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自救30天

商業人物 發佈 2020-02-28T23:50:02+00:00

那是大年三十兒,返鄉高峰的最後一天,趙倩執飛的737—800型客機搭載了150名乘客,上座率達到90%。

​作者:彭梁潔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趙倩最近一次執行飛行任務已經是一個月之前的事兒了。那是大年三十兒,返鄉高峰的最後一天,趙倩執飛的737—800型客機搭載了150名乘客,上座率達到90%。這一天是春運返鄉高峰的最後一天,也是航空公司客流驟降的起點——往年的返工、返校潮不復存在,多數人選擇延長假期,停止流動。

趙倩所在的航空公司是國內四大航之一,她的職務是洲際航線客艙經理,國際國內線都飛。三十兒過後,公司航班大量取消,空乘人員被通知停薪休假。如今正月已經過完,她也沒有機會再次穿上制服,走進客艙。

「上一次停薪是2008年了。」趙倩回憶。2008金融危機那年民航業受到重創,公司採取的做法就是停薪休假,她當時加入公司沒多久,「被輪休」了一個月。2020年,趙倩已經由新人變成「老人」,面對此次疫情衝擊,公司複製了當年的措施,「看到航班驟減,我就有心理準備了」。

每年的春運和暑運是民航業客運的兩大尖峰時段。而今年,趙倩經歷了這些年來最「悠閒」的一個春節。跟很多「受不了突然這麼閒」的空乘人員一樣,趙倩也報名了公司的抓飛任務。「飛行計劃一般都是提前一周以上發布在公司內網上,不會隨機出計劃,抓飛是指特殊情況下配合臨時飛行任務,疫情期間,隨時聽從公司調度。」但抓飛,也沒有輪上她。

空乘人員的收入由底薪和小時費兩部分組成,停薪意味著停止發放底薪,在航班數量驟減、無法保證飛行的情況下,小時費也幾乎為零,這意味著他們將顆粒無收。據趙倩了解,除了空乘人員,現在公司各個崗位都實施輪休,輪休期間都處於無薪狀態。尚無裁員情況出現,但公司今年的新人引進計劃已經叫停。

在這場疫情中,這是一個兩難的道德選擇: 公司層面的「自救」,有時候是以員工的「自我犧牲」為代價的,降薪裁員所影響的個人命運,被裹挾在大批企業為度過疫情的降本節流舉措之中。

在民航業,航油成本在所有成本結構中占比最高,一般為30%左右,其次就是員工薪酬,接近20%。如果航班銳減,航油成本也隨之降低,但員工薪酬卻是一筆固定支出,所以對於航空公司來說,停薪無疑是最直接有效的縮減開支的手段。


當然,採取停薪這種極端措施的航司在業內並不多。「據我了解,各家應對主要集中在削減預算和延期支付帳款兩方面,比如跟中航油結算的油費、跟機場計算的起降費等,另外就是儘量保留一些能撐著飛的航班。」一家小型航司的市場部工作人員劉威告訴「商業人物」。

餐飲、旅遊行業遭遇的現金流危機,民航行業也無可避免。

民航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1月25日-2月14日民航日均運輸旅客47萬人次,只有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另一方面,截至2月15日,國內外航空公司共辦理免費退票2000萬張,涉及票面總金額超過200億元——這意味著,航空公司的池子裡一面是如涓涓細流的現金流入,一面是大量的資金吐出。

客運票務收入是航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占總營收比例在95%左右。劉威說,公司春運收入是平常的3-4倍,航空公司依賴每年的春運和暑運盈利,這兩個時段掙的錢要用來彌補淡季時的虧損,春運廢了,全年的經營狀況可以說已經決定了一半。

各家航司們除了眼睜睜看著「煮熟的鴨子飛了」,還有日常開支要應付。

劉威算了一筆帳:機隊規模在20架左右的小型航空公司,每日的成本支出保守估計在600萬上下。按照目前的航班執行情況,取消的航班在半數以上,執飛航班客座率在50%以下,公司每日的收入估計不足200萬。「有些中小航司現金流本來就吃緊,大幅退票對它們的打擊必然是致命的。」

此前深陷現金流斷裂風波的海航在此次疫情中更是雪上加霜。援引經濟觀察網一篇報導中海航某位前高管的話,「最近一段時間受疫情衝擊,海航有一天的收入只有4000萬元。而在過去,海航旗下最小的西部航空每天收入也有5000萬」「航油欠款近百億,無力更新航材,已經到了靠拆部分飛機的零部件補充航材的地步。」

