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學會愛與分享——《不要再搶啦》

猴叔講繪本 發佈 2020-02-27T02:29:14+00:00

「一個小豬不吃食,兩個小豬搶食吃。」這是很多爸爸媽媽都知道的一句話。小寶寶厭食或挑食,是件很讓父母頭疼的事兒。於是就有人想出這個「偏方」,把兩個差不多大的寶寶聚到一起吃飯,然後讓他們搶著吃,比著吃,有時候還真能發揮出奇效。


「一個小豬不吃食,兩個小豬搶食吃。」這是很多爸爸媽媽都知道的一句話。小寶寶厭食或挑食,是件很讓父母頭疼的事兒。於是就有人想出這個「偏方」,把兩個差不多大的寶寶聚到一起吃飯,然後讓他們搶著吃,比著吃,有時候還真能發揮出奇效。

但如果家中真的有不止一個娃,孩子們總是你爭我奪,互不謙讓,特別是碰到好吃的,誰比誰多一小口都不行,那也夠讓家長鬧心的。猴叔小時候雖然是獨生子女,但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有一個表哥和一個堂妹,有時候我們仨也會因為吃東西而爆發一場「戰爭」。特別是那個年代,物資並不像現在這麼豐裕,幾個蘋果、一瓶牛奶、一根冰棍,一串羊肉串,都能讓孩子們垂涎三尺。

現在大城市裡的孩子們,基本上不會有我們兒時那種「缺嘴」的經歷,但我們也經常見到孩子們為好吃的你爭我奪,並不是因為食物本身多好吃或多稀缺,而是因為孩子們的心理:「他有的我也要有!」大人們總是希望孩子們能學會謙讓,學會大方,學會和朋友們一起分享,但是,貌似「孔融讓梨」的故事講再多遍,也沒有什麼效果啊!

猴叔第一次見到這本《不要再搶啦!》,立刻就覺得有意思,同樣想啟發孩子們謙讓和分享,但來自德國的這本書,可不是上來就要說教的,作者構思了一個非常有代入感的故事,先是肯定了孩子們爭搶好吃的這種行為並不過分,也不是自己的錯誤,而是孩子們的天性,然後再巧妙地讓小讀者看到,有比搶人一塊餅乾、多人一勺蜂蜜的優越感,更大的滿足和愉悅。

故事從小狐狸家的小兄妹開始講起,媽媽手工烤的餅乾,當然不可能每塊都一模一樣了。妹妹覺得哥哥的餅乾比自己的大,哥哥又不同意交換,於是倆人吵了起來。狐狸媽媽的解決辦法並不高明,她抓過來兩塊餅乾,自己全給吃了,讓不懂謙讓的小兄妹倆都落了空。媽媽覺得,爭搶好吃的,是自己家這兩個孩子的缺點,兄妹倆卻要證明,天下的孩子都一樣,全都會為了一口吃的打架。於是他們一起出門去,做了一番「調查」。

「戶外調查」的結果,證明了狐狸小兄妹的觀點:松鼠家的兩個寶寶為了橡子晚餐而吵鬧;灰熊家的小兄妹為了冰激凌而打架;大角鹿家的兩個小鹿為了麵包而爭吵。三個例子足夠了,狐狸媽媽願賭服輸,乖乖地給孩子們重新烤餅乾去了,她也幾乎放棄了糾正兩個孩子爭搶食物壞毛病的努力……讀到這裡,小讀者們內心深處都會有些得意,因為他們的「代言人」,書中的小主人公贏得了這場辯論,也無形中幫助小讀者自己放下了心底的負擔——原來如此,爭搶好吃的不是我的錯,天下的小朋友都一樣!

如果故事到這裡就結束,那就是連作者也同意,對爭搶吵鬧的小寶寶們「放棄治療」了。但情節忽然來了個大轉彎,第二次爭奪餅乾的狐狸小兄妹,意外地看到了溫馨感人的一幕:兩隻小老鼠,兩個好夥伴,正在分享唯一的一粒、小的不能再小的玉米粒。他們對狐狸兄妹說:「誰要是都吃了,另一個人就得餓肚子……一個人自己玩多沒意思啊!」

上一秒還在搶一塊大餅乾的狐狸小兄妹,忽然被這幕場景直擊內心,他倆一下子就明白了那個道理,也就是媽媽說教了無數遍都沒講通的那個道理——分享帶來的愉悅和幸福,遠遠大於多吃多占所產生的得意和滿足。

圖畫書的教育方法,就是潤物細無聲。懂孩子的作者,總能在故事中,先貼近孩子的內心,給予他們理解和認可,讓他們放下心裡的負擔,然後再巧妙地給予正面的暗示,啟發孩子,不妨像爸爸媽媽鼓勵的那樣試一次,試一次主動分享,試一次謙讓小夥伴,試一次大方地把自己喜歡的玩具借給別人,試一次邀請小朋友和自己一起玩……沒錯,在猴叔翻譯《小豬佩奇》的過程中,我就一次次地看到,小豬佩奇一家人給小讀者們做出正面的好榜樣,而我也經常聽說,很多孩子因為喜歡佩奇,所以跟著佩奇的樣子,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接受了正面的引導。這本《不要再搶啦》,也是猴叔翻譯的,也有和佩奇一樣的功效哦!

所以,當孩子們再爭搶食物的時候,還是講孔融讓梨,你就OUT啦!和孩子一起到圖畫書中來,輕鬆愉快地學習和領悟這些道理吧。《不要再搶啦!》,[德]斯特凡妮·勒伊著繪,猴叔孫鵬翻譯,中信出版集團遇見美好繪本館2019年4月出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