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疫情亟需加強智能傳感器研發

麥姆斯諮詢 發佈 2020-03-05T16:27:03+00:00

在抗「疫」戰場上,科技提供了「硬核支撐」,呼吸機、監護儀、制氧機、負壓救護車等醫療設備,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抗「疫」戰場上,科技提供了「硬核支撐」,呼吸機、監護儀、制氧機、負壓救護車等醫療設備,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這些醫療設備都離不開傳感器技術的支持。

近日,北京智慧財產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北京IP」)發布《智能傳感器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及高價值專利培育運營》報告(下稱「報告」)。報告指出,智能傳感器行業具有技術壁壘較高、產業細分環節多而分散等特點,應加強智能傳感器技術研發,加快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積極推進創新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

據介紹,在疫情防控、患者救治等過程中,智能傳感器的應用十分廣泛。在防疫工作中,對體溫篩查起到重要貢獻的紅外體溫計設備,就是典型的紅外傳感器技術應用。呼吸機中則集成了氣體質量、流量、壓力、濕度、溫度和磁敏等傳感器。救護氧艙、ICU病房以及住院隔離區環境監測等,也都離不開氣體傳感器的支持。

北京IP相關負責人表示,傳感器在醫療健康領域應用採集的數據多種多樣,可分為生理生物數據、環境數據、物理類數據。這些數據為病情診斷、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性保障支撐。

報告顯示,近年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數據採集結合無線傳輸大大提高了人們對數據變化監測的力度,傳感器在數據監測源頭端所帶來的價值被進一步放大。通過結合新材料、納米技術、生物技術等,傳感器市場催生了一批以創新傳感器技術為核心的醫療健康新興產品與服務模式,這些產品具有更靈敏、微型化、便捷、成本低等優點,並已在醫療監測、 醫學診斷、施藥治療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報告分析指出,智能傳感器行業具有技術壁壘較高、產業細分環節多而分散等特點。得益於國內應用需求的快速發展,我國已形成涵蓋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軟體與數據處理算法、應用等環節的初步的智能傳感器產業鏈,但目前存在產業檔次偏低、企業規模較小、技術創新基礎較弱等問題。

但是,目前我國智能傳感器技術和產品滯後於國外及產業需求。報告認為,一是傳感器的感知信息方面仍然落後,二是傳感器在智能化和網絡化方面也比較落後。由於沒有形成足夠的規模化應用,導致國內多數傳感器不僅技術水平較低,而且價格高,在市場上競爭力較弱。

報告還指出,目前我國醫療器械生產廠家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在中低端器械領域生產企業眾多,但整體規模和市值尚小。

近年來,工信部實施了「智能傳感器產業三年行動」,聚焦移動終端、智能硬體、物聯網、智能製造、汽車電子等重點應用領域,一批深耕智能傳感器設計、製造、封測和系統方案的龍頭骨幹企業不斷做大做強。

報告顯示,隨著我國半導體行業的不斷發展,傳感器產業鏈的中小企業已不再依賴進口,並自研自產核心晶片用於終端抗疫產品,部分高端器械領域已開始或完成進口替代。

此外,隨著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智能傳感器領域的智慧財產權保護不可或缺。據悉,目前北京IP正圍繞智能傳感領域,培育、收儲智能傳感器領域的高價值智慧財產權,探索構建專利組合與專利池,以提升智能傳感器技術成果轉化和價值實現。

更多國內外新聞資訊,請關注公眾號:MEMS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