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聰明不聰明,看看小手就知道,智商高低手上就有信號

無憂貝兒 發佈 2020-02-03T08:25:58+00:00

有的父母覺得孩子能夠背誦很多的詩歌就是聰明、有的人覺得孩子有豐富的表情就是聰明、有的人覺得孩子是個小人精,懂得很多父母的情緒,當然還有很多人覺得孩子學習好就是聰明。

從孩子出生的那刻就意味著父母要開始為孩子操心了,為了孩子健康的成長,父母嘔心瀝血,但是由於生活的原因,很多父母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物質條件,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如果孩子成績不理想做事沒有順序和方法,就會被父母認為孩子本身就是不聰明,其實孩子聰不聰明?不在於他是否成績好。

很多人不清楚孩子聰不聰明是怎麼看出來的。有的父母覺得孩子能夠背誦很多的詩歌就是聰明、有的人覺得孩子有豐富的表情就是聰明、有的人覺得孩子是個小人精,懂得很多父母的情緒,當然還有很多人覺得孩子學習好就是聰明。其實從孩子的手就能看出來孩子是不是聰明。

小王這孩子只有一歲大,為了生出這個孩子,小王沒少和婆婆吵架,更是沒有少受累。為了這個孩子,小王懷孕的時候經常會看書、聽輕音、樂朗誦詩歌,為的就是給孩子一些胎教。


不管孩子出生以後是否聰明,至少作為父母的努力過了,我在孩子半歲的時候,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醫生抱著寶寶隨手拿了一桌子上的一個東西逗寶寶,小王以為醫生是看孩子長的可愛,醫生逗了寶寶一會兒,就放下手中的東西對小王說「孩子很好,在同齡的小朋友中,算是聰明的了」。但是小王聽到這裡還是有一些疑問,因為醫生什麼都沒有做,就說寶寶聰明,一開始小王還以為是醫生不負責,只好開口問醫生,這是怎麼測出來的?醫生對小王說「這是因為看寶寶的小手,寶寶的手上有很多與腦部相連的神經,所以我剛才逗孩子,就是看寶寶的小手」。醫生這麼說,小王就知道了,原來如果一個孩子的抓力很強,那就說明這個孩子是大腦發育得很好。

孩子是否聰明?看看小手就知道

從孩子出生的那天起,父母的世界就圍繞著孩子轉。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小到一罐奶粉,到衣服出行等等。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這是很多寶媽都非常重視的。

所以很多寶媽為了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會選擇讓孩子多吃魚,來保證寶寶的大腦更好的發育。但是很多父母苦於不知道孩子有什麼行為才是聰明。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小的時候是看不出來的,只有在孩子長大的時候,才能看出孩子是否聰明。

其實孩子是否聰明,從小就有跡可循。從孩子的小手就可以知道孩子是否聰明。

一、新生兒

新生兒剛出生的時候,什麼都不知道、什麼也不會。但是隨著寶寶一點一點的長大,寶寶開始有了一些「動作」,比如當寶寶面前有一些東西,寶寶可能會伸手去抓,如果是媽媽抱著孩子,孩子很有可能會抓媽媽的頭髮,相必這樣的場景很多人都見過也經歷過,很多媽媽都知道,寶寶抓頭髮的時候會特別用力。

家長不要忽略寶寶的抓力,當寶寶的手接觸一些東西時,他會伸出手緊緊的抓著,越是有小夥伴搶他喜歡的玩具時。家長拉著寶寶的手,提起寶寶時,他的身體也會跟著,這是最基本的親子互動。

二、兩個月到三個月大的嬰兒

隨著寶寶的慢慢長大,寶寶的抓力也會加強。但是這個月份的孩子通常還處於用嘴巴感知世界的階段。

不管孩子看到什麼都想要拿起來放在嘴裡。這個時候的孩子開始對自己的小手也有了一點認知,很對孩子在這個時候開始探索自己的小手,想把不可控的變成可控的,所以孩子會不停的玩自己的小手,以此來了解手的作用和功能。

孩子為了更好的探索自己的小手,會把自己的手指放進嘴巴里,而且孩子已經學會準確的放進自己的嘴裡,這些動作意味著孩子很聰明,比同齡的孩子更早的學習精細動作。

三、三個月到六個月大的嬰兒

等到孩子再長大一點,家長就應該注意孩子的肢體協調能力了。孩子會一些簡單的動作時,家長可以誘導孩子學習一些新的動作,比如教孩子抓自己的腳,那就說明孩子很聰明,孩子一點一點的探索一點一點的進步,孩子對周圍的世界是充滿好奇的,他們會積極的打破身體的束縛和不可控。

如果孩子通過一些動作學會協調自己的身體,那就意味著孩子的智商很高。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其實這句話就是字面意思,也就是說從孩子的手上就能看出孩子是不是聰明。

如何鍛鍊孩子的小手,讓孩子更聰明呢?

1、沙畫

相信很多人都在海邊玩過沙子,即便是沒有去過海邊的也會玩過沙子,沙子的觸感很好,摸上去會讓手感覺很舒服,讓孩子玩沙子,畫沙畫可以激發孩子的手部神經發育,如果家周圍沒有沙子,也可以用大米代替。

孩子玩沙子不僅可以發揮孩子的想像力還能夠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

2、讓孩子接觸不同的東西

感受不同的東西的質感,家長也可以經常摩擦孩子的手掌,但是注意手不要太涼。

家長發現孩子手上這些小信號了嗎?相信很多父母都見過孩子抓東西,不要忽略孩子的這些小動作。

孩子的智力是通過生活學習一直變化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父母覺得孩子沒有自己想像的聰明,也不要灰心,孩子或許是還沒有開竅,只要父母仔細觀察孩子的細節,發現並培養孩子的優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