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屆奧斯卡亞洲電影崛起,一本書帶你了解亞洲電影第一人李安

一書一課 發佈 2020-02-11T00:56:50+00:00

值得一提的是在奧斯卡92年歷史中,這是首部獲得最佳影片的非英語片,《寄生蟲》的獲獎造了韓國電影乃至亞洲電影的歷史,也讓我們看到了亞洲電影的崛起。

​昨日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落下帷幕,韓國電影《寄生蟲》無疑是本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總共獲得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國際影片獎和最佳影片獎等4項大獎。

值得一提的是在奧斯卡92年歷史中,這是首部獲得最佳影片的非英語片,《寄生蟲》的獲獎造了韓國電影乃至亞洲電影的歷史,也讓我們看到了亞洲電影的崛起。

提及亞洲電影的發展,我們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位亞洲著名導演——李安,他曾經三次獲得最佳導演獎提名,後因精彩的表現又兩次捧起奧斯卡小金人。

李安(Ang Lee),1954年10月23日出生於台灣屏東縣潮州鎮,祖籍江西德安,編劇、導演。

1999年,執導《臥虎藏龍》首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之後,他憑藉《斷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成為首位兩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這也是首位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華人導演和亞洲導演。

在截至2013年的導演生涯中,李安共獲得三座奧斯卡金像獎、五座英國電影學院獎、四座金球獎等諸多獎項,李安是電影史上第一位在奧斯卡獎等電影頒獎禮上奪得最佳導演的華人導演。

李安導演成功的背後,有著很多的艱苦心酸的追夢歷程,《十年一覺電影夢》是導演李安以第一人稱口述的方式,講述自己電影生涯十年的追夢歷程的一本書。

熟悉和了解李安的人,都知道他的追夢旅程十分的坎坷。

李安在《十年一覺電影夢》書里就想告訴所有人,別把他想的太過於偉大,他眼中的自己,是「一個沒用的人」

他,兩次高考落榜,卻意外步入舞台生涯;

他,在紐約名校高分畢業後,遭遇「畢業即失業」;

他,在美國做了整整六年的全職「家庭煮夫」;

後來當他的劇本在一次比賽中得到基金會的贊助後,他才真正開始拿起了攝像機開始拍電影,再後來,他的一些電影開始在國際上獲獎。

面臨各種指責時,妻子曾對他說過:"我一直就相信,人只要有一項長處就足夠了,你的長處就是拍電影。學計算機的人那麼多,又不差你李安一個,你要想拿到奧斯卡的小金人,就一定要保證心裡有夢想。"

六年的低谷期,是他的妻子在陪伴他。當所有人,包括他的父親都不理解他的時候,覺得他是在做夢的時候,他挺過去了,成就了現在的李安。

《十年一覺電影夢》講述了李安家庭與個人成長的經歷,以及敘述了他自1990年拍攝《推手》到2000年的《臥虎藏龍》這十年間拍攝的每部影片,及拍攝背後的心路歷程。

書中有一句話「書中所言,不過是個人經驗與片面之詞,並不代表絕對的真理。」 面對李安如此謙虛的態度,讓很多人懷著謙卑的心去了解他,走近他。

李安一生挑了許多不同故事,拍成電影。他就像一隻沉默的老虎,蟄伏時,身邊的朋友一度以為,他只是許許多多流連於紐約、做著電影夢的無用藝術家。

直至《臥虎藏龍》,沉睡的老虎醒了,把一生的挫折、溫情、旁觀、澎湃、異鄉、懷舊、疏離、眷念全揮灑於他的電影中。於是,經過那麼久的等待,李安終於躍上頂峰,成了東西方電影世界沒有人可以忽視的導演。

作者張靚蓓說道:「他之所以有今天,並非僥倖,亦非偶然,而是一步一腳印的結果。」

《十年一覺電影夢》里的「十年」意味著孜孜不倦的堅守,「一覺」意味著跳脫現實、不懼教條的夢想,而「電影夢」則意味著電影這種藝術手法或是載體的魅力 —— 人性因電影的關照而更加完整,電影因人性的元素而更加溫情。

這是李安電影生涯第一個十年的追夢歷程,這不僅是一個堅持「理想不死」的電影人的成長告白,更是一部探究「如何面對磨難和榮耀」的自我對話,是一個導演的自我修養,也是一個男人的征服與溫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