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寶寶這是「前急脾氣性格」,5方面做好了,將來性格不急躁

燦燦芃芃育兒心理學 發佈 2020-05-23T12:21:06+00:00

寶寶要喝水,媽媽去倒水,水太熱,媽媽說等一會兒,寶寶等不及,大哭,我要喝水,我要喝水!遇到事情,不能快速解決,性格急躁的寶寶容易著急,發脾氣,我們不讚賞急脾氣,主要是太急躁的話,容易粗枝大葉、糊弄、不認真、不求甚解,降低了做事的品質,不利於學習和生活。

寶寶要喝水,媽媽去倒水,水太熱,媽媽說等一會兒,寶寶等不及,大哭,我要喝水,我要喝水!沒辦法,媽媽只能不斷地往另一個杯子裡倒加速散熱,涼一點給寶寶喝一點。寶寶真的是渴到等不及了嗎?

1.急脾氣與先天氣質特點有關,但性格卻可以不急

情緒是以個體的願望和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當客觀事物或情境符合主體的需要和願望時,就能引起積極、肯定的情緒;反之,當客觀事物或情境不符合主體的需要和願望時,就會產生消極、否定的情緒。



遇到事情,不能快速解決,性格急躁的寶寶容易著急,發脾氣,我們不讚賞急脾氣,主要是太急躁的話,容易粗枝大葉、糊弄、不認真、不求甚解,降低了做事的品質,不利於學習和生活。

但是,對於處於性格形成階段的寶寶來講,著急與他們的大腦發育、理解能力、先天氣質特點等有關,卻不是未來性格的特點,因為只要我們好好引領,教育有方,孩子的性格可以不急躁。

每個人生來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特點,根據內外傾和穩定性來劃分,可以分為抑鬱質、粘液質、多血質、膽汁質四類!容易急躁的孩子,一般屬於膽汁質!這類孩子的性格特點是:易興奮、易變動、不寧靜、敢作敢為、愛衝動、有活力!


這樣的孩子這件事沒有做完,就有了另外的想法,遇到阻礙,就顯得急躁了!孩子的自我意識正在發展,自我認識水平低,即使表現得急躁也沒有覺察!父母要做寶寶情緒的觀察員。

2父母性格不要急躁,多等待寶寶

如果父母或者家庭中的任何一個人性格急躁,習慣「催」!出門前焦慮!「早點睡覺,明天還得早起!」「明天早點啊!要不得堵車!」「快點,磨蹭什麼呢?我先下去了!」「快快快!晚了!晚了!」……孩子聽慣了這樣的話語,感受多了這樣的氛圍,就習得了這樣的急切行為模式,不急的事情也會搞得很急切。

孩子做事肯定比父母慢,在孩子做的過程中,不催促寶寶,不嫌寶寶慢,更不嫌寶寶做的不好,在旁邊鼓勵寶寶,幫助寶寶完成,這個過程,寶寶就懂得耐心做事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有的時候寶寶做不好事情會哭,父母告訴寶寶,你還小,做事情需要多練習,多做幾次就能做好了。這樣,寶寶也就懂得了把事情做好的規律,也就不著急了。

3不恰當的「延遲滿足」會導致寶寶急躁,恰當延遲滿足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

美國史丹福大學附屬幼兒園基地內,實驗人員為孩子們準備了好吃的軟糖,糖對4歲的孩子來講,那可是極具誘惑力的食品。

當每個孩子的面前都放好一顆軟糖後,實驗人員告訴孩子們可以吃糖,但是馬上吃掉的話,只能吃到一顆軟糖;如果等20分鐘後再吃,就能幸運地吃到兩顆糖。毋庸置疑,誰都想吃到兩顆糖,那麼就看誰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強了!

實驗人員通過單面鏡進行觀察,發現:有些孩子只等了一會兒就不耐煩了,迫不及待地吃掉了軟糖;有些孩子很有耐心,他們想出各種辦法拖延時間,比如閉上眼睛不看糖、或頭枕雙臂、或自言自語、或唱歌、講故事……成功地轉移了自己的注意力,順利等待了20分鐘,這些「延遲者」當然享用到了兩顆糖。

參加實驗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調查發現:「不等者」在個性方面,更多地顯示出孤僻、易固執、易受挫、優柔寡斷的傾向;「延遲者」較多地成為適應性強、具有冒險精神、受人歡迎、自信、獨立的少年。在學業能力上,「延遲者」比「不等者」在數學和語文成績上平均高出20分。

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成功特質,很多家長都很注重延遲滿足寶寶的需要。可惜,一些父母把「延遲滿足」提前了!出生不久、一兩歲的孩子,有需要了,媽媽就延遲滿足!導致寶寶內心不夠穩定、患得患失,容易發脾氣!

兩三歲的寶寶,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媽媽可以尋找一些機會,來延遲滿足寶寶,以鍛鍊寶寶的忍耐力。寶寶2歲以後,有些需要可以放緩,比如,要出去玩可以等一等、想要某個玩具暫時不買、已經吃了2顆巧克力了還要繼續吃不給吃,帶寶寶去買食物,從超市回家有一段路,可以要求寶寶,買完拿回家再吃。等等。不管什麼需要,當不能第一時間滿足的時候,好好向孩子解釋,孩子理解了道理,就不會有心靈傷害!

家裡的食物,巧克力類,不能多吃,告訴寶寶,每天只能吃一塊,絕不多給,堅持下去,也能鍛鍊寶寶的忍耐力。

對於1歲前甚至是2歲的孩子,父母要及時滿足孩子的需要!餓了立即吃奶、算好時間給寶寶喝水、拉了及時清理!多陪寶寶玩玩!幫助寶寶建立起很好的安全感,寶寶自信、踏實、樂觀、開放、寬容!不容易急躁!兩三歲後可以視情況延遲滿足。

4不給孩子貼「急脾氣」的標籤

即使寶寶脾氣暴躁的時候像一頭小獅子,父母也不要稱其急脾氣,更不要對孩子絕望,覺得寶寶沉穩不下來了!3歲前寶寶的性格雖然已見形狀,但並沒有定型,頂多是「前急脾氣性格」,沒有定型為性格層面,完全可以通過後天的培養塑造。

我們有這樣的積極心態,不給寶寶貼「急脾氣」的標籤,寶寶著急的時候,來一句:「別急,慢慢來!」寶寶太急搞砸了什麼,給寶寶機會,不著急,再來一次。當寶寶不急不躁地完成某件事情後,讚美幾句,他們會覺得不急不躁太好了!自覺地就修正著急的習慣。

5帶寶寶做一些磨練耐性的遊戲

每個家庭都有很多玩具,玩起來,孩子也就進入了境界,性格也就被穩住了。

比如,串珠、碼積木、拼圖、跑步、畫畫、游泳、讀書等,都是既開發智力、鍛鍊身體,也能提高寶寶堅持力的活動。

繪本里的故事,有很多塑造孩子性格的,孩子讀後,增強辨別能力,也知道急躁不好,內化後,會自我控制。

帶孩子走進自然,玩土、玩沙,沙土柔軟的特質,會讓孩子樂此不疲,玩很久,堅持力自然而然就提升了。

孩子有了堅持力,性格也就穩定,不急躁了。


#守護童心大作戰##閃光時刻##新作者扶植計劃第二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