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功德林戰犯寫下6萬字制勝法寶,立功後提前6年被特赦

煙寒若雨 發佈 2021-09-18T04:11:00+00:00

與此同時,副司令吳紹周也成為我軍手下敗將。吳紹周只改造了4年就被提前特赦,黃維卻在監獄中度過了27年的改造生活,這是為何?

淮海戰役中,黃維率領部下負隅頑抗,最終被我軍盡數殲滅,黃維本人也被我軍俘虜。

與此同時,副司令吳紹周也成為我軍手下敗將。

新中國成立後,功德林戰犯吳紹周與黃維一同在功德林接受改造。

吳紹周只改造了4年就被提前特赦,黃維卻在監獄中度過了27年的改造生活,這是為何?

抗美援朝首勝:夜間運動戰

1950年,韓戰爆發,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請求,奔赴一線戰場。

此時在功德林監獄中改造的部分國民黨將領不屑一顧,在他們看來,解放軍在短短3年的時間內將蔣介石的八百萬國軍盡數殲滅,只不過憑藉著好運氣。

如今的抗美援朝戰爭,站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對立面的是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隊。

國民黨將領們認為,中國軍隊如此硬碰硬,與自殺無異。

功德林的戰犯們也分成了兩方陣營。

一方希望中國人民志願軍能夠取勝,另一方則認為我軍必敗無疑。

1950年到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行了三年,功德林監獄中的爭吵也持續了三年,縱然戰場形勢千變萬化,最終的結果卻出人預料。

1953年7月,美國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宣告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全面勝利。

而當時中國人民志願軍是如何取勝的?

其大致的作戰方針可以分為兩點:第一,夜間偷襲;第二,挖壕溝。

事實上,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之前,我軍的夜間襲擊技術就已經發展到爐火純青。

奔赴朝鮮戰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鄧華曾經囑咐戰士們:

「美軍最擅長遠距離作戰,如此才能將他們的火力優勢充分發揮。如果我軍想要獲得勝利,就要近距離戰鬥,讓美軍的坦克、大炮發揮不出威力。」

而藉助夜晚的力量,我軍才能獲得絕對優勢。

1950年,中美第一次戰鬥在雲山打響。

中國人民志願軍以夜色為掩護,向著美軍大膽進攻,秘密潛入美軍陣營。

不久後,中美交戰雙方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軍有你的焦灼態勢。

夜間行動不便,美國軍隊無法使用重型武器,飛機、炮兵均不敢輕易出動,中國人民志願軍迎來了機會。

中國人民志願軍迅速出動輕步兵快速奔襲,一舉殲滅了美國騎兵、南韓軍隊等2000人,打響了我軍入朝作戰的第一槍。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人民志願軍以一個營的兵力夜間進攻美軍陣地,傷亡只有30人。

然而如果我軍白天與敵人正面交戰,坦克、大炮、飛機盡數出動,傷亡人數高達300人。

如此,夜間突襲是進攻,也是我軍防守的最好手段。

雲山戰鬥打響開門紅、志願軍跨過鴨綠江。

戰況慘烈的上甘嶺戰役、一戰定勝負的金城戰役,都是我軍在夜間主動進攻的結果。

正如美軍司令員李奇微所說:「中國部隊大多採用夜間徒步的方式,美國整個部隊,甚至地位低下的軍人,都對中國人的威脅掉以輕心。」

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夜間偷襲力量多強大?美軍對此深有體會:

「中國士兵投手榴彈,在車上放炸藥包、焚燒汽車。」只要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夜間出動,美軍整個陣地必然瞬間陷入混亂,幾乎萬箭齊發,到處都在戰鬥。

入朝作戰3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已經在實戰中摸索出完整的夜間運動戰策略,給予敵人沉痛打擊。

抗美援朝制勝法寶:挖壕溝

挖壕溝,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取得戰爭勝利的第二個法寶。

抗美援朝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戰士們根據上級的命令開始挖壕溝。

戰士們在山體內開鑿坑道,戰鬥打響後,我軍利用壕溝掩護,可以躲避敵人的空襲和炮兵,有效減少傷亡。

挖壕溝是否真的有用嗎?

