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自己?為了孩子?父母想明白這一點,育兒再無玻璃心

真心爸媽 發佈 2020-02-11T07:03:47+00:00

好像當了爸媽,你做的每一件事前面,都能理所當然地加上「為了孩子」,而且就我觀察,即便是在完全不需要這幾個字的語境中,人們也會下意識地加上它們。


和父母們交流,我經常會遇到四個字——為了孩子。

  • 為了孩子,我不得不當了全職媽媽;
  • 為了孩子,我不得不放棄了更好的工作機會;
  • 為了孩子,我睡眠不足;
  • 為了孩子,我只能克制自己的壞脾氣;
  • 為了孩子,我得努力工作;
  • 為了孩子,我只好將就沒那麼理想的婚姻……

好像當了爸媽,你做的每一件事前面,都能理所當然地加上「為了孩子」,而且就我觀察,即便是在完全不需要這幾個字的語境中,人們也會下意識地加上它們。

比如一位媽媽諮詢我一個問題,我提了個具體建議,她回答,「為了孩子,我已經這麼做了」。——人們在即時通訊工具上使用文字做交流,通常的習慣是儘量簡短、直接,這樣的語境,難道不是直接回答「我已經這麼做了」更自然順暢嗎?

由這樣一個幾乎沒有人會注意的細節,我發現,「為了孩子」被父母們刻意強調的程度,高得實在是讓人吃驚。


然而,做父母,做更好的父母,真的是為了孩子嗎?

作為家有倆娃的父母,真心爸媽堅定地認為:不是,完全不是。

我們決定生孩子,並沒有事先徵求過孩子的意見吧?所以這是我們自己的人生選擇,和孩子無關。

既然做了父母,我們就應該明白,隨這個全新的人生角色而來的,是巨大的工作量和重大的責任。這是我們自己人生的新使命,完成這個使命,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孩子。

能做成更好的父母,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把孩子培養得更好,意味著我們更有能力,人生更成功,享受到這樣的滿足感和成就感的,也是我們自己,而不是孩子。


想不明白這一點,你會認為當了父母必須做的所有事,都是「為了孩子」而做的付出和犧牲,會充滿無奈和委屈,特別玻璃心。

想明白這一點,你會覺得做這些事,都是為了讓自己有個更好的人生,然後這個過程中所有的努力都變得心甘情願,所有的付出都變得毫不勉強。

想不明白這一點,你會認為自己的所有付出,都得從孩子身上得到回報,所以會不停地要求孩子,認為孩子「應該」如何,在孩子沒有達到你的預期時惱火萬分。

想明白這一點,你會認為自己的所有付出,都會一點一點換回自己的「人生成就」,一個讓自己滿意的人生,就是無價的回報,於是你會不斷要求自己,讓自己有能力把所有的事做得更好,如果一時能力不足,那就努力學習、成長,並且把整個過程當成享受,淡然接受不可避免的辛苦,從容應對不可避免的困難。


一旦做好父母的出發點從「為了孩子」轉向「為了自己」,育兒生活和家庭教育中幾乎所有的工作,在你眼中都會呈現出全然不同的樣貌。

舉幾個最簡單的例子:

收拾玩具——孩子小時候,主要是學齡前,難免把玩具丟得到處都是,把家裡弄得亂糟糟。

認為做父母是「為了孩子」的父母,就容易特別煩惱,「我一天到晚已經很累了,孩子還老搗亂」,然後就要求孩子自己收拾,孩子不肯的時候,還會到處找辦法,「我怎麼教育兩歲的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呢?」

認為做父母是「為了自己」的父母,就沒那麼煩惱,「孩子嘛,都是這樣,弄亂了我再再收拾就好」,自己收拾的時候,也不會有什麼不滿,收拾好了,反倒會享受一番,「啊,收拾乾淨了,家裡真舒服。」

做飯——尤其是像最近這種長宅在家,一天三頓飯都得自己做的日子。

前一種父母可能做不了兩天就煩壞了,「這日子啥時候是個頭啊,趕緊開學吧,上頓下頓地做飯真是累死人了,要是孩子不在家,我自個煮碗麵條就湊合了。」

後一種父母可能每天都做得興致勃勃,「哈,做了這麼多天飯,我還能做得這麼好,我可真厲害!」

勤奮工作——尤其是需要更高的收入,需要比以往更勤奮的時候。

前一種父母可能覺得很累,而且會拿這種累來綁架孩子,「看,爸爸媽媽工作得這麼辛苦,都是為了能買個學區房讓你上好幼兒園、好學校,有錢供你上課外班兒,能帶你出去玩兒,給你買玩具……所以你得……」。

後一種父母則會很有成就感:我勤奮工作,能讓孩子享受到更好的學習條件,能帶家人出門旅行,能有更高品質的日常生活……我可真棒!

孩子學習成績——尤其是孩子學習成績不夠理想的時候。

前一種父母更容易生氣和失望,「我都花了這麼多功夫,還花了那麼多錢送你上各種班,你怎麼就不能讓人省心點呢?」他們會從孩子身上找原因,認為是孩子不認真、不努力、不用心,甚至天生就不愛學習,然後給孩子施壓,逼著孩子學。

後一種父母更善於反思,也更善於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我沒用對方法?我該怎麼做才能幫到孩子?」他們不會一味地給孩子施壓、逼孩子學習,但是會自己去學習,努力找到更好的辦法幫助孩子提升成績。

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心態、做法自然不同。顯然,後一種父母會更輕鬆、快樂,更容易心滿意足。


父母培養出「為了自己」的心態,還會有兩個重要的收穫:

其一,父母對自己的人生有要求,就是給孩子做出了更好的人生示範,勤奮努力的父母,不會培養出不思進取的孩子。

其二,父母可以避免用「為了孩子」去綁架孩子,孩子也可以免於被這種絲毫站不住腳的理由綁架,雙方都會享受到更輕鬆、更有愛的親子關係。

所以,真的不要再把「為了孩子」掛在嘴邊了,想明白做更好的父母是「為了自己」。才是我們真正扮演好父母角色的開始。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生於2002年,一個生於2006年。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