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節未定期複查 四年後出現症狀已癌變

光明網 發佈 2024-05-12T13:55:08.391321+00:00

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張滿體檢查出肺結節,不少人易陷入兩個極端:一種是擔心會癌變,到處想找醫生問診,被告知無須手術,只要定期觀察不用太緊張,但仍十分焦慮;另一種則認為自己不會那麼「倒霉」碰上惡性腫瘤,畢竟肺結節良性居多,即便醫生提醒要定期觀察,也不當回事

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張滿

體檢查出肺結節,不少人易陷入兩個極端:一種是擔心會癌變,到處想找醫生問診,被告知無須手術,只要定期觀察不用太緊張,但仍十分焦慮;另一種則認為自己不會那麼「倒霉」碰上惡性腫瘤,畢竟肺結節良性居多,即便醫生提醒要定期觀察,也不當回事。

前陣子,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就接診了這麼一位患者,4年前他因體檢發現肺結節,但未定期複查,拖到惡變成肺癌出現症狀才發現。醫生提醒:雖然絕大多數肺結節是良性,但少數結節有「不良」苗頭,定期複查不能忽視。

查出肺結節嫌複查麻煩

4年後出現症狀已癌變

年近七旬的李伯(化名)4年前在一次體檢中查出肺部有小結節,醫生叮囑他要定期到醫院複查。因為沒有不適症狀,而且結節比較小,他就沒有定期複查。一晃4年過去了,春節前,他因咳嗽到醫院就醫,醫生建議他做胸部CT檢查,結果發現他右肺有個直徑近7厘米的腫物。而這個位置,就是李伯4年前體檢時查出肺結節的位置。

為了進一步診治,李伯來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張滿的門診。鑑於他腫瘤較大,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和分期,醫生為他完善了全身PET/CT檢查。診斷結果出來了,是周圍型肺癌,還伴遠端阻塞性肺炎,鄰近胸膜牽拉,不排除有肺門淋巴結轉移。醫生在問診中發現李伯是個老菸民,檢查發現他肺功能也不太好,存在肺氣腫、肺大泡。

在醫生的指導下,李伯經過肺功能鍛鍊勉強達到肺癌手術要求。經縝密的術前評估和準備,張滿醫生帶領團隊在單孔胸腔鏡下為李伯施行了肺癌根治手術。術後,李伯順利出院。

多數肺結節雖是良性

定期複查仍不可忽視

「才4年的時間,怎麼就變成癌症了?」李伯想不通:不是說肺結節多是良性嗎?

張滿解釋說,雖然接受胸部CT篩查的人群中,發現的肺結節絕大多數是良性的,惡性率僅占1.1%~12%,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放任不管。

「特別是中老年人,隨著年紀的增長和免疫力的下降,可能給腫瘤細胞提供迅速生長的『土壤』,所以發現肺結節後更需要重視定期複查。」據張滿介紹,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很多肺結節在早期就能被「揪出來」。但由於早期通常沒有症狀,很多人忽略了醫生「定期複查」的叮囑,結果拖到出現症狀不得不上醫院才發現問題嚴重了。

以下兩種肺結節

要引起足夠重視

張滿提醒,如果肺結節出現下面這兩種情況,更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定期做複查,必要時及早施行微創手術切除,以免錯過最佳的手術時機——

1.觀察肺結節的大小和形態,如果直徑超過8毫米且邊界不清,有毛刺、分葉、胸膜牽拉、有血管穿行、結節內有空泡等惡性徵象,務必要定期複查;這類結節很有可能就是癌前病變,如果達到手術指征,可考慮接受微創手術治療。

2.即使肺結節發現時比較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直徑明顯增大、密度明顯增加,也要警惕惡性的可能。

「我們看肺結節有沒有變化,通常需要進行一個前後CT影像的對比,如果在不同的醫院做檢查,由於檢查條件和測量方式的差異,可能會存在一些誤差,檢查資料也容易有所遺漏或者缺失,對醫生判斷的準確性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張滿建議查出肺結節後,定期複查最好不要經常更換醫院。

即使複查發現肺結節可能惡變到了需要接受手術切除的程度也無需過度恐慌,張滿介紹說,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目前不僅有創傷較小的單孔胸腔鏡技術,而且對於部分符合條件的患者手術還能做到「無管化」(即不插氣管插管、不插尿管、不留置胸管),更微創。而對於有基礎病、病性比較複雜的患者,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方式也能幫助延長生命、提高生存質量。(全媒體記者翁淑賢通訊員韓文青)

來源: 廣州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