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心在溫暖教育里安然綻放

山東教育新聞網 發佈 2020-03-31T17:02:06+00:00

作為一名鄉村教育人,讀方華老師的《做有溫度的教育》,我感覺非常親切。相似的教育環境,相近的教育問題,相同的教育願景,很容易讓人產生共鳴。

作為一名鄉村教育人,讀方華老師的《做有溫度的教育》,我感覺非常親切。相似的教育環境,相近的教育問題,相同的教育願景,很容易讓人產生共鳴。在書中,我觸摸到了深蘊教育中的溫度,那就是眼中有人,心中有人,育中有人。

一、教育的溫度在於培養「人」而非「人才」

田間的香樟樹自由搖曳,地頭的雜草深深紮根於泥土中,深深淺淺的溝壑里滿眼蔥蘢,不起眼的石頭周圍是一方小小生態……大概,這就是成長最自然的樣子。從事教育越久越意識到,教育要成長人、成就人,絕不是望草成樹、趕鴨上架,絕不是一模一樣複製人。所以,不給學生局限性成功概念的教育是可愛的。在今年開始的這一場疫情中,我們看到了國之重士挽救國家於危難,也看到千千萬萬普通醫務工作者衝鋒陷陣;我們看到了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拔地而起,也看到了加班趕製口罩的工人的奉獻光芒;我們看到了政府的快速反應,也看到了普通人竭盡一己之力的良善。在這一場戰「疫」里,每個人各負其責,不缺席,才構築了阻斷病毒侵襲的綠色長城。

「教育的價值是什麼?不是培養人才,不是培養相同、相似的人才,而是讓受教育者尋找和發現更好的『我』,是為他們尋找和發現更好的『我』提供幫助與平台。」這是方華老師對教育的思考。是的,國家急需像鍾南山院士一樣的國士,但教育也需要為這個社會培養腳踏實地、有滋有味平凡生活的你我。我們拒絕「18歲的教育」,拒絕功利性地去砍斫個性,製造生活工作的機器;我們要做「80歲的教育」,14億人勤懇努力、幸福安然生活的夢想成真,不正是中國夢的實現嗎?

二、教育的溫度在於家校共情共力

方老師很風趣地將教育孩子的工作比作現代企業經營,將家長比作是企業的創始人、董事長、終身持股人,學校則是企業的CEO、職業經理人,二者是合伙人,是共贏共輸的關係。我在忍俊不禁的同時,也暗暗佩服這樣的智慧。無獨有偶,令國人驕傲的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只持有公司 1.01% 的股權,而剩下的股權全部分給了員工。換言之,每名職工都是公司的股東和合伙人。因此,華為走向世界的腳步所向披靡。

共情共力的家校合作力,摒棄學校家長為學生管理相輕相厭的片面視角,摒棄教育中「主宰者」「獨行俠」的角色,學校成為「召集人」和「主導者」。看問題的心態和視角變了,家校溝通的智慧也多了起來。方老師在文中提到的多樣的家長會讓人眼前一亮:學校不遠千里,把家長會開到了家長打工聚集地浙江義烏和浦江,把孩子們在校學習、生活的情況與他們想和父母說的話拍成視頻,放給遠在外地的父母看;同時,把父母在外務工的環境與想和孩子們說的話拍下來,放給孩子們看。這樣的家長會,讓家長、孩子和教師站在同一情境中,讓家校的心緊緊地擰成了一條繩,怎能不產生心與心交融的化學反應?

三、教育的溫度在於看得見光照不到的地方

方老師在文章中談到了一個新教師群體——留守教師,這是鄉村教育中的心酸和無奈。留守教師不在少數,工作日尚好,但晚上和周末就是他們最難熬的時刻。學校有一位外地的女教師,通過招考進入本地學校,離家較遠。父母經常過來看望她,但是學校也不能提供好的條件招待,於是狠狠心為孩子買了一所房子,只為能夠在周末、假日有個「家」。還有一位教師,在婚姻大事上也屢屢受挫,原因竟然是小伙子們都很現實,考慮到以後帶孩子、贍養老人等問題。關心留守教師,不僅僅是為他們改善食宿條件,更重要的是要在精神上關心他們,讓他們找到家的感覺,更能夠有個安定的家。

新課程改革走過20載,我們更加希望給學生們更好的教育氛圍和教育感受,給教師一份安然教育的幸福,給千萬個家庭心向未來的美好期待,這就是教育的溫度。教育因有溫度而溫暖,因溫暖才會向陽花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