最初眾多戰士也存在著顧慮,部分人甚至產生了消極怠工的情緒。經過上級動員,戰士們最終還是決定試一試。

開鑿壕溝的過程十分辛苦,戰士們每天躲在冷冰冰的石壁內,環境惡劣,有時甚至面臨著缺水、斷糧、彈藥短缺的問題。

縱使如此,我軍依然保持著樂觀的態度,等待著與美軍壕溝戰的正面相遇。

1952年11月14日,上甘嶺戰役爆發,中國人民志願軍以第一階段的地表陣地和第二階段的壕溝戰相結合,與美軍周旋40天。

雙方交火時,我軍躲避在壕溝內,美軍的大炮和炸彈無法發揮作用。

40天的時間內,美軍發射130萬炮彈與5000枚炸彈,雙方為搶奪陣地鬥爭59次,我軍擊退了敵人的900餘次進攻,美國軍隊與韓國軍隊均元氣大傷。

第一階段的地表戰,我軍傷亡幾乎與敵軍持平,甚至更加慘烈。

不久後,戰士們轉入壕溝繼續作戰。

上甘嶺陣地下,我軍開鑿壕溝11條,其中最長的坑道長達80米,距離地表深度35米,地面之上的炮火攻擊無法對我軍造成任何威脅。

戰士們利用地形的優勢阻擊進攻上甘嶺五聖山的敵人,只要壕溝還在我軍手中,上甘嶺高地便是美軍永遠無法逾越的鴻溝。

壕溝中缺水、斷糧、陰冷,潛伏在其中的戰士們承受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儘管如此,我軍還是頑強地挺了過來。

43天鏖戰,美軍最終放棄了進攻上甘嶺。

這場抗美援朝戰爭中最為慘烈的戰役,我軍獲得了全面的勝利。

鐵原前線堅守戰中,188師的戰士們利用八橫八縱的坑道、壕溝,抵抗了敵人數次的猛烈進攻,敵我兵力相差懸殊,188師卻整整堅持了十天。

戰爭後期,敵軍已然全無辦法,只能用飛機扔凝固的汽油彈。我軍依舊隱蔽於壕溝,伺機反攻。

「我們幹嘛要挖那樣多的地道呢?就是為了把縱深儘量地放大,放深,任何一個點被突破了,那全局都要崩潰。」戰士們如是說。

3年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開鑿壕溝無數,獲得勝利亦無數。

功德林戰犯百態

毫無疑問,中國能夠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夜間作戰、開挖壕溝兩條戰爭策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這兩個戰略,均出自國民黨戰犯吳紹周之手。

1948年淮海戰役,國民革命軍第12兵團司令長官黃維、副司令吳紹周被圍困於徐州,進退兩難。

黃維、吳紹周、胡璉經過討論後一致決定撤離,三個人登上坦克,分頭突圍。

黃維坦克中途熄火,不慎被我軍俘虜,胡璉成功脫險,被路過的國軍部隊救下。

而吳紹周乘坐坦克落在隊伍的最後方,卻發現前兩輛坦克已經把浮橋壓壞,自己根本無法通過。

吳紹周放棄抵抗,主動蹲在路邊,最終被我軍俘虜。

新中國建立後,吳紹周被投入功德林監獄接受改造。

與其他負隅頑抗的國民黨高級將領不同,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朝鮮後,吳紹周一直全力支持我軍作戰。

此前吳紹周在國軍內部一直負責全美機械裝備部隊,也正因如此,他對美軍軍隊武器裝備了如指掌,美軍武器的優劣、性能的差異,吳紹周都如數家珍。

吳紹周日夜研究,最終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作戰提供了兩個大致的思路:

1、夜間突襲,近距離作戰;

2、挖壕溝、坑道。

吳紹周還對美軍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他與其他的國民黨將領一起寫下《關於美軍戰術之研究》,洋洋灑灑6萬字,為我軍打擊敵人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同時,擅長機械化部隊作戰的杜聿明與熟悉美軍火炮等武器的楊伯濤,也在《關於美軍戰術之研究》編纂者之列。

這本凝結了眾多國民黨高級將領心血的制勝法寶,戰略意義重大。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首戰全面勝利,二次戰線已經被推移到三八線。

漢城之戰憑藉一己之力對抗整個聯合國軍隊,速度之快、戰鬥力之強,令國民黨高級將領瞠目結舌。

多年來的不服氣瞬間化為泡影,那些曾經對中國人民志願軍嗤之以鼻的戰俘,也成為了我軍的支持者。

他們紛紛加入到「炒麵」隊伍之中,為一線作戰的志願軍們源源不斷地運送糧食。

作為抗美援朝的幕後指導,吳紹周也得到了我黨的嘉獎。

功德林服役四年後,吳紹周得到特赦資格,被提前釋放。

與其他被俘虜的國民黨高級戰犯相比,吳紹周在立功後,提前6年就被特赦。

1956年,吳紹周成為長沙市的一名普通工人,他腳踏實地,後來成為了中層領導,享受著身為新中國公民的便利。

1966年,吳紹周因病離世,走過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與吳紹周一同被俘虜的黃維,因對我軍的改造無動於衷,冥頑不靈,在監獄中度過了整整27年,直到1975年才被特赦。

從敵人到朋友,從劍拔弩張到和平相處,新中國用自己的寬容與大度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眾多國民黨俘虜成為新中國的合法公民,依靠雙手自食其力,便是我黨政策人性光輝的最好體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