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十萬大軍進攻合肥,又一次無功而返,成就「滿數十」的稱號

插畫師的三國夢 發佈 2020-02-05T05:35:09+00:00

涼風移蟋蟀,落葉在離騷。東吳和曹魏,包括江東集團和曹操集團時期,在爭奪淮南地區的控制上進行了很多次戰役。

宿劉溫書齋(張喬)

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調高。

涼風移蟋蟀,落葉在離騷。

回筆挑燈燼,懸圖見海濤。

因論三國志,空載幾英豪。

東吳和曹魏,包括江東集團和曹操集團時期,在爭奪淮南地區的控制上進行了很多次戰役。總體來說進攻方失敗、防守方勝利的戰例比較多。不過孫權還是因為屢次進攻失敗,被調侃為「孫十萬」。最著名的戰例就是第二次「合肥之戰」了。張遼曾經用八百人反覆衝殺孫權的十萬大軍,最後在孫權撤軍的時候進行追擊,還差點活捉孫權,所以被稱呼為「張八百」。除了「張八百」以外,在合肥戰場上還誕生很多稱號,比如滿寵的「滿數十」。而滿寵的「封號之戰」,就是在第四次「合肥之戰」中。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次戰役。

第四次「合肥之戰」的歷史背景:曹魏遷城與諸葛亮北伐

合肥一直是孫權眼中的一塊肥肉。合肥在巢湖以北,巢湖與長江之間有濡須水連接(這也是孫權加強濡須守備,以及曹操屢次攻打濡須的原因)。合肥背後有發達的水路交通,使東吳軍隊可以隨時進行支援,也方便撤退。另外合肥以及大別山脈可以作為東吳所占廬江的屏障。可以說合肥在孫權的手中,就是一個對曹魏進可攻、退可守的門戶,相當於漢中對蜀漢的意義,只不過還有不同,合肥的進攻端的職能強於防守,漢中則相反。總而言之,孫權對合肥非常眼熱,而曹魏也將合肥作為防備孫權北上的一個軍事重鎮。

合肥舊城靠近水路,利於孫權進攻,不利於曹魏的援救。於是滿寵提議將合肥城向西北方移動四十里,來削弱東吳軍隊在水路上的優勢。合肥新城建築的時間,在史料上的記載有衝突。在《三國志·吳書·吳主傳》中記載為東吳黃龍二年(即公元230年),按照《三國志·魏書·滿寵傳》的記載,是在曹魏青龍元年(即公元233年),不管怎麼說,總之是在第四次「合肥之戰」之前,第四次「合肥之戰」的戰場也換成了合肥新城,需要深入登陸作戰。

第四次「合肥之戰」的爆發是在曹魏青龍二年、東吳嘉禾三年(即公元234年)。其實在前一年孫權就試圖對合肥新城發動進攻,但是因為距離水路較遠,遲遲不敢登陸。孫權終於登陸炫耀兵威的時候,又被滿寵的伏兵所擊敗。次年之後,蜀漢丞相諸葛亮發動大軍進行北伐,將曹魏的一部分兵力牽制在關中地區。東吳和蜀漢長期有這種軍事聯盟的關係,同時進攻試圖將曹魏的兵力東西兩分,這次也不例外。孫權再度起兵,號稱十萬大軍進攻合肥新城。

第四次「合肥之戰」的幾個戰場和曹魏的應對

曹魏和東吳接觸的戰線非常長,在公元234年曹魏同時與蜀漢、東吳交戰,也算是一個北伐的好機會。這次孫權依然是兵分三路,孫權率領主力部隊進攻合肥新城;孫韶(東吳宗室)、張承(張昭之子)率領一萬軍隊進攻徐州;陸遜、諸葛瑾率領一萬軍隊進攻襄陽。形成三個戰場,加上諸葛亮在關中和司馬懿相持,曹魏這個時候可以說是從西到東都有戰事。

