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是良渚文化的重要內涵,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徵,地位舉足輕重

文藏玉器 發佈 2020-01-28T20:08:43+00:00

玉器不但是良渚文化的重要內涵和特點之一,而且是中華文明進程中最具特色的物化形態, 早於青銅器成為「禮」的象徵物和指示器。良渚文化玉器在中國史前玉器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是中華民族崇尚玉傳統的主要源頭之一。良渚文化雙孔玉鉞玉璧,外形扁圓,中心部位鑽孔,多素麵無紋, 是良渚文化流

良渚文化玉器是良渚文化時期生產力水平、社會分工、社會結構、階級分化及意識觀念的集中反映。玉器不但是良渚文化的重要內涵和特點之一, 而且是中華文明進程中最具特色的物化形態, 早於青銅器成為「禮」的象徵物和指示器。良渚文化玉器在中國史前玉器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是中華民族崇尚玉傳統的主要源頭之一。

玉璧,外形扁圓,中心部位鑽孔,多素麵無紋, 是良渚文化流行的重器之一。《爾雅釋器》云:「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好肉若一謂之環。」 宋邢昺疏:肉,邊也;好,孔也;邊大倍於孔者名璧。

良渚文化玉璧基本上都是素麵無紋,一般放置在葬具之上、集中疊放在腳端和胸前或背後三種,而並不與玉琮配伍,說明良渚文化時期尚未形成後世如《周禮》記載的璧琮配套玉禮器制度。但是良渚文化的玉璧也存在一定的演變規律,早期的玉璧一般均較小型,且其中孔較大,而晚期玉器則較大型而中孔較小,是良渚文化典型的玉璧。這種演變規律說明良渚玉璧在功能上也發生著微妙的變化,開始可能是作為裝飾用玉或殮葬用玉使用,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祭祀和宗教活動在社會中的作用加強,逐漸向禮器的方向演變,並對後世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成為最重要的禮器之一。

良渚文化的玉錐形器上端首尖如錐,下端略闊,常做出短小的圓榫,榫上往往有橫向的孔眼,整體細長,有素麵和雕刻有簡化神人獸面紋兩種,後者又稱為「琮式錐形器」 。良渚文化錐形器一般出土於規格較高的墓葬,並且在數量上與墓主人的身份存在著對應關係。往往與鉞有著密切的共出關係。 用玉製作鉞、鏃(錐形器), 不具實用性,而體現掌握軍權。

蔣衛東先生對玉錐形器有比較詳細的論述,認為玉錐形器的起源與鏃有關,它與石鉞間的密切關係顯示出它是良渚時期的禮兵器——玉鏃。 由於製作材料的特殊性,因而從一開始錐形器就是一種具有實際宗教意義和軍事目的的器物。玉錐形器是骨鏃的禮器化,集束放置的錐形器也應該是一種群體化的玉禮兵,同時又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在考古發掘中,出土集束錐形器的墓葬,大多也是隨葬玉鉞的墓葬, 因此,集束玉錐形器有可能是王權的另一種形式。

內容整編自:關月《「玉」見良渚》《藝術品鑑》2019年08月刊,感謝藝術品鑑雜誌及作者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