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半個香港半個湖南?

秦朔朋友圈 發佈 2020-06-14T02:59:51+00:00

· 這是第3357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5k+ ·。現在從各個角度論述海南的文章已經很多了,很多是把它跟香港放在一起寫的。

· 這是第3357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5k+ ·

·水姐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水姐原聲 多多支持】

「海南」很熱,很多讀者都希望我們寫寫海南。現在從各個角度論述海南的文章已經很多了,很多是把它跟香港放在一起寫的。

香港、新加坡和杜拜是當前國際上高水平自由貿易港的典型代表,這些都是海南持續發展、進步的參照系。海南無疑還有很長的路要學習香港。香港和海南,定位不同,重點發展產業也不同,互補大於競爭,不存在取代關係。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的進程中,也將進一步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的聯動發展。

而這篇文章,我想把海南和湖南放在一起寫寫。

為什麼是湖南?

湖南,低調、平靜,專注做自己的事情,不是「新聞富礦區」,近些年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大新聞和大事件,沒有網際網路經濟的熱鬧和流量,也沒有非常有政策優勢的區域規劃。

人們對它的認知比較單一、同質——那裡曾出過大人物、大將軍,現在出大裝備,當然也出一以貫之的「青春與快樂」的主旋律。

因為疫情,人們漸漸發現,湖南被低估了。

疫情影響了全國各地人民的生產生活,在影響最深的一季度,各地經濟數據公布後,人們發現,湖南、新疆和貴州這三個省/自治區保持了正增長,其中湖南增量最多,76.44億元,排名第一。

在大陸/內地31個省級行政區中,湖北、廣東、河南、浙江、湖南是新冠肺炎確診人數過1000例的五個影響嚴重的省份。而緊鄰湖北的湖南創造了「54天清零」,「治癒率99.6%」的奇蹟。境外輸入也僅1例。

湖南引人矚目的不僅僅是經濟數據,如今的新聞輿論上,關於糧食生產、精準扶貧(2013年11月3日,湖南十八洞村首倡)、製造業高速增長等等也一度霸屏,湖南慢慢地也成了「新聞富礦」。

它的發展路徑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在人們面前:不依賴房地產和土地財政,專心致志發展實體經濟、堅實深耕三產基礎,幾十年如一日干實事,在疫後經濟復甦上成效顯著,是中國經濟韌性最高的省份。

山河無盡,緣起不滅,任風雲變換,萬里不改初心。

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公布;6月8日,國新辦就此方案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6月幾乎成了「海南月」。

海南總是定期能給中國的區域發展、特區試點、政策試驗,來一次又一次的新的興奮點和想像力。中國之大,每個區域總是承擔自己特定時期內的使命,幾乎是世界上區域政策容量最多的地方。只要世界上有可以對標的好地方,中國都可以辟出一塊地兒來,畫一個圈,迎來新的春天。海南自由港,對標的是世界最高水平的經貿規則,「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全球服務能力,這次政策從後續反應看,應是超預期的。

海南,其實最應該學湖南的是:堅決減少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三次產業都要加強,特別是第二產業絕不能空心化。2019年,海南三次產業結構為20.1:20.6:59.3,海南二產較弱、較小缺點明顯。

另外湖南和海南有某些特質也類似,比如長沙和海口的省會經濟首位度也相近,分別為29.12%和31.49%。

筆者認為:

在這個特定的時間點上,湖南和海南,無疑成為了「雙子星」。這兩個省份都可視為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實踐者,意在長期經濟政治格局中,凸顯其排兵布陣後的價值。

湖南是自下而上的別具一格、產業均衡不偏廢、一以貫之的發展路徑;海南是自上而下的因時加碼的頂層設計,這兩者也是區域配套戰略。堅定自己走的路,相信自己的方向和積累主義,任憑外部環境變化,永遠不會手足無措。

區域發展,不僅僅應該是地理上的連片發展,圈層互動,也應該是模式之間的配合和契合。湖南和海南,在中國改革的深水區里,一個是堅定自己,一個是試驗自己,進可攻,退可守。

中國幸運之處在於,它有豐富多彩的區域可以選擇不同的機制試驗,還有很多的發展空間在等待時機到來。不同的時空去審視不同區域,每個地方的意義都會浮現出來。

湖南之路

現在,我們來系統審視湖南的發展思路和已實踐的成果,以及它的獨特之處:

第一、它要成為中國最適合發展製造業,特別是高端製造業的省份。

製造業的發展也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長期不懈努力經營、甚至放棄巨大的誘惑的。中國這二十多年來最大的誘惑是什麼呢?房地產的誘惑、土地財政的誘惑。我們以湖南省會長沙為例來看這一問題。

