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餵養小知識:吃到奶、沒餓著、吃飽和吃好,表現是不一樣的

暮沐媽咪育兒 發佈 2020-02-06T01:20:16+00:00

文|暮沐媽咪新手媽媽在給寶寶哺乳時,總是有諸如此類的困擾:擔心寶寶是不是沒吃飽,自己的奶量是否充足。其實對於大多數產媽而言,都可以讓寶寶吃好,體質較弱的媽媽才會出現沒有奶的情況。寶寶是否能吃飽吃好,需要通過觀察寶寶的表現來做出判斷。寶寶母乳餵養:吃到奶、沒餓著、吃飽和吃好,表現是

文 |暮沐媽咪(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

新手媽媽在給寶寶哺乳時,總是有諸如此類的困擾:擔心寶寶是不是沒吃飽,自己的奶量是否充足。其實對於大多數產媽而言,都可以讓寶寶吃好,體質較弱的媽媽才會出現沒有奶的情況。

寶寶是否能吃飽吃好,需要通過觀察寶寶的表現來做出判斷。

寶寶母乳餵養:吃到奶、沒餓著、吃飽和吃好,表現是不一樣的

寶寶攝入充足的基本標準

媽媽的產奶量需要跟寶寶的攝入量成正比,母乳過多會導致寶寶吸收營養過剩,過少會使寶寶攝入營養不足,能滿足寶寶的基層代謝需求,才是關鍵所在。

餵養提示:

1)「不餓」和「吃飽吃好」有根本區別

寶寶沒有攝入不足的分享,並不代表吃得很滿足,寶媽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的便便次數,還有寶寶的體重來判斷。

通常情況下,寶寶每天小便6次,且體重增長每月不小於500g,就是寶寶吃得很滿足了。

2)寶寶哭鬧不僅僅是因為奶量不足

很多細心的寶媽都會發現,在哺乳過程中,寶寶喜歡哭鬧,吃著吃著,就自動鬆口了,這種情況不一定是因為媽媽的奶量少,還可能因為寶寶肚子脹氣,或者是睡眠不足,需多加觀察寶寶的變化。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到、吃飽、吃好

1)寶寶是否吃到

寶寶吃奶時會不停地吮吸,但並不是每次吮吸都代表寶寶吃了一口,經過若干次的吮吸,才可能吞咽一次,具體可以通過以下2條來進行判別。

  • 寶寶有連續吞咽的動作,只是偶爾出現短暫的停歇,代表寶寶吃到了。
  • 媽媽哺乳後會產生明顯的變化,哺乳前脹硬,哺乳後鬆軟,代表寶寶吃到了。

2)寶寶是否吃飽

冷暖自知,饑飽自知,寶寶是否吃飽了,其實只有寶寶自己才知道。不過寶媽可以通過觀察寶寶,來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

  • 攝入量很多

攝入量就要通過寶寶的便便和體重增長來判斷,如果寶寶24小時內的小便次數可達到6次以上甚至是10多次,說明寶寶吃得很飽,如果體重明顯高於同齡月的寶寶,那攝入量一定是足夠的。

  • 吃飽後很滿足

寶寶在吃飽以後,會主動鬆口,或者不再認真地吃,玩一會兒,和媽媽笑一笑,再吃幾下,或者是開始左顧右盼,注意力不集中,吃著吃著,就睡著了,同樣說明寶寶吃飽後很滿足。

3)寶寶是否吃好

寶寶在飢餓時,如果吃到母乳,往往會吃得狼吞虎咽,並且很過癮,通常還會伴有以下表現。

  • 哺乳間隔有規律

寶寶在月子期間,通常會吃奶沒有規律,隨著寶寶的長大, 就開始向有規律的方向轉變,滿月過後,通常會保持在3到4個小時之間,一般如果低於2個小時或者高於4個小時,都需要作出及時的調整。

  • 吃奶效率高

效率是指寶寶在規定時間內的吃奶量,比如之前寶寶在十分鐘以內連續地吞咽,等長大一點後,時間便開始縮短,很可能5分鐘就能完成吃飽的任務。

  • 睡眠形成規律

月子期的寶寶通常是多吃多睡,等到滿月後,寶寶便睡眠質量有所提高,每天大概可以睡3到4覺,睜眼的時間也變長。

  • 精神狀態極好

寶寶的眼睛都很明亮,在吃飽後,他會睜著圓溜溜的眼睛,注視著四周,還會與大人進行眼神交流,很少哭鬧,表現發良好的精神狀態,這就是寶寶吃得很開心了。

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暮沐媽咪育兒』,喜歡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