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養成記:冬季流感來襲,寶寶發燒了怎麼辦?

大健康導航 發佈 2019-12-31T20:35:07+00:00

發燒是自我保護機制,發燒不是疾病,它只是一種症狀,很多疾病都有可能引起發燒,兒科最常見的是感染性發燒。

最近天氣寒冷,流感頻繁來襲,兒科門診看病的寶寶們越來越多。發燒、咳嗽、精神狀態不好……病毒的侵襲讓嬌弱的寶貝無法抵禦,家長們焦慮擔心。尤其是寶寶高熱不退,反反覆復,讓家長們揪心不已。其實,作為父母應該掌握一些關於發熱的知識,科學地幫助孩子,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



你了解發燒嗎?

發燒是自我保護機制,發燒不是疾病,它只是一種症狀,很多疾病都有可能引起發燒,兒科最常見的是感染性發燒。大多數情況下,發燒對身體是無害的、甚至有益,是對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家長不必過於焦慮、恐懼。

如何知道是不是發燒?

懷疑發燒最好要在寶寶運動或者進食15分鐘後再測,此時數值最準確。只有在安靜狀態下,腋下溫度超過37度5,或用肛表測量直腸溫度超過38度,才懷疑發燒。

發燒了怎麼辦?

發燒了,不要馬上用藥。要視情況而定。在發燒時,孩子可能會出現全身不適,影響進食,活動和睡眠等,退燒的目的是減輕患兒因發燒引起的煩躁和不適感。所以不要一發燒就馬上吃藥。注意體溫超過38度5時,要酌情使用退燒藥。


物理降溫有三種:

1、用退熱貼敷前額、頭部。

2、用溫濕毛巾擦拭孩子的額頭、頸部、腋下、大腿根部及膕窩部。

3、在適宜的室溫下(22~26攝氏度)下洗溫水澡。注意,不建議用冰水和酒精擦浴辦法退燒。

如何選擇退燒藥?

選擇退燒藥有講究,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可安全使用的兒童退燒藥物有二種: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前者適用於2個月以上的孩子,後者適用於6個月以上的孩子。

嚴禁把成人退燒藥掰開,減量後給孩子服用。

在服用退燒藥時一定避免重複用藥,常用的複方感冒藥中,往往含有對乙醯氨基酚成分,如氨酚烷胺、氨酚黃那敏、氨酚麻美等。如果服用上述感冒藥時,很容易重複用藥,家長一定要仔細核對藥物成分,避免對乙醯氨基酚過量。

孩子在服用退燒藥時要多喝水,由於退燒過程中,人體會大量出汗,帶走體內熱量。如果喝水少,導致退燒效果不理想,若體內水分丟失過多,又未及時補充,可能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高燒不退怎麼辦?

如果孩子服用藥物後高燒不退一定要及時就醫;對於2個月以內的小孩,腋下高於37度(肛溫38度)應及時就醫;對於3~6個月孩子,肛溫38度3或更高、6個月以上的寶寶肛溫39度4或更高,應及時和醫生取得聯繫。


如果伴有其他伴隨症狀了,例如咽痛、咳嗽、耳朵疼痛、出疹、嘔吐、腹瀉要及時就醫。如果寶寶比平時更加無精打采,昏昏沉沉也要聯繫醫生。

如果寶寶1歲以上了,可以正常吃喝睡,有規律的玩,一般來說沒必要立即找醫生。然而,高熱持續超過24小時,即使孩子沒有其他不適,最好要看一下醫生。

最後強調一下,發熱本身並不是一種疾病,它只是疾病的表現。希望媽媽們幫寶寶及時解決他的不適,讓寶寶更加健康!感恩分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