2019年,湖南省會長沙的GDP為11574.22億元,排名第16位,增速為8.1%,是前20名里增速最快的。2020年一季度,長沙GDP2704.90億元,排名第11位,上升5位,相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55.3億元,名義增長速度為6.09%。

而長沙的房價呢?今年3月底,易居發布了一份報告《2019年全國50城房價收入比名單》,深圳排第一(35.2),長沙排最後(6.4)。幾年前長沙的房價一直是均價7000元左右,直到2016年底,才開始補漲,現在也就是1萬元上下(註:作為對比,武漢每平米均價為1.6萬)。

為什麼長沙房價控制得如此之好?這是有歷史積澱的,歷史是唯一不可複製和學習的。

1、福利房較多,福利房政策延續時間長,直到2016年才退出歷史舞台。長沙各單位有比較多的福利房,其售價僅為市場價格的一半左右,滿足了剛需,稀釋了一部分購買力。

2、土地供應量大。長沙城區「東拓西進,南移北擴」,常年保持持續大量的土地供應。土地供應量在2013年達到峰值,當年出售了1000公頃土地,雖然2014年政府開始控制出售量,但前期供應量到2016年才被消化完畢。長沙人均住房面積長期處於全國大中城市前列。

3、政府進行嚴格的調控政策。2016年福利房退出歷史舞台後,房價開始補漲,政府馬上頒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關於調整長沙市第二套住房交易環節契稅政策的通知》等文件來調控。長沙控制房價的決心一直非常堅定,專業控制房價上漲十餘年。

長沙的房地產模式一直是:政府土地薄利多銷,開發商合理控制風險,市民可以用較低的價格購買房產。它是「房住不炒」不用提倡就自然而然做到的城市。

湖南這個特立獨行的房價優勢,為它贏得了更多發展製造業的時間和空間。一個地方的政策也是有慣性和路徑依賴的,湖南的房價會按照它的「性格」和經驗,保持住它本來的樣子。房價控制得好,為製造業發展提供了最基礎的條件——人才的心無旁騖和穩定性。

湖南的製造業發展如何呢?湖南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湖南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比全國平均水平快2.6個百分點,同比加快0.9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國第4,同比上升10位,為2015年以來的最高值。

湖南是一個製造大省,全國製造業31個大類在湖南均有分布。2015年湖南提出實施「製造強省」戰略以來,將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等優勢產業,打造成了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它有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產業製造基地,大飛機C919、復興號、天河二號計算機等等都有湖南製造的部分,這是一個讓製造業具有遼闊的想像空間的地方,湖南是大國重器的核心出產地區。

二,戰時平時,「會打仗會讀書」,全面準備,三產都有不可替代之處,專注做自己的事,關鍵時刻凸顯自己的價值,併兼具區域相對獨立性和合作開放性。

湖南人給人的印象就是幹大事的。出偉人,出將軍,「無湘不成軍」,都有一種曾國藩所謂的躬身入局的實踐精神。

「湖廣熟,天下足」,洞庭湖平原是全國第一個商品糧基地,湖南是雜交水稻的故鄉,洞庭湖區1000萬畝肥沃耕地,在當下特殊時期,它扛起了糧食安全重擔。

另外,你大概不知道的是,湖南人也包攬了你的餐桌。除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還有「辣椒院士」鄒學校、「養豬院士」印遇龍、「油菜院士」官春雲、「養魚院士」劉少軍、「茶葉院士」劉仲華……湖南擁有農業發展的天團。

其實湖南和海南,農業發展的空間都很廣闊,多領域可互補,比如袁隆平在湖南和海南都有研究試驗基地。湖南和海南可以跨區域合作,向台灣學習,現代農業發展也大有可為。

「十三五」期間是湖南默默崛起的五年。「以產業比實力、以項目論英雄」,它仔細地打磨出20條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建鏈、補鏈、強鏈、延鏈。比如工程機械產業鏈、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航空航天產業鏈、自主可控計算機及信息安全產業鏈、IGBT大功率器件產業鏈等。

兩會期間,湖南代表團以集體的名義提出建議,希望國家有關部門支持長株潭創建國家裝備製造業創新中心。湖南的裝備製造業進出口,即便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也實現了高速增長。(據海關統計,今年1至4月,湖南省裝備製造業進出口產品316.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7.8%。)

至於第三產業,長沙是世界媒體藝術之都,湖南消費和娛樂行業也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人們樂天知命,追求幸福生活。湖南既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又有現代改革下文化產業的獨特發展經驗,有自己的產業氣質和整體形象,這一點也值得缺乏現代經驗下歷史整合的海南學習。

另外,湖南有一批製造業企業家,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中,湖南人有4個人——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傅軍、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藍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群飛。四人均出身農村,是白手起家的奮鬥者。他們的特點是低調、保持初心、善於深耕。