2月,海航先是旗下香港航空宣布裁員,接著又傳出將被其他三大航重組的消息,有網友發出靈魂拷問:海航旗下那麼多空姐可怎麼辦吶。



與「節流」同時進行的,是各家航司的「開源」自救。

2月16日,浙江省一則復工消息被大量報導:一架搭載著154名返崗員工的包機,從四川廣元機場抵達杭州蕭山機場,費用由當地政府和企業共同承擔。包機企業位於浙江省,是復工需求最強的地區,而執行此次任務的航班是長龍航空,總部位於浙江省蕭山市。雙方一拍即合。

據長龍航空相關人士介紹,情人節那天,公司接到客戶方面的包機需求,經過評估後決定接下來,並用兩天時間做好安排。實際上,各航空公司一直有包機服務,但將這個用於企業員工返崗,長龍航空是最早的。

各大航司很快開始「抄作業」。截至目前,東航、南航、海航、聯航、山東航空等十幾家航司紛紛推出此項業務,一向以「高大上」形象示人的航司們甚至來不及精心設計,簡單粗暴列出聯繫人手機號、畫風簡陋的海報就這樣著急登場了。

「包機的上座率能達到9成,相比目前5成左右的上座率來說,還是比較划算的。」一家航司的包機對接人王波告訴「商業人物」,目前已經做了6、7單,還有十來單正在協商,有些地方公司沒有開航線,還需要一定時間對接。

王波表示,公司是在以接近成本價來做這個業務,在疫情期間只要飛機能起飛,就意味著有收入進帳,而且這類款項結算周期比較短,現金流能夠及時得到補充。

除了包機,大數據成為航空公司恢復其他航線的依據。「利用我們自己公司的數據,以及第三方OTA平台的熱門搜索,可以了解在某一時段某地的集中返程需求。今年沒有以往初七初八、正月十五這種超高峰,現在所謂的高峰也都比較分散,例如目前大數據顯示,西南、西北和河南等地都出現了比較集中的前往華東的需求,我們已經逐步恢復部分航線,上座率可以達到六成。」王波說,除了返工,下一階段的高峰是返校,要等各地公布的返校時間了。

春運航線之外,往返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之間的商務線一直是航空公司的「香餑餑」——上座率高且基本是全價票,在此次疫情中「斷糧」許久,如今也逐漸開閘。

以北京-上海線為例,作為國內最繁忙的客運航線,以往一天之內有60次航班,其頻率堪比天津往返北京的高鐵,兩趟航班之間一般間隔30分鐘,最短間隔是10分鐘。但是因為疫情影響,在某訂票平台上可以看到,2月19日這天只剩6個班次,這距離2月10日兩地復工已經過去近10天。

25日,京滬航線已經增加到13個航班,但票價依舊低得離譜,最低300元,低至1.8折,最高的也只有540元,跟往日不可同日而語,但對於航空公司來說,市場需求在逐漸恢復,蒼蠅再小也是肉。

各航司創收的方法還包括:廈門航空搞起了副業,在公眾號上賣力宣傳起自己旗下的生鮮電商、酒店訂餐等業務;四川航空除了開始外送火鍋,還推出了無門檻優惠券,19.9元購得國內100元機票券,相當於向乘客預支一筆錢救急。

除了自己「造血」,外部「輸血」來得更快。

在上海清算所的網站可以查到,從2月6日開始,兩大國有航司——東方航空共募集超短期融資券5期,南方航空6期,分別合計募集資金110億元和80億元;此外,廈門航空、四川航空、深圳航空等地方航司也數次通過此種途徑補充現金流,單次金額在3億-10億不等。



在這場疫情中,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一位民航圈博主發現,在2月23日這天,從深圳機場出港的航班,順豐航空數量最多,有33個班次。經查詢發現,成立於2009年的順豐航空,這些年來已經先後買下58架飛機,超過中郵航空成為國內最大的貨運航空公司了。



有網友給出了個主意:順豐可以發展客運了,主攻廉航不錯。


(趙倩、劉威、王波均為化名)


參考資料:

[1].《自救未果 海航集團或將分拆》 來源:經濟觀察網

[2].《疫情之下,民航也得「副業剛需」》來源:90後小航


*頭圖購買於視覺中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