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身就是一輩子,盤點那些已經消失的奇葩發動機

nice好車 發佈 2020-02-27T12:31:53+00:00

直列八缸發動機,最早出現在1928年上個世紀90年代是直列八缸發動機的黃金時代,今天的我們大多接觸的是直列四缸和直列六缸發動機。最著名的直列8缸發動機就是由DLycoming製造,1928年首次推出。


汽車業就像一個不斷加速的陀螺,技術更新換地越來越快。從單缸發動機到兩位數多缸發動機,層出不窮的發動機都曾經誕生在人類之手。不過,這其中大部分發動機都因為不適應時代而被淘汰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被淘汰的有些意思的奇葩發動機,有不少發動機可能是你聞所未聞的。

直列八缸發動機,最早出現在1928年

上個世紀90年代是直列八缸發動機的黃金時代,今天的我們大多接觸的是直列四缸和直列六缸發動機。不過,直列八缸可不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產物,而是更早的二十年代。

1928年,當時的人們對於發動機的環保意識並沒有什麼具體的概念,而且由於當時的汽車的電子元器件和功能偏少,很多汽車的機器蓋裡面除了發動機,很少有其他部件。要想增大一部車的動力,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增加缸數,所以就出現了直列8缸的發動機。

最著名的直列8缸發動機就是由DLycoming 製造,1928年首次推出。由於不可思議的是,四年之後,這款發動機竟然進化成增壓式。這款發動機採用了雙頂置凸輪式布局,因而在當時尤其與眾不同。這並不是說其他製造商都不採用這種設計,而是這款發動機同時配備了增壓系統,能夠產生400馬力的最大功率。同時採用雙化油器,它在當時要比大多數發動機高出一個層次。不過由於直列擺放太占發動機倉的位置,造成汽車整體的車頭偏長,更重要的一點是成本過高,穩定性太差,直列八缸發動機並未大範圍普及開來。

V8發動機的誕生更是直接把直列八缸發動機推進了垃圾堆,畢竟V8發動機無論是體積,成本還是穩定性都大大強於直列8缸發動機。

V16發動機,延續近百年的技術

16缸的發動機,大家耳熟能詳都是布加迪威龍汽車上面的W16發動機,但不等同於V16發動機,W16發動機是由兩個VR8發動機拼接成的,以更小的夾角,更小的體積,更合理的布局,直到現在還在量產,不過量已經非常小了。

首先V16發動機是由兩個直列8缸的發動機,以90°的夾角拼接而成,跟它同樣缸數的W16發動機其中的兩台VR8發動機是以45度夾角排列。再說直列8缸發動機,前面提到本身發動機的體積就很大,兩台拼接在一起就更大,所以我們能夠看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老爺車都有超長的"鼻子"(前機器蓋子)和巨大的散熱器格柵。 這款發動機運用的車型是通用公司在凱迪拉克Sixteen上,排量:13600cc/13.6升;最大馬力:1000ps/745kw,最大扭矩:1000lb-ft/1355牛米。

當然,歷史對於V16發動機選擇了淘汰,畢竟這款發動機不管是實用性還是成本都太大。

星型發動機,最早出現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

可能很多人會疑惑什麼是星型發動機?星型發動機是一種氣缸環繞曲軸排列的往複式內燃機,其活塞通過一根主連杆連接到曲軸上,最上方活塞連接的連杆即為主連杆,其它活塞的連杆為活節式連杆,它們通過梢孔連接在主連杆中央位置的環上。星型發動機最早運用在活塞式飛機發動機上面,二戰時期的大多數戰鬥機都是採用這款發動機。星型發動機沿軸向放置在機頭,輸出軸直接連接槳葉,比直列式活塞發動機更合理的利用了空間,省去了減速機構和動力變向傳遞機構等,利於減輕機身重量,使機體更靈活。

說回汽車,早在上世紀30年代中期,美國的經濟危機和石油危機,讓經濟的小型車看到了市場。因此,研發了很多小型車,其中克萊斯勒就建造了兩台裝備5缸水冷星型發動機的原型車。1932年,整輛車的布局就已經基本成型,並且開始了測試,一直進行到了1937年,結果大體很成功。但到了三十年代末,美國經濟已經開始復甦了,克萊屎勒高層這種車已經不適合市場發展了,因為在經濟困難時期緊車型也並未出現期待中的高銷量。雖然英國人曾經對這種車表現出興趣,甚至在英國進行了測試,但由於二戰的爆發打了水漂。最終在1942年,原型車在克萊斯勒總部被拆解。

對於汽車歷史,星型發動機可謂是曇花一現。雖然星型發動機有著結構緊湊、穩定性高、功率高的優點,但它的缺點也同樣非常明顯---散熱性差、油耗高、 噪音大、振動多。二戰後的汽車市場,無疑把這些缺點放大化,淘汰也是必然的事情。

說到最後

如果說汽車是工業品,那麼發動機絕對算是藝術品。每一款發動機都是成千上萬的科研人員反覆試驗調教出來的寶貝。今天,我們有幸還能看到16缸的發動機馳騁在賽道,但面對日漸嚴苛的排放法案,可能到了明天,這些發動機已經變成了收藏品。

雖說不適應這個時代的事物終將會淘汰,但真正告別它們的時候,還是有些不舍有些留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