據不完全統計,湖南雖然網際網路數字經濟發展並沒有那麼閃耀,但向全國輸出了近三分之一的網際網路領軍人物。中國網際網路的底色,三分之一是湖南人奠定的(比如中國第一台電機計算機發明人王之,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周偉焜,優盤之父鄧國順,微信之父張小龍……)。

三產都強大的背後,使得三產相互融合和促進也變得順理成章。比如湖南立足「工程機械製造強省」的優勢,推進農業機械化,打造「金扁擔」,實現湖南農業轉型升級。

中部崛起戰略中,其實每個省的具體戰略協同和相互關係一直是鬆散和動態的,正需要各省份凸顯自己的獨特性來。正好,湖南的特性是時候好好總結和挖掘了。

湖南具有相對獨立的發展道路,它可以跟其他省市多維度、跨區域合作,它可以成為粵港澳區域的北大門,也是長三角地區的西大門,還可以與不相鄰的省份合作。這同樣給海南一種啟發,有自己不可替代的特色之後,即便沒有相鄰省份,也有廣泛的連結各區域的合作領域和機會。

海南之路

海南自由貿易港,是海南省辦經濟特區三十多年來的夢想與追求。在疫情下和愈發複雜的國際環境下,這個政策的推出,註定會更加值得紀念,更有歷史意義。

如今的全球環境下,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成為歐美已開發國家經貿規則變革的趨勢。中國必須推進高水平開放,進入新時代,擴大開放的重點是制度型開放、更高水平的開放、服務業為主的開放、適應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為重點的開放。

所以,海南在做制度試驗。

在買買買的時代,有良好的購物基礎設施和制度環境,也是巨大的民生。疫情後旅遊恢復期,與往常相比絕無僅有的性價比,讓三亞旅遊已經成了人們的疫後首選之地。當人們在海南度假時,自貿港新政的推出,有某種連接性、自動關聯性,令人形成「健康海南、免稅購物」的印象。

零關稅的受益者從企業擴張到普通消費者,這在內地還是第一次;此次新政放寬離島免稅購物額度至每年每人10萬元,擴大了免稅商品種類。

創投成為普遍認知的時代,稅率也成為人們關心的普遍問題。哪裡的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低,有良好的解決方案和服務機制,市場自然會湧進去,這裡就更要求政策有連續性和改善預期。

海南自貿港的低稅率政策比肩香港。

香港不設增值稅和營業稅,境外所得利潤也不納稅。在最重要的利得稅方面,有限公司的稅率是16.5%,非有限公司稅率是15%。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中,這個稅率也是相當低的。中國內地所得稅是25%,在內地的自貿區,深圳前海、上海臨港,鼓勵類企業按15%企業所得稅徵收。

海南在2025年前,對註冊在海南自由貿易港並實質性運營的鼓勵類產業企業,減按15%徵收企業所得稅。

對在海南自由貿易港設立的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其2025年前新增境外直接投資所得,免徵企業所得稅。

2035年前對註冊在海南自由貿易港並實質性經營的企業(負面清單行業除外),按15%徵收企業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方面,從現在開始到2025年,在海南自貿港工作的高端和緊缺人才,在海南島內滿183天,個人所得稅實際稅負超過15%的部分免徵。

還有一個亮點是:開放增值電信業務,安全有序開放基礎電信業務,開展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等業務;開展國際網際網路交互試點,建設國際海底光纜及登陸點,設立國際通信出入口局。

天之涯地之角,遙遠的地方,總是令人充滿遐想。中國急需一個地方,一個儲備了很久、有成功和失敗經驗的地方,繼續試錯,做各種實驗和測試,在全球貿易體系新一輪重構的過程中,不斷尋求制度突破。

上文提到的,海南首先應該學習湖南的是,絕不試圖再依賴房地產,也要改變國人對於它僅有的旅遊和投資房產的簡單認知。

所以,海南現在最缺什麼呢?某種程度上是人們對於它的文化和認知上的更新,因為沒有相關的沉澱和總結。

700多年前,黃道婆從上海到海南學習紡織技術,然後又把黎族人民的經驗傳播到上海並加以改革和改善。所以,關鍵還是有思想又有行動能力,更能創造一番有歷史價值的事業的開拓者,一批絕不是開發商的精神性創業人物群的湧現。

這些人,不是去淘金,而是去創造事業和文化。這批人不再是「92派」,而是30年後的「22派」,不管年齡多少歲,前浪後浪一起努力。

而海南無論是現代農業、高端製造業還是高技術服務業,旅遊文化產業,均應該同步發展起來。產業發展,像湖南一樣,用差不多二十年時間,建鏈、補鏈、強鏈、延鏈。三產都要發展好,不能偏廢任何一個。

有人說,它是「下一個香港」,我覺得,一邊學習香港,一邊學習湖南,才是它腳下堅實的一步又一步。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內容合作、投稿交流:friends@chinamoments.org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