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肆虐的時間點,借Beyond的這首歌,聊一下犧牲精神

一路有家駒 發佈 2020-02-04T13:29:13+00:00

成蹊一直在單調和安靜中度過,暫時放下了手機和電腦,只是陪老人看電視、聊天。眼下,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形勢仍不樂觀,音樂賞析類的內容,我沒心思寫,你也沒心思看。

大年三十之後的這十天,「一路有家駒」幾乎沒有發布希麼推文。

成蹊一直在單調和安靜中度過,暫時放下了手機和電腦,只是陪老人看電視、聊天。

我沒有覺得無聊,可能我天生老年人體質吧。

眼下,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形勢仍不樂觀,音樂賞析類的內容,我沒心思寫,你也沒心思看。

但我知道,大家並沒閒著,而且很多人幾乎從未放下過手機。沒錯吧?

過去半個月,隨著疫情的不斷擴散,人們有幸目睹了形形色色的信息,有可怕的,可笑的,可恨的,也有可愛的,可惜的,可敬的。

在巨大的熱點面前,多種信息混雜著井噴而出,它們並行交織,互相映襯,美醜各異,分外鮮明。

其中最受捧的,當然還是謠言。謠言的變異、進化和傳播速度,遠超病毒。

談戀愛、雙黃連、童子尿可預防或抑制新冠病毒?玩雪、呼吸喘氣、眼神對視會感染新冠病毒?

你別笑,很多人都信了。

看著這些信息,你變得焦慮且矛盾,既怕被某些謠言裹挾,又不想錯過任何小道消息,就像得了信息瘙癢症一樣,越看越癢,越癢越看,甚至難以自控。

我負責任地說一句,要不了多久,當我們回看2020年春節,想試著從中打撈一些什麼時,你會發現,能回憶起來的東西少之又少。

你不信?

關於2003年的非典,你還記得什麼?你想,你使勁想。

哦,你說2003太遠了?好,那關於非洲豬瘟,你還記得啥?這可是2019年剛剛過去的事兒。

根本想不起來太多,對嗎?就算勉強想起來一點,也是片狀的,不準確的。

那些你曾高度關注的消息,那些你熬夜閱讀的爆文,如同一劑劑猛烈的春藥,扎在你大腦的淺層刺激區上,撩撥起你的恐慌和憤怒,然後一臉壞笑地消失不見。

無用信息和垃圾信息,嚴重過剩。

忘性極大的我們,成了裝載這些信息的垃圾桶。

多年後,每當回憶起這個年,你會感到後悔,後悔一直在扮垃圾桶。

所以,與瀏覽和討論垃圾信息相比,我更傾向於陪老人看電視、聊天。

既然大多數內容被遺忘了,那麼,哪些值得被銘記呢?這正是今天要探討的話題。

請允許我先夾帶一點私貨,眾所周知,成蹊是個非主流音樂愛好者。

犧牲,出自《不見不散》專輯,一首由黃家強作曲主唱的流行風作品,填詞周耀輝。這次,黃家強連一向最青睞的英倫元素,都沒有使用太多。劉志遠的鍵盤音色,恰好介於笛子和口哨之間,隱有一絲迷幻,悠揚動聽,暢快飛舞,令歌曲煥發出鮮活的電子氣息。低音處的貝斯落落寡歡心事重重,與人聲的情緒匹配相得益彰。木吉他顯得分外乾淨明亮,與壓抑的人聲不離不棄,形成了明暗相對的效果。副歌部分的旋律,不落俗,很抓耳,易傳唱。Beyond的編曲功力依舊卓越,貝斯在下,吉他在中,鍵盤在上,各司其職各有亮點,憂鬱和昏暗觸手可及,放縱和燦爛近在眼前。

身在幽暗,心向光明。即使這犧牲太大。

是的,今天的主題是犧牲精神。

啥是犧牲精神?

將個人利益和小集體利益置於次要地位,將更大集體的利益放在首位,為了某種崇高的理想、信仰或正義的目標,甘願付出時間、利益甚至生命的代價。

在個體意識逐漸崛起的時代,平權會成為主流思維,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公平的,因此犧牲精神不會被過度提倡和大肆宣傳。

然而無論人類文明進化到何種程度,只要群體還存在著,犧牲精神就不會消失,在重大災難或危機面前,為了國家、家庭、組織或其他人,永遠會有人主動自願獻身。這是人性使然。

對很多人而言,2020的春節不是假期,而是戰場。

誰是奮戰在一線的英雄?無疑是醫護人員們。

大批醫生護士不畏惡疾,緊急出征,從各地馳援武漢。

有人選擇做逃離者,有人卻甘當逆行者。

在防護服之下,是一顆顆勇敢的心。

凡是戴過口罩的人都知道,時間一長就會憋氣難受,看到下面照片中的勒痕,你大膽推測一下,這些醫護人員與疫情鏖戰了多久?

即使鍾南山沒有為一線醫護人員落淚,我們也能想像到他們有多累。

在他們中間,軍人和黨員比比皆是,自告奮勇,衝鋒在前。

醫護人員,離病人最近,離病毒最近,離危險最近。他們中的一些人,再也沒回來。

他們犧牲了與家人團聚的假期,甚至是生命,只為換來更多人的健康。

自疫情發生,醫用口罩、護目鏡和防護服等物資便嚴重告急。

不少醫用物資企業加班加點,工人們連夜生產不敢怠慢,以保前線所需。

同樣爭分奪秒的,還有負責運輸的物流人員。

歇人不歇車,啃著方便麵,日夜兼程,只為早一秒送達。

物資能順利到達疫區,物流師傅們功不可沒。

他們犧牲了休息時間,提供了有力的後勤保障,讓前線沒有後顧之憂,專心搶救病患。

還有一些志願者,他們大多堅守在社區周圍和人流密集處。

測量體溫、科普疫情知識、免費發放口罩、登記人員信息……志願者們同樣不輕鬆。

每次突發疫情和災難,明星們的表現總是很搶眼,這次也不例外。

很多明星藝人,紛紛伸出援手,捐錢捐物,送上愛心。

有些年輕的網紅,還捐出了令人瞠目的天文數字。

在捐款明星的名單里,我看到了一個名字,梁翹柏。

我既不想知道梁翹柏捐了多少錢,也不想知道他捐了多少物,只是感到了別樣的溫暖。

與此同時,我不禁想起了另一個名字,黃家駒。

2003年非典時期,黃貫中和黃家強都曾創作過公益歌曲。

如果家駒還在,看到當前的疫情,他會做什麼呢?

可這個念頭只是一閃而過,並沒有往深里去想。

關於明星捐款這事兒,千萬別問那些幼稚的問題,比如為什麼xxx沒捐?xxx究竟捐了多少……

捐款全憑自願,不要施壓或綁架。再說了,並不是每個人捐完錢都用大喇叭廣播的,有很多人施以援手後,並不想留名。

無論是明星、企業還是個人,他們犧牲了或多或少的錢物,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是分擔,亦是擔當。

你能在新聞中看到的名字,只是這場「戰疫」中極小的一部分,還有更多的無名英雄,他們同樣值得銘記。

擊敗疫情,靠什麼人?國家強大,靠什麼人?靠唯恐天下不亂的人?靠熱衷道德綁架的人?靠尖酸冷漠的恨國者們?還是是靠趁亂踩屍上位的人?統統都不是。

我們能依靠的,只能是那些負重前行,具有犧牲精神的人。

那些默默踐行犧牲精神的人們,是時間長河裡最偉岸的巨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