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蘇:在瑜伽路上,找到屬於自己的「剛柔相濟」

108文化傳媒 發佈 2021-09-18T02:27:35+00:00

FEATURE108伽人*本文包括3部分,共1900字01「去找美好的故事」,剛好看到一位老友寫他當初離職,去追尋新聞夢想的心情。今天聽起來頗為「文藝」,但我能理解那種收穫的喜悅。

FEATURE

108伽人

*本文包括3部分,共1900字


01

「去找美好的故事」,剛好看到一位老友寫他當初離職,去追尋新聞夢想的心情。今天聽起來頗為「文藝」,但我能理解那種收穫的喜悅。


在瑜伽這個小領域,「美好的故事」我也時有見聞,最近與蘇蘇老師的交流即是如此,不論是早前的閒聊,還是後來的直播,從中都聽到了有意思的事。


談話之前,我照例做點功課,在微博上看到學員對她教學的評價:「極有力度。」她對這個反饋稍有意外——確實看微博的人少了——同時覺得那「力度」肯定不是指練習強度,更可能是說教學給大家認知上的「衝撞感」。


作為瑜伽老師的蘇蘇,說自己首先看重的就是這個,你在用心聽,能把握老師在傳達的核心理念。體式做得好不好看,倒在其次。只有這樣,「我才沒有白白浪費感情,學員也沒有白白浪費時間和金錢,」蘇蘇提起自己在金融行業接受的訓練,「我們很會算成本,包括(浪費時間的)機會成本。」


當一個人對知識的好奇和困惑,在認知層面被全面觸及,或許正是體驗到那種「力度」的時候。事實上,正是出於好奇和困惑,蘇蘇才機緣巧合地走上了這條瑜伽之路。


上第一堂瑜伽課,是因為她當時在家休養,長期加班導致的慢性疼痛,讓人坐臥不寧,於是一個朋友請她去免費體驗。下課時感覺「渾身被打了一頓」,但奇妙的是,竟然有一點莫名其妙的開心,甚至可以說享受,肌肉酸痛而身體輕盈……回到家,就在附近的瑜伽館辦了卡。


當時瑜伽還遠未普及,專業老師不多,同一個體式,老師們說法各異。上了3個月會員課,恰逢John Leebold老師被請到館裡開艾揚格瑜伽培訓,於是蘇蘇報了名——作為一個「很怕受傷的人」,要確保自己「練對」。


從自己身為小白,到成為認證老師教授小白,這一條自我沉澱的路上,發生了許多「美好的故事」。


02

回憶起John Leebold老師的啟蒙,蘇蘇說那些訓練受益終生。John Leebold不僅展示了高超的調整技巧,還詳細傳授了教學法:你作為老師,應該走到哪些位置,如何觀察,觀察什麼,怎樣說指示詞,如何把握節奏……


Riana A. Singgih是蘇蘇的第二位授業老師,這位老師溫柔的個性非常吸引她:「我曾是一個比較剛性的人,而Riana老師完全相反,她非常柔,這是我缺乏的。」


還有一個令人意外的因素,讓蘇蘇覺得獲益匪淺。在雅加達學習期間,一節會員課上,Riana忽然跑過來說,蘇,你這個體式里,腹股溝的狀態怪怪的。哪裡做錯了呢?Riana老師表達不出來,她雖是華裔,但漢語表達尚未達到隨心所欲的程度,於是只好示範山式:「你摸摸我的。」她的腹股溝狀態是軟軟的。那怎樣修正練習呢?Riana老師嘿嘿一笑:「我也不知道。」


那就自己找答案。蘇蘇花了一周琢磨這個點,靠牆做,用輔具做,嘗試各種變體,體驗那個力怎麼做才是對的。


最終她琢磨明白了。直到今天,還有老朋友感慨,在你的課上,可以那麼好地體驗到「腹股溝放鬆」……


對學習這件事而言,老師傳道授業是一方面,激發興趣、留出主動探索的空間,也是相當重要的吧。


下一位老師Ali Dashti,則讓蘇蘇體會到「序列」如此有魅力。比如在一節課2/3的階段,出現了一個你只在書上讀到,自己從未做過的體式,可是經過前面的鋪墊,你不知不覺就做到,至少有一點體驗了。這說明序列的編排經過了科學的考量。而且Ali Dashti老師不會讓練習陷入過多細節,尤其前幾次練習,只要在安全的範疇內,你去做就是了。


「這個你去做」,一定程度上確實是初學者需要的,從中得到樂趣,建立信心。


去普納學習期間,普尚老師(Prashant S. Iyengar)展示了另一種作為老師的高度。他的課常常爆滿,大家凌晨5點就去占位,於是課上難免有人犯困。蘇蘇曾見到,有學員身子靠著牆,已然睡著了,而普尚老師正滿懷激情,愉悅地講著瑜伽哲學內容,眼光一掃,掠過那些犯困和睡著的,一秒都沒有停,繼續講。這種場景,著實給人一種深刻的打動。


另外也不得不提到B.K.S.艾揚格大師,在2011年廣州的峰會上,蘇蘇對那個下午的情景記憶猶新。當時Birjoo老師在台上帶領練習,講解知識點,艾揚格大師從後門進來,聽了一會兒,大聲喊停,對台上說,你在教什麼?你說的他們能做到嗎?你在炫耀自己懂得很多嗎?


如今在自己的課堂上,蘇蘇也以這個思維要求自己:我所講授的,必須是學員能做到的。


或許可以這樣理解:每一個學員都是一個生動的「人」,而非某種工具,從根本上這樣面對的時候,來自不同老師、綿綿不絕在傳遞的精神,自然會在不知不覺之間合流。


03


「但凡一個人想用心把事情做好,就一定會改變做事的方式方法。」蘇蘇老師這樣談論自己的瑜伽之路,也這樣觀察自己的學員。


身為一個老師,在課上如果只是覺得在「打一份工,像點個卯似的」,那麼教學不會有「力度」。


或許有人覺得,個性比較富於「剛性」的人,容易具備那種「力度」。確實,「剛性」可以被視為一種力量,當需要突破未知、胼手胝足一點點獲取屬於自己的知識之際,我想,每個人都需要它。而它怎樣與「溫柔」,也即對他人的關照相整合、相平衡,又是一門有趣的功課了。


總之,這值得細心觀察,也值得用心去做。

  • 艾揚格瑜伽認證級別:J2(中初級Ⅱ);
  • 2012年位於廣州的艾揚格學院成立至2013年期間,在學院擔任教學工作;
  • 2013~2018年間,每年赴雅加達Iyengar Yoga Center 教授瑜伽;每年赴位於印度普納的拉瑪瑪尼艾揚格紀念瑜伽學院(RIMYI)學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