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慣壞」的雷克薩斯,何時才會低下驕傲的頭顱?

汽車說app 發佈 2020-02-26T04:32:23+00:00

簡單來講就是,小孩子不能嬌生慣養,作為長輩要經常對他們進行適當地教導,以便他們能正確地成長;同理,幼小的樹苗也需要經常修剪打理,不然也無法長成參天大樹。

俗話說:小孩兒要說,小樹要磕。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講就是,小孩子不能嬌生慣養,作為長輩要經常對他們進行適當地教導,以便他們能正確地成長;同理,幼小的樹苗也需要經常修剪打理,不然也無法長成參天大樹。總的來講就是不能慣著,慣著就容易失衡。

俗語意思進一步延伸的話,就如良好關係的建立與發展,並不意味著其中一方對另一方百般獻媚,曲意逢迎,而是互尊互重,平等互利。只有這樣,關係才能維持在合理的區間之內。但講道理是一回事,真正做起來卻往往成了另外一回事。

眾所周知,從銷量層面上來講,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單一汽車市場了。而縱觀我國汽車工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這期間少不了外國汽車廠商的參與和幫助。無論是褒貶不一的「市場換技術」,還是「市場換研發」等形式的合作方式,不管怎樣,從現在來看,我們都已然成為了世界上的汽車大國。

伴隨著我國汽車工業在全球製造業中地位的提升,我們的話語權也有所增強。因而許多廠商也會選擇在中國的大型車展上進行新車首發,擴大投資與技術研發,對旗下的明星車款進行國產等。

但當眾多車企通過各種方式開拓中國市場的時候,總會有那麼一兩個車企顯得鶴立雞群。說的是誰?毫無疑問,雷克薩斯就是最特殊的那一個。當然,一切都不是空虛來風,之所以說雷克薩斯顯得特殊,還需要從一則新聞講起。

「近日,雷克薩斯官方宣布在印度班加羅爾投產ES系列車型並出口海外,這意味著印度成為雷克薩斯品牌繼日本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個製造基地」,筆者相信,國內許多人在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應該是一種又酸又苦的心態。

酸的是,在很多人眼中印度無論是在營商環境,還是在裝備製造方面都與我國有著較大差距,為何雷克薩斯卻選則在印度國產,而遲遲不在中國國產呢?苦的是,印度人民可以早早買上便宜的雷克薩斯,而我國的消費者,卻要默默忍受加價等車的無限煩惱。

當然,雷克薩斯選擇在印度組裝ES系列的車型,並不能說是對我國消費者的歧視行為,因為作為一個全球品牌,它必然要從整個產業鏈上來考慮問題。

2019年,豪華品牌在印度市場的銷量為4.02萬輛,其中奔馳、寶馬、奧迪這三個品牌就占據了3萬輛,而雷克薩斯只賣出了600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這三個豪華品牌都在印度本地建立了工廠,降低了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印度對進口車輛關稅上調到100%,且對豪華品牌要額外徵收28%的關稅。如此這般,雷克薩斯的銷量甚少也就不足為怪了。

基於此,雷克薩斯先期在印度國產ES系列的車型也是無奈之舉。但同時也是明智之舉,畢竟印度有13億多的人口,這可是一個堪比中國的巨大市場。儘管市場潛力的釋放還需要數年的時間,但雷克薩斯在印度市場的提前布局,想必也會為雷克薩斯的後來居上提供一定支撐。

眼看著雷克薩斯的相關車型在印度逐漸投產,作為國內的消費者來講,定然會有心裡層面的失衡,也許他們會想:怎麼好白菜都讓X給拱了呢?

在眾多豪華汽車品牌紛紛在中國國產的時候,雷克薩斯還是不肯低下驕傲的頭顱,或許它在想國產與否關係都不大,反正在中國有那麼多的擁躉。也許雷克薩斯有這樣的底氣,畢竟憑著全進口豪華品牌的身份,雷克薩斯在2019年的中國市場交出了20.2萬輛的答卷,占據了它全球市場26%的份額。

然而,這一切在筆者看來都是中國消費者給慣出來的毛病。

雷克薩斯的質量有口皆碑,沒錯;雷克薩斯的做工廣受好評,沒錯;雷克薩斯的低調讓人追捧,這也沒錯。但這並不足以成為雷克薩斯「魚肉」中國消費者的荒唐理由。

涉嫌價格壟斷被罰、加價等行為都是雷克薩斯的「大手筆」,不過很多消費者似乎不以為然,而是照買不誤。當然,筆者並不是呼籲消費者抵制雷克薩斯,而是在筆者看來,雷卡薩斯的市場行為更多是利好自己這個品牌,利好豐田集團,而對於中國的消費者或許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因為如果雷克薩斯一直這樣受追捧,一直被慣著,那麼作為消費者來講就會失去議價權,被車企牽著鼻子走也會成為常態。所以這也是筆者一貫反對成為「XX品牌的死忠粉」這樣一個呼籲,因為這會讓我們失去判斷力。

沒有好到無以復加的品牌,也沒有爛到毫無底線的品牌。當我們已經成為汽車大國,並逐步向汽車強國邁進的時候,我們應該有理由自信,我們也應該學會捍衛自己的正當權益。

有人說雷克薩斯國產之後質量會下降,會失去原汁原味「雷車」的味道,在筆者看來這可能是學前班的小朋友還沒有畢業才會講出的話。要知道雷克薩斯在印度國產並沒有另建整車廠,而是用的豐田品牌的工廠。而國內廣汽豐田的南沙工廠作為豐田集團在21世紀的全球樣板工廠,難道還比不上印度工廠的工藝水平,這實在令人難以信服。

但豐田作為一個全球性的車企,畢竟要全球一盤棋。無論是戰略的制定,還是計劃的執行,必然要服從大局,而不只是針對中國市場做出調整,所以雷克薩斯的不國產也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但是,如果單單從國內消費者的角度來考慮的話,雷克薩斯至今為止不進行國產,從長遠來看並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寫在最後

每當聽到雷克薩斯要進行國產的消息,許多人都跟吃了興奮劑一樣,生怕錯過這個熱點。然而,到最後也只是空歡喜一場,過了把嘴炮的癮罷了。

國產有國產的理由,進口有進口的原因,但這其中總少不了一些因素的影響。畢竟我們的市場還不成熟,我們的議價能力還比較弱。雷克薩斯國產不是目的,而是要更加符合消費者的訴求,並且不能傷害消費者的感情。從這一點上來講,對於任何事物,我們都不能慣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