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用道德綁架「逼捐」

寧波江北檢察 發佈 2020-02-24T14:03:10+00:00

熊志  日前,潘長江和女兒潘陽在個人社交平台曬出系列逗趣視頻,無意中曝光的房間內景,被質疑炫富。

來源:浙江法制報

 慈善捐贈,原本是基於惻隱之心的善舉,捐不捐、捐多少,是個體與機構的自由,誰都無權去逼捐,外人也沒必要對著榜單「揪斗」名人。

  熊志

  日前,潘長江和女兒潘陽在個人社交平台曬出系列逗趣視頻,無意中曝光的房間內景,被質疑炫富。一些網友更留言進行「道德綁架」:「捐款了嗎,捐了多少?」「已經是不差錢了,我就想看看他捐了多少錢」。

  對此,潘長江回懟道,「不要道德綁架,肯定比你捐的多,就是不想曬」。但一些質疑者繼續詰問,「這麼危難的時候不要拍那麼高興的段子」。

  不得不說,都2020年了,在現代慈善理念已廣為人知的背景下,卻依然有人搞道德綁架,讓人驚詫。事實上,在抗疫一個多月中,我們看到民間迸發出的慈善熱情,不論是公眾人物還是普通人都配得上尊重。此時對一些人搞道德綁架,實與當下抗疫公共情緒格格不入。

  慈善捐贈,原本是基於惻隱之心的善舉,捐不捐、捐多少,是個體與機構的自由,誰都無權去逼捐,外人也沒必要對著榜單「揪斗」名人。

  或許,在一些網友看來,一些人利用社會資源賺得了名利,就該積極回饋社會。但「捐是情分,不捐是本分」,一些人之所以搞道德綁架,其實是默認了「捐款就要廣而告之」的邏輯,但這庸俗化了慈善。

  慈善不是宣示,不是姿態,更不是「我慈善故我在」,真實是評判慈善的基本原則。慈善一旦被綁架成道德負擔,人們就會如履薄冰,反而會消耗慈善熱情。

  只有充分尊重捐贈者意願,慈善才能聚沙成塔。事實上,像這次韓紅就做得不錯,她發布的捐贈榜單羅列了捐贈人名,但沒有捐贈金額,並強調「排名不分先後」。愛心不分大小,慈善理當有此基本共識。

  需要指出的是,要反對的不僅是逼捐行為本身,更是其背後道德綁架邏輯。比如潘長江一事,有網友認為,捐不捐無所謂,但這時候不該拍歡樂的段子。兩種質疑其實是同一邏輯,都是拿著放大鏡去進行道德拷問,這已超出了言論表達邊界。

  有必要重申,道德律己不律人。無論是慈善行為,還是日常生活舉動,公眾人物有義務接受嚴格的輿論圍觀與審視,但不能越過正常監督界限而滑向道德綁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