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生寶寶,產前產後分別該注意什麼?

荷蘭奶叔 發佈 2020-02-12T12:15:07+00:00

回到家中,我們有必要做這些防護措施,讓家成為堅實的堡壘:防護措施1、保證屋內空氣清新,可以放置空氣凈化器或開窗通風,但開窗時一定要注意溫度變化,以免感冒;2、孕媽的毛巾、浴巾、餐具等生活用品要單獨使用,避免交叉感染;3、注意手部衛生,要勤洗手,不確定手部是否衛生時切忌觸碰口眼鼻,

疫情當前,全國人民都提高了警惕,將自己和家人很好地保護了起來。

學校延遲開學,單位延遲復工……「延期」是很好的保護措施之一,可有一部分人群不能等,她們就是即將生產的孕媽。

前幾天,奶叔講過孕媽媽多洗手、勤通風、戴口罩的問題(戳連結回顧孕媽媽防護)。

今天奶叔再來講講居家物品使用和出門做產檢的問題。

「只要還有一粒米,不往人多地方擠。只要還有一兩豆,不往人多地方湊。」

回到家中,我們有必要做這些防護措施,讓家成為堅實的堡壘:

防護措施

1、保證屋內空氣清新,可以放置空氣凈化器或開窗通風,但開窗時一定要注意溫度變化,以免感冒;

2、孕媽的毛巾、浴巾、餐具等生活用品要單獨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3、注意手部衛生,要勤洗手,不確定手部是否衛生時切忌觸碰口眼鼻,以免發生感染,打噴嚏或咳嗽時,注意用紙巾遮住口鼻;


4、保持營養均衡,清淡飲食,避免過度進食,做好體重控制。

體重增長過快不僅會有患妊娠糖尿病的風險,而且過大的胎兒也不利於分娩;

5、避免親朋好友探視,避免與呼吸道感染者及兩周內去過疫情高發地區的人群接觸。

所有的祝福都通過電話和視頻來傳送吧。

孕媽媽和普通人有所區別的地方在於,必須要出門做產檢。

平日的孕媽媽要定期做產檢,而疫情期間的孕媽媽,更應該密切注意胎動變化,有妊娠期合併症或併發症者要及時告知專業醫生。

那麼不得不出門的孕媽媽又該注意什麼呢?

注意事項

1、首先要提前預約,儘量縮短就醫時間,減少在外停留時間;

2、前往醫院的路上和醫院內,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避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可乘坐計程車或私家車,必要時可打開車窗便於車內空氣流通;

3、孕媽和陪同家屬要全程佩戴口罩,可隨身攜帶免洗手液或消毒濕巾,保持手部衛生。

尤其在接觸醫院門把手、門帘、電梯按鈕等物品後要對手部消毒,如不能及時消毒,則不要用手接觸口眼鼻;

4、外出回家後的要更換衣物,並對衣物進行消毒,外套可放置在空氣流通的地方


產前防護措施做到位,生產時又有專業的醫護人員保駕護航,那生產後是不是就不再需要小心謹慎了呢?

當然不是,產後也不能放鬆警惕。

孕媽由於在分娩過程中消耗大量體力,失血和水分丟失都使得孕媽機體內環境紊亂,抵抗力下降,這些使得孕媽媽成為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易感人群。

如果孕媽媽在產後出現發熱症狀,在排除產褥期感染,乳脹、乳腺炎等產科情況後,要警惕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如肺炎、肺結核、病毒性感冒等。

建議除常規的呼吸道病毒篩查外,可完善肺部CT檢查。

如果是疑似病例,則需進一步的病原學檢查來確診。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疑似病例或未痊癒的確診病例,在隔離解除前不建議母乳餵養。

如果是健康的媽媽,還是要堅持母乳餵養,對於新生寶寶來說,母乳是提升免疫力的最佳來源。

同時在餵寶寶時一定要注意衛生,餵奶前一定要正確洗手,如果不記得洗手方法,戳這裡多看幾遍。(洗手動作教學)

奶粉們,你們身邊有孕媽媽嗎?她們這幾天是否有擔憂或者疑惑?

趕緊留言告訴奶叔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