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縣有農供銷社農友種植專業合作社:1個合作社能保障全黃山半個月的口糧

連接黃山 發佈 2020-02-26T00:47:43+00:00

開工的合作社名為黟縣農友種植專業合作社,是黟縣有農供銷社旗下的一家圍繞糧油作物種植開展社會化服務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業務貫穿生產、加工、銷售全部環節。

疫情發生以來,各地超市搶購大米的人突然多了起來。為消除市民恐慌心理,大年初二,黃山市供銷社(黃山供銷集團)參股的黟縣有農供銷社農友種植專業合作社就開工了。

開工的合作社名為黟縣農友種植專業合作社,是黟縣有農供銷社旗下的一家圍繞糧油作物種植開展社會化服務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業務貫穿生產、加工、銷售全部環節。負責人徐海波還曾於2017年受邀走進中南海,參加座談會,暢談對《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和建議。

大年初三,農友 種植專業合作社加工的大米就源源不斷地送進了當地各大超市。到了初六,市場上搶購大米的人潮就漸漸退去了。

「單單我一個合作社的庫存,保障黃山人十天半個月的口糧都不成問題。」徐海波說,一個合作社的能力尚且如此,市民們對政府保供市場的信心自然堅定。

開工早,同時還要積極防疫,但是和往年相比,農友合作社並沒有很慌亂,該為農民提供的服務也都能及時開展。「做農業,每年都有特殊情況。」徐海波說,今年是新冠肺炎疫情,去年是旱災,「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就是要用確定的措施去化解各種不確定的風險,讓農民安心種田、穩定獲益。」

去年下半年,黃山遭遇了罕見的長時間旱災。合作社種植的水稻減產,虧損了100多萬元。但是,年底農民分紅並沒有減少。因為合作社統一購買了農業保險,保險理賠可以補償一半的損失;在分配體制上,合作社每年提留15%的公積金,可以沖減損失;在產業鏈建設上,通過大米加工和銷售利潤的轉移,又可以沖抵一部分種植上的損失。

「合作社提高了農民抵禦風險的能力。」徐海波說,合作社統一調配農民種植時間,地里的水稻種植有早有晚,受旱災影響較大的只是後期種植的地塊。如果是普通農戶個體種植,要是剛好種得晚,他家可能就會顆粒無收。

跟著合作社幹得實惠,在耕地總面積僅6萬畝的山區縣黟縣,農友種植合作社現已發展優質糧油種植基地2.3萬畝,吸納社員近2500戶,年產糧油1.1萬噸。合作社通過整村流轉、託管服務、土地入股、吸納家庭農場組建聯合體等4種形式服務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的組織方式,還被2019年10月農業農村部編寫的《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一書收錄。

黟縣是新冠肺炎患者零確診、零疑似縣(區),因此,農友種植合作社的防疫壓力比較小。唯一讓徐海波有所擔心的是,疫情防控影響物流運輸,後續的農資供應成本會不會增加。事實上,這一點,他也不必擔心。黃山市供銷社(黃山供銷集團)相關負責人說,供銷社農資公司儲備充足,穩價供應完全沒問題。

春耕已經開始,徐海波的新計劃也正式開始實施。合作社的專利產品「胚芽米」正式走向市場,種植效益更高的新作物也開始在社員農戶中試種和推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