面對東吳的進攻,曹魏內部也出現了多種聲音。滿寵建議迅速調集中軍和輪休的士兵支援合肥新城;田豫認為孫權的意圖在於圍點打援,以合肥新城為誘餌截擊曹魏的援軍,應該放孫權攻城,等到孫權久攻不下,士氣衰落的時候,再進行反擊,不應該貿然派兵支援;劉劭認為應該五千步兵、三千騎兵為前鋒,沿途多張聲勢,到合肥新城後作出斷絕東吳後路的樣子,利用疑兵的方式逼退孫權;衛臻則認為孫權純粹是襲擾為主,配合蜀漢的進攻而已,對合肥新城的決心並不是很大;滿寵與孫權交戰一段時間後,又建議放棄合肥新城,將戰線收縮到壽春,誘敵深入,當然這種消極避敵的建議被曹睿駁回了。

面對這種情況,曹睿綜合了滿寵、田豫、劉劭等人的建議,決定一方面向關中地區與諸葛亮相持的司馬懿增援,要求司馬懿堅壁自守,不可主動出擊;另外自己在七月(孫權進攻合肥新城是在五月)御駕親征,並且採取劉劭建議,並且派出一支部隊作為疑兵,先趕赴合肥新城的前線。

第四次「合肥之戰」的過程

滿寵作為在前線與孫權交戰的將領,他提出要放棄合肥新城退守壽春,可見當時孫權的進攻還是比較猛烈的,對合肥新城守軍來說不容樂觀。不過在《三國志》中並沒有確切的孫權占優勢的記載,反而是滿寵打了一個比較高明的局部戰鬥。曹睿給滿寵下達的命令是「諸將堅守」,但是很多城池守衛戰的成功的戰例都是攻守兼備的,比如滿寵的老前輩「張八百」,就是用一次致師挫敗江東軍隊的士氣。滿寵也進行了反擊。他招募幾十人,放火焚燒孫權的攻城器械,並且在亂戰中射殺孫權的侄子孫泰。這不僅拖緩東吳軍隊攻城的效率,也削弱了他們的士氣。這就是「滿數十」的由來。

雖然滿寵在第四次「合肥之戰」中被封號,但是並不是說滿寵這幾十個人就扭轉了戰役的局面。這次戰役中合肥新城守將張穎堅守兩個月之久,可以說是居功至偉(可惜知名度不高),曹睿御駕親征以及先趕到合肥新城的疑兵才是關鍵,加上東吳軍隊中產生了疫病,於是孫權才撤兵。孫權的主力部隊都走了,孫韶、張承等人也撤退了。就剩下在襄陽附近的陸遜、諸葛瑾。

陸遜派親信韓扁向孫權交通消息,韓扁回來的時候被曹魏的軍隊截獲。本來東吳的軍隊就剩下這一支,很容易受到曹魏的針對,這回軍隊的具體信息也被曹魏所掌握。諸葛瑾向陸遜提議儘快撤軍。而為了安撫軍心,陸遜絲毫沒有表現出慌張,還催人種菜,與將士玩遊戲。諸葛瑾親自去見陸遜,兩個人定下計策,先假裝進攻襄陽。襄陽軍隊受陸遜的威望的影響,不敢應戰,退守城池。於是諸葛瑾率領水軍先行撤退,陸遜率領陸軍斷後。

在撤退到白圍(按《讀史方輿紀要》的記載,當在襄陽東北方向不遠)的時候,陸遜又秘密派遣周峻、張梁等人進攻新市、安陸、石陽等防備不周的小縣,吸引曹魏軍隊的注意,不但保證自己安然撤退,還斬殺俘虜上千人口(不過這一點也受到裴松之的批評,認為陸遜將戰火延及無辜百姓)。總的來說,孫權這次配合蜀漢的北伐的時機抓得同樣很好,但是畢竟是進攻方,在攻堅戰上的能力也有所欠缺,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資治通鑑》、《讀史方輿紀要》、《中國歷史地圖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