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勝心」太強,會成為孩子成長的阻礙,家長要讓孩子「輸得起」

甜橘媽媽 發佈 2020-01-05T01:25:06+00:00

隨著孩子不斷成長,好勝心也會變得越來越強,人擁有好勝心,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但好勝心如果太強,對孩子來說沒有好處。

隨著孩子不斷成長,好勝心也會變得越來越強,人擁有好勝心,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但好勝心如果太強,對孩子來說沒有好處。

好勝心太強的孩子,不管什麼事情都想爭第一,在我們看來很普通的一件事,孩子會把這件事看得很重要,為了能夠獲得第一,得到別人的關注,孩子會「付出」更多,然而這種過度的「付出」,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也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好勝心太強的孩子

麗麗的兒子小壯今年5歲,正在上幼兒園,孩子平時很聽話,就是喜歡「爭強好勝」,不管什麼事,小壯都想成為焦點。

有一次,幼兒園舉行親子運動會,所有小朋友的家長都來了,麗麗也來了。

由於麗麗比較瘦弱,體力並不是很好,所以在短跑比賽中輸掉了比賽,當小壯看到媽媽沒有跑第一之後,突然大哭了起來,並且責怪媽媽:「媽媽你咋跑的那麼慢,都怪你,不然我們就能夠獲得獎盃了。」

小壯不止一次這樣了,平時在幼兒園也有著很強的好勝心,比如吃飯要第一個吃完,和小朋友做遊戲輸了就會哭等等,導致小壯在幼兒園的人緣很差,沒有人願意和小壯一起玩。

一、「好勝心」太強,會對孩子產生哪些影響?

有好勝心很正常,但孩子如果掌握不好這個「度」,形成了很強的「好勝心」,會成為孩子成長的阻礙,影響孩子的成長,等到孩子長大了之後,這種好勝心理還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1、內心會變得脆弱

好勝心強的孩子,不管是在學習方面還是生活方面,都想做第一,如果某次孩子沒有成為第一名,內心會受到非常大的打擊。然而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經歷很多次失敗,如果孩子經常受到這種打擊,內心會變得非常脆弱,每當面臨失敗的時候,都難以接受,這樣的孩子可能會出現心理問題。

2、不利於人際交往

每一個人都需要交朋友,年幼的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孩子把勝負看得很重,不想讓別人超越自己,孩子會變得自私,不願意與別人交流,久而久之,其他人都會遠離孩子,讓孩子的人際交往變得非常差。

3、性格會變得偏激

每個孩子都需要經歷無數次的失敗,只有不斷失敗,才可以成長。好勝心太強的孩子不允許自己失敗,每次失敗,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打擊,孩子的性格可能會變得敏感、孤僻、極端。

所以,太強的好勝心,對於孩子來說沒有好處,只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多了很多阻礙,家長要重視這件事。

二、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很強的「好勝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從2歲左右開始,孩子自我意識開始發展,但是由於對外在事物和自身缺乏客觀的認識,常常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所以他希望「我」受到關注、「我」獲得認可,在比賽中都會「想贏」,希望自己能夠做的好,獲得父母老師們的表揚和認可,這是孩子們的天性。

很多孩子都「輸不起」,只要是同伴比自己優秀,就十分鬱悶,甚至大哭大鬧,讓家長感到很頭疼。所有的孩子都會有好勝心,但是好勝心太強的孩子,在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問題,而導致這位問題出現的原因,有很多種,家長只要了解這些原因,才能夠讓孩子改正這個壞毛病。

1、自尊心過強

人都有自尊心,但是孩子如果形成了過強的自尊心,好勝心也就會變得特彆強,而孩子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性格,和家庭教育有著直接的關係,如果家長一直追求完美,不想讓孩子輸,孩子就會變成這樣的性格。

2、家長的溺愛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長們的育兒觀念也得到了轉變,然而很多家長由於對孩子過度溺愛,導致孩子沒有「競爭對手」,做事以自我為中心,所以孩子無法接受失敗,好勝心就會變得特彆強。

3、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太差

有很多育兒專家都提倡「挫折教育」,意思是讓孩子在小的時候不斷經歷挫折,這樣可以讓孩子的性格變得堅韌,會變得獨立,遇到困難時不會退縮。如果家長在這方面做得不好,就會使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變差,孩子自然就會「輸不起」。

總之,孩子擁有很強大好勝心,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著直接的關係,作為家長來說,首先要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先改變自己的思想,再改變教育方式,才能夠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

三、家有好勝心強的孩子,家長應該怎樣做?

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失敗是一種教育,知道什麼叫「思考」的人,不管他是成功或失敗,都能學到很多東西。

1、讓孩子知道: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現在很多家長都特別重視結果,比如孩子上學之後,家長會在意孩子的考試分數;孩子參加運動會,家長會關心孩子的比賽名次。家長這樣做,會讓孩子形成一個錯誤的認知,那就是自己獲得了第一名,爸爸媽媽就會高興,時間久了,孩子的好勝心理就會變強,如果有一天孩子經歷了失敗,孩子可能會自暴自棄一蹶不振。

所以家長不要這樣做,而是應該讓孩子知道,無論做什麼事,結果並不是衡量成功與失敗的唯一標準,更重要的是過程和堅持,只要付出了,就會有收穫,這也是另外的一種成功。

2、當孩子失敗時,家長要鼓勵

小明和小剛是同學,在一次考試當中,小明考了89分,在班級排名第三,卻被媽媽狠狠批評了一頓,媽媽讓小明下次考全班第一,否則就不要回家了。而小剛只考了61分,剛剛及格,在班級排名倒數第三,小剛的媽媽並沒有批評他,而是鼓勵他,讓他繼續努力,下次爭取進步。期末考試的時候,小明成為了全班倒數第三,而小剛則是考進了前十。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孩子變優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會經常失敗,家長的態度非常重要,家長要告訴孩子:失敗並不丟人,即使失敗了,我們也可以獲得很多經驗,這些經驗都是寶貴的財富,會為以後的成功打好基礎。

3、家長要讓孩子「輸得起」

不管一個人現在有多麼的成功,他曾經都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家長要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輸」並不可怕,只有「輸」過,最後才能「贏」,當孩子輸了之後,家長要鼓勵孩子,讓孩子儘快從失落的情緒中走出來,讓孩子向下一個目標奮進,當孩子「輸得起」之後,會把勝負看得很淡,會更在意過程。

總之,好勝心是一把「雙刃劍」,孩子有好勝心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好勝心太強,家長要引導孩子,當孩子失敗的時候,家長要有「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給予孩子足夠的鼓勵和幫助,這樣才會讓孩子變得自信、樂觀,不會因為一次的勝利或者失敗而影響成長。


我是甜橘媽媽,是一名兩歲寶寶的媽媽,每天都會和大家分享實用的育兒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更多的家長朋友,如果您有育兒方面的問題,可以給我留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