總結了一下,我這叫『逃避式戀愛』,不敢嘗試。」

  就當記者和王小杉坐著喝咖啡的時候,唐軍仁正穿梭在濟南的大街小巷送外賣。他也是單身。

  唐軍仁不是沒談過戀愛,而是被一段感情傷得太深,「可能還沒走出來,一個人過得也挺好。」一邊聊天,一邊刷著手機,他怕錯過外賣訂單。

  相比於上面這兩位,愛情這方面,方一鳴算是幸運的。2014年,警校畢業就和大學裡的女朋友結了婚,一年後有了大女兒,三年後有了小女兒,成家這一件人生大事成功解決。



關於立業·「夾生的事業」

  王小杉說,前29年最失敗的事除了沒談戀愛,就是沒學會圓滑。別人說,三十歲前後,是一個人膝蓋最軟的時候,不那麼年輕,沒有槓的資本。可是王小杉的膝蓋不軟,但凡軟一軟,或許事業能更上一層樓。

  成為一名記者,這是王小杉和家人值得炫耀的事情。

  2012年大學畢業,記者一干就是7年,之所以這麼穩定,沒跳槽,沒換工作。「一是自己真喜歡這個職業,另一個原因是自己沒有資本。」

  從業7年,也拿過一些獎項,說不上成功,好像也還說得過去,身邊的人對王小杉的工作能力還比較認可,但沒什麼轟轟烈烈的高光時刻。倒是因為記者這個職業,讓王小杉看到了人間冷暖,看到了人生的太多無奈,也看到了很多幸福。「看到通過自己的報導,丟失的老人被找回,那一刻自豪感油然而生。」

  對於選擇交警這個職業,方一鳴說,不是因為有多高尚的情懷,「我只是要找個工作。」2014年從警校畢業走入工作崗位,領導就說,年輕人就要多干點,別老想著下班早走,休個雙休,別老想著掙個榮譽,未來機會有的是……

  5年過去了,方一鳴笑著說,他就是這麼做的,而且還算努力的那種人,但還是遊走在最底層,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在論資排輩的單位,還有多少即將30歲的人,仍然在職業的最底層「拼死拼活」?

  對於護士這個職業,張鑫說,也就是一份工作吧。「我羨慕那種人,就是工作恰好就是自己的愛好。」

  相對於前三個人,唐軍仁的職業生涯可以用「豐富」來形容,初中畢業就開始接觸社會,前前後後換過十幾份工作。


  和王小杉、方一鳴一樣,唐軍仁也來自農村,家境也相當。唯一不同的是,唐軍仁沒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一個月掙小一萬,你們也掙差不多的錢,但你們至少不用風裡來雨里去。」說完這句話,唐軍仁騎著摩托車去取餐了。

  這個晚上,唐軍仁在送外賣。王小杉正常下班回出租屋。方一鳴在馬路上執勤。張鑫在醫院加班。

  「想敬一杯,給這夾生的事業!」王小杉說著抿了一口咖啡。

關於標籤·「報複式成長」

  張鑫在接受採訪的兩個半小時裡,撩了31次長發,「我說的內容,你都可以寫出來,我不怕。」

  張鑫說自己最輝煌的時候是小學,這是30歲之前人生拋物線的最高點,拿過全國的航模冠軍,畫畫也獲過全國的獎項,寫作拿過濟南市的獎……

  第一個低谷出現在高中階段,學習成績開始倒數了。張鑫所讀的高中在濟南數一數二,「我就納悶了他們怎麼能這麼優秀?不光學習好,為人處世也特別好。」那才是別人家的孩子。高考成績不好,張鑫讀了一個醫學類的大專。那是29歲前的第二個人生高點,學生會主席、各種獎學金滿天飛。「為我進入現在的單位打下了基礎。」

  2013年,張鑫順利通過實習留在了濟南一家三甲兒童醫院,「23歲正是愛打扮的年齡,也交了一個有錢的男朋友。」有一次男朋友接她開了輛寶馬,又一次開了輛奔馳,流言蜚語就來了,「說我不正經干,甚至還有人傳我是某個領導的小三。」甚至有人在電梯裡當面問張鑫,「聽說你關係很硬,是哪個領導?」



  「你能體會那種,在你推門進去的前一秒,門裡面歡聲笑語一片,你進去就變得鴉雀無聲嗎?」於是,她發了瘋一樣開始補課,研究業務知識,書一遍遍看,被翻破了,被畫得沒了書的樣子。

  「我發誓,三年後,我要讓你們刮目相看。」這是當時張鑫在微博上留下的誓言,到現在也沒刪。2017年,她做到了,拿了一些行業內的獎,也成為了行業能手,科里開始流傳「這個活,如果張鑫干不完,那就沒人能幹得完了。」

  和很多90後一樣,張鑫被貼過「吃不了苦」「不踏實」「獨生子女」「城裡的孩子」「不靠譜」「不抗壓」等一些標籤。張鑫說:「我這五六年一直處於撕標籤的狀態。」

  其實,王小杉也一樣,她要改變命運,為了消除農村出身的自卑感,以另外一種方式「報複式成長。」關於父母·「成為他們的天」

  說到愛情沒哭,說到孤獨沒哭,說到父母,王小杉哭了。

  因為記者拋了一個問題給她,「有沒有那麼一瞬間抱怨過父母,沒有給你積累下資源,積累下金錢。」王小杉的淚奪眶而出,非常堅定地說:「沒有!一對農村夫婦已經盡最大的努力了,他們可以說傾盡所有。」


  前兩個月,張鑫花了2萬多塊錢,買了三部手機,其中兩部是給父母的。「我不允許我的物質消費水平在父母之上,以前是爸媽給我付出得多。」以前,他們是我們的天,現在,我們要成為他們的天。

  「雖然我是護士,但沒有機會陪他們去醫院。」直到父親有一次住院做手術,張鑫才發現父母真的就像自己在單位看到的那些老人一樣,面對高科技設備、面對醫生會不知所措。那一次之後,她知道自己要長大了,應該幫父母分擔一些。

  已經有兩個孩子的方一鳴,又說了一句很現實的話,我們這批90後的父母年齡大概在五六十歲,他們不是負擔,更多時候還是生活的幫手,「好像還沒有老到讓我們手足無措」。

  謝苗苗,本文的記者,1990年3月出生。張鑫、王小杉、唐軍仁、方一鳴經歷過的,經歷著的,「我多少都能感同身受。」(應採訪者要求,王小杉、方一鳴為化名)(新時報記者謝苗苗)

  編後:鄭楚翹,本版編輯,1989年12月出生。看完四個人的故事哭了,「因為我無數次看到了自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