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總說這三句話,情商高低往往體現在細節上,可別忽視了

媽咪參考 發佈 2020-05-23T02:19:34+00:00

幾千年來,我們一直被四個字桎梏著——人情世故。還記得《少帥》中張作霖所說「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

文丨媽咪參考

幾千年來,我們一直被四個字桎梏著——人情世故。還記得《少帥》中張作霖所說「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

人情世故,指為人處事的方法、道理、經驗。而在我看來,這四個字可以分開來說。人,指人與人的交際;情,指情感情分;世,指人生在世多般無奈;故,指經驗教訓。


然而,這四個也可以合併成兩個字——情商。

只要你不是處在真空世界,只要與人交流,就一定會用得上「情商」。大人需要,小孩也需要。

「我不行、我不做、與我無關」這三句別總掛在嘴邊

濤濤今年已經七歲了,今年九月份上了小學。平日裡自是全家的寵愛集於一身,千嬌萬貴寵成了皇上。家長自然也知道這樣下去將一發不可收拾,卻毫無制止之意,總想著上了學讓老師管教。

可不曾想,上學三天,就被請了家長。

「濤濤媽媽,恕我直言,濤濤的有些小毛病是應該在幼兒園的時候改正的,上課說話,不寫作業不聽講。做班級衛生的時候,濤濤說不做。我讓他學習乘法口訣,他說我不行。弄壞了同桌的鉛筆盒,說與我無關。可班裡有攝像頭,抵賴不得。」

濤濤家長面露尷尬,老師手機里的監控錄像卻是證明了濤濤的所作所為。而濤濤這會兒沒有一點做錯事的自覺,以後我行我素。

「不好意思了老師,這孩子是我們沒教好,勞您多費心了。」

「老師這個職業確實應該傳道授業,教書育人,可是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們是不是也該反省一下。這樣的孩子,我只能說我盡力管教,做家長的也得配合。」

「老師說的是,我們一定好好教育,您放心。」

我不行、我不做、與我無關這三句話,可謂是無情商的三大神句。

試著將「我不行」變成「我可以試試」

試著將「我不做」變成「我盡力而為」

試著將「與我無關」變成「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培養孩子情商太難了,那是你沒找對方法

艾瑞克·林德奎斯特和羅伊內·韋斯特曼的一項研究數據表示,認為高智商有助於個人走向成功,而高情商則可以幫助人們避免失敗。

由此可見,培養孩子情商是勢在必行。


1)讓孩子學會表達

情緒是需要表達的,如果孩子將心事都藏在心裡,那該怎麼溝通交流呢?

兒童溝通心理學中曾經有云:「父母想要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首先就應該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態和心理」

試想,誰願意被壓迫者「敞開心扉」呢。

只有讓孩子學會了表達,家長才能明白該如何鍛鍊孩子的表達方式。孩子說「我不行」的背後,是因為害怕還是懶惰,是焦慮還是笨拙,都需要家長關注。

2)學會理解孩子

當孩子表達了自己的情緒之後,家長就要學會給予反應,去站在孩子的角度換位思考。如果孩子因為有所顧慮而不想做某事,家長應該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並非去指責。

情感是相互的,父母理解孩子,孩子也會理解父母。

3)幫助孩子學會婉拒

拒絕也是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培養的越早越好。畢淑敏曾說過:「拒絕是一種權利,就像生存是一種權利。」

但是拒絕也要行之有道,婉拒的靈魂在於「委婉」

婉拒別人的另一層意思是不違心的迎合他人,失去了本心的行為,毫無意義。

學會婉拒,首先要保持自己原則,其次要將自己心之所想告訴對方,最後要明白委婉的意思——不直言其事,含蓄婉轉且真誠。

看到這裡,家長們應該了解了情商的重要性吧,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自己的經驗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