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測試 | 疫情之下,你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

周紹宇 發佈 2020-02-05T23:56:30+00:00

01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這幾天,手機時刻不敢離手,生怕錯過一秒疫情信息。註:本測評由壹心理測評研發團隊根據《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心理問卷》等量表研發報告樣例1、你的心理健康狀況總指數2、抑鬱、恐懼、疑病等6大維度解讀你的心理健康狀況3、此疫情間你心理健康的詳細扣息4、幫助你應對疫情

01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這幾天,手機時刻不敢離手,生怕錯過一秒疫情信息。每天心情猶如過山車,跌宕起伏,大起大落。

看到捐助的物資沒有送到醫生手上,越看越氣,氣到發抖,破口大罵;

看到一線抗疫、不眠不休的醫生護士,看到省吃儉用卻捐了幾萬存款的環衛工爺爺,不禁熱淚盈眶;

看到武漢醫院排隊著的黑壓壓的病人,看到因為病情加重而不幸離世的老人,傷心到失眠

……

除了操心疫情之外,現實生活也讓我喘不過氣。

多次提醒老爸不要出門打牌,卻被當成耳邊風,非要大吵一架才罷休;


突然咳嗽、打噴嚏,半夜睡覺會有心跳加速的錯覺,懷疑自己是否也被傳染;


不想返崗工作,莫名絕望,感覺這個世界不會再好了,做什麼都沒有意義

……

同事西西跟我聊天后,提醒我說,我很可能是出現了「代替性創傷」的症狀,心理狀況要注意了,需要及時採取一定的措施進行干預。

02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代替性創傷?

心理學上的解釋是,「在目擊大量殘忍、破壞性場景之後,損害程度超過心理和情緒的耐受極限,間接導致的各種心理異常現象。」

通常來說,這是醫護人員、社工等近距離接近災難的人才會出現的應激反應。

但是現在的信息傳播太快了,任何人一旦拿起手機,就會被疫情的信息包圍,陷入負面的、假想的情境中,難以抽身。

很多感染病毒的病患、一線抗疫的醫護人員,之所以會失眠,就是屬於這種情況。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我不在疫區,也會出現應激反應呢?

你有沒有發現,雖然假期你什麼都沒做,一直宅在家刷新聞、玩手機。但是,最近你好像比以前更累了,還多了很多負面情緒,比如憤怒、焦慮?

這很可能是因為你內心的道德標準遭遇了挑戰。

在你的認知里,每個人都應該嚴格做好防護,這是對自己的負責,更是對他人的負責;每個人都應該為這次疫情貢獻力量,而不是趁機發國難財,等等。

當你看到身邊的人不是這麼做時,當你看到社會黑暗的一面時,你就會感覺氣憤。

有時候,這些氣憤還來自於你自己的親人和朋友,這其中摻雜著,你對他們關心而他們不以為意時的無奈和氣憤。

其實,在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中,每個人的心理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當憤怒、焦慮、恐懼甚至是疑病等情緒頻繁地出現,甚至影響到了你的行為和生活習慣時。

不妨停一停,這是我們的身體在報警:你的心理超負荷了。

長期被負面信息轟炸,長期情緒波動起伏,即使我們再強大,也經受不住這樣的折騰。

必要時我們需要專業干預。

壹心理測評研發的這份自測的量表,我在測完之後,認識到了自己正處於憤怒狀態。後來按照裡面的方法,合理表達憤怒,嘗試著接納情緒,調整心態,慢慢地平靜了下來。

希望你也能從這裡得到一些溫暖的幫助,擺脫心理超負荷的狀態。

《疫情心理健康自評量表》,將從抑鬱、恐懼、疑病、易怒、強迫和輕信6個維度,評估此刻疫情中的你的心理狀態:

· 我對疫情的關注是否超出心理負荷?

· 我現在處於哪種情緒狀態,程度如何?

· 長時間處在這些情緒中,會對我的心理產生哪些負面影響?

· 我該如何幫助因為疫情過度緊張、焦慮的家人和朋友?

這些問題,都可以在《疫情心理健康自評量表》中得到溫暖而專業的解答。

你對疫情的關注是否超出心理負荷?

關注疫情,同時也不能忽視心理健康。我們一起共克時艱,世界和我愛著你!

註:本測評由壹心理測評研發團隊根據《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心理問卷》等量表研發

報告樣例

1、你的心理健康狀況總指數

2、抑鬱、恐懼、疑病等6大維度解讀你的心理健康狀況

3、此疫情間你心理健康的詳細扣息

4、幫助你應對疫情期間心理不適的溫馨建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