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留學生回國引爭議,對出國留學,還有什麼偏見?

熊丙奇看教育 發佈 2020-03-21T11:50:40+00:00

據統計,中國在英國有大約1.5萬小留學生,英國是有中國小留學生最多的國家。對於小留學生的家長希望接孩子回國,國內輿論場更多給予理解,將心比心,這也是人之常情,更重要的是,小留學生是我國公民,他們在海外面臨困難,國家是有責任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的。

新冠疫情下,一些留學英國的中國未成年人留學生無法繼續寄宿在校,也很難回國。據統計,中國在英國有大約1.5萬小留學生,英國是有中國小留學生最多的國家。多位家長表示,由於學校關閉,留學生們無法繼續住宿,回國機票一票難求,有的寄宿家庭已明確拒絕接收中國留學生。部分英國小留學生家長已向中國外交部、駐英國大使館發送了一份《關於對滯留在英國的未成年中國小留學生開展領事保護的申請》。

對此,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在北京時間3月18日晚接受央視採訪時稱,小留學生家長的擔心他非常理解,「現在航班也在減少,我們也正在努力,把這個情況向國內主管部門反映,積極與國內主管部門協商,看能不能增加臨時性的商業班機,或者是包機。」

小留學生群體,比成人留學生面臨的情況更複雜,未成年留學生普遍採取「homestay」方式,住寄宿家庭,而很多寄宿家庭的房東是老人,他們在疫情肆虐的當下,很難再起到臨時監護人的作用,加之學校停課,這些孩子在國外的處境是令人揪心的。

對於小留學生的家長希望接孩子回國,國內輿論場更多給予理解,將心比心,這也是人之常情,更重要的是,小留學生是我國公民,他們在海外面臨困難,國家是有責任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的。不僅是小留學生,其他生活在海外的我國公民,想在目前回國,也是沒有任何理由把他們拒之門外的。對選擇繼續留下國外的我國公民,當地大使館、領事館,需給予他們儘可能的支持;而如果他們由於各種現實原因(如小留學生由於學校宿舍關閉、寄宿家庭不再接受無家可歸,無人監護),迫於回國,則要在做好旅程防護、回國隔離預案的基礎上,安排包機等方式接他們回國。相關費用可由家庭自己承擔。

此間,針對包括小留學生在內的留學生回國,輿論也有不少不友好,甚至冷嘲熱諷的聲音。諸如,當初那麼喜歡外國,為何現在想著要回來;家長那麼擔心,可以買機票去陪孩子;留學生如果真愛國,就不要在這個時候回國,影響國內疫情防控的成果,云云。這些聲音是十分偏執和狹隘的。出國留學,包括小留生現象,雖然在國內還存在一定爭議,但普遍的共識是,這是每個家庭、學生的自主選擇,在教育國際化的大背景下,出國留學也已經大眾化,我國學生選擇出國留學,和其他國家學生選擇到中國留學,都是十分正常的。教育的國際化,會給受教育者多元教育選擇,也促進各國教育在交流中提高教育。


大部分選擇出國留學者,在學成之後,也是選擇回國,參與國家建設的。根據教育部的數據,從1978年到2018年底,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585.71萬人。其中153.39萬人正在國外進行相關階段的學習和研究;432.32萬人已完成學業;365.14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占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4.46%。對此,也有人質疑出國留學之後還是回國,出國留學沒有價值或者「海歸貶值」,對於個體來說,當然有必要思考出國留學值不值,但不能否認教育國際化是發展教育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學生可以選擇出國留學,接受不同國家的教育,這是大勢所趨。


當前,疫情在歐洲蔓延,很多國家都停課,甚至關閉宿舍,而我國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在這種情況下,有部分留學生想回國是可以理解的。有人把這和當初武漢封城類比,說當初留在武漢的外地人都不能出城,留學生也就留在當地,這對他們自己和國內同胞都安全。但不要忘了,當時,很多國家也是對生活在武漢的公民採取了撤僑的行動。

毋庸置疑,留學生們在這個時候回國,確實會有在旅途中感染的風險,也可能把病毒帶回國內,增加國內的防控壓力。但不能無視他們的現實訴求,不要在這一問題上產生輿論的撕裂。比較合適的做法是,採取包機方式「點對點」的接運,回國之後就進行14天的隔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