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聽話」的孩子,用這3個技巧,比打罵、講道理更有用

龍龍媽媽說育兒 發佈 2020-03-20T17:27:38+00:00

#育兒有方法#孩子不聽話,下策發脾氣,中策講道理,你知道上策是什麼嗎孩子難免會有不聽話的時候,有時候會把父母的話當耳旁風。更有調皮的孩子愛頂嘴,不承認錯誤。還有些孩子「口是心非」表面認錯敷衍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也會採取不同的辦法。

孩子不聽話,下策發脾氣,中策講道理,你知道上策是什麼嗎

孩子難免會有不聽話的時候,有時候會把父母的話當耳旁風。更有調皮的孩子愛頂嘴,不承認錯誤。還有些孩子「口是心非」表面認錯敷衍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也會採取不同的辦法。有的家長「恨鐵不成鋼」,於是通過發脾氣來宣洩,使孩子在父母的威嚴之下乖乖聽話。

通常情況下,這其實是最不應採取的下策。有的家長選擇耐著性子給孩子講道理,希望孩子能夠明白父母的苦心,並主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算得上是開明的父母,但也屬於中策,對於思想尚未成熟的孩子效果不太明顯。在這裡,我們將會一一剖析對待不聽話孩子的各種對策 。

為什麼說發脾氣是下策?

採取下策來教育孩子的父母會將脾氣發在孩子或者伴侶身上,有少數家長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甚至還會打罵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孩子「屈打成招」,然而下次面對同樣的事情孩子還會犯錯。有些內向的孩子被打後會產生「父母是不是不愛自己」的想法,然後孩子會在心裡產生自己不值得被愛的想法,自尊受到傷害,從而變得更不愛說話。不管是對誰發脾氣,這樣的教育方式帶來的影響都是消極的。

為什麼說講道理是中策?

中策是絕大多數家長都會採取的辦法。孩子犯了錯,家長往往不去了解孩子做事的原因就開始一味告訴孩子「你應該這麼做」,給孩子灌輸過來人的經驗和為人處世的道理。可是呢,這時候的孩子根本聽不進父母的話,一是因為當時孩子被自己做事的結果所困擾,無法認真思考父母的話;二是家長只是給孩子輸出很多表面的道理,孩子無法理解反而還會覺得大人嘮叨引起厭煩的心理。這種對策同樣作用不大。

你知道上策是什麼嗎?

一、 不過分批評,保護孩子的自尊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書中論述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對一個孩子發展的重要性。家長可以降低姿態,以朋友的身份去詢問孩子,了解事情的真相和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做的理由。在和孩子的交談中切忌使用家長責問的語氣,應當客觀有耐心。必要時可以先對孩子的想法表示支持贏得孩子信任,然後再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二、用講故事的方法給孩子講道理

家長在了解事情的經過之後,可以給孩子講自己經歷的故事,告訴孩子自己以前面對類似的事情採取的方案。然後在故事中和孩子一起探討自己做得不恰當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開始講述自己現在學會的道理和吸取的經驗。

三、樹立底線思維,給孩子適當懲罰

如果孩子犯了較為嚴重的錯誤,家長就應該表明生氣的態度,立即把孩子單獨帶到一個房間裡面,嚴肅認真地告訴孩子「你不可以這樣做」。讓孩子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從而樹立「絕對不可以這樣做」的底線思維。一方面,家長可以利用孩子犯錯後,對別人的傷害來激發孩子的同情和內疚;另一方面,家長可以採取扣零花錢、減少出去玩次數等懲罰方式,讓孩子記住這個教訓。

所有的淘氣的孩子都有一顆善良自尊的心,家長在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避免亂發脾氣和無用的講道理,如果真想要講道理,不要乾巴巴的講,可以通過一些繪本故事,用間接的方式,讓孩子接受。孩子天生愛聽故事,並且容易模仿故事中的主人公行為,這也是為什麼孩子行為引導繪本深受家長喜愛的原因。龍龍媽媽為大家推薦一套《寶寶好品格經典童話》,這是一套親子經典睡前故事,通過故事讓孩子了解什麼是好品格,幫助孩子塑造樂觀、堅毅、正直、誠實的良好品質。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也是龍龍經常看的情緒早教繪本,是德國寶寶的功能性早教啟蒙繪本。讓孩子通過故事更明事理,養成良好習慣,塑造健全的人格!裡面的故事非常貼近生活,比如《看醫生不可怕》、《我會洗澡了》、《發燒了,要抱抱》、《給媽媽的驚喜》等等。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