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不是新冠,此病和老鼠有關,可能導致出血、腎衰竭、甚至死亡

腫瘤科胡忠東醫生 發佈 2020-03-27T17:35:53+00:00

現在國內疫情逐漸遠去,復工復產正穩步有序進行,但是廣大朋友,特別是農民朋友,一定要注意身體是否有不適症狀,雖然發熱等不適不一定是新冠肺炎,但也不應忽視,要警惕其他傳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熱、肺結核等,並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24歲岳陽小伙探望女友後出現了乏力不適症狀,曾一度自己懷疑患上了新冠肺炎。後因病情加重在家摔倒導致腦出血,輾轉治療被確診患上由鼠類攜帶病毒傳播的「流行性出血熱」疾病。

前不久,處在熱戀中的岳陽平江小伙子於3月中旬前往位於農村的女友家中探望。回來後,他出現高燒、頭痛、渾身酸痛無力的症狀,連走路都非常困難。疫情時期,家人懷疑他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而他自己認為自己只是重感冒,不想去醫院,於是自行買了退燒藥在家治療。

發熱5天後,在洗澡時摔倒、神志不清,被家人緊急送往當地醫院。經頭部CT檢查發現蛛網膜下腔出血,經過一天的治療情況未見好轉,還出現腎衰竭、無尿的症狀。家人趕緊將他轉往長沙一家省級醫院治療。


經過檢測,發現他感染了漢坦病毒。那麼漢坦病毒到底是一種什麼病毒,會不會是跟新冠病毒一樣具有強烈傳染性的病毒呢?

其實,單從名字上來看,漢坦病毒聽起來我都感覺陌生,但是如果說流行性出血熱的疾病,我相信許多人都聽說過。



小方就是被確診為「流行性出血熱」。經過一周的積極救治,小方病情趨緩,神志清楚,他可能是食用了被老鼠污染的食物導致發病。

就在前幾天,有消息報導,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一名外出務工人員途經陝西省寧陝縣時出現身體不適,於當日07:10搶救無效死亡。後來經採樣檢測,也是因為感染漢坦病毒從而導致死亡。


雖然是和老鼠有關係,大家別恐慌!這個疾病不是新發現的,不是鼠疫,也基本上不會人傳人,還有疫苗可以預防。

根據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官方網站上公布的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2019年12月全國上報流行性出血熱病例1364例,死亡7例。一年12個月算下來,我國每年通告的流行性出血熱病例數為16,000+以上。

隨著我們居住環境的日益改善,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我國流行性出血熱的發病率一直呈下降趨勢,因為野生老鼠不再是我們生活中的常客。



一、什麼是「流行性出血熱」?

「流行性出血熱」又稱腎綜合徵出血熱,為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體主要為漢坦病毒。由攜帶病毒的鼠類的尿、糞、唾液污染塵埃形成氣溶膠,通過呼吸道感染人體;也可通過進食被病毒污染的食物經消化道傳播;早期病人的血和尿中攜帶病毒,具有傳染性,但患者不是主要傳染源。



二、流行性出血熱典型病例發病期有如下症狀:

1、發熱(初期易被誤認為感冒發燒)

2、三痛(頭痛、腰痛、眼眶痛)

3、三紅(臉部、頸部、上胸部發紅)

4、噁心、嘔吐、胸悶、腹痛、腹瀉、全身關節痛等。

5、 皮膚粘膜,眼結膜充血,重者似酒醉

6、 口腔粘膜、胸背、腋下出現大小不等的出血點或瘀斑,或呈條索狀、抓痕樣的出血點。

隨著病情的發展,病人退燒後症狀卻逐漸加重,繼而出現低血壓、休克、少尿、無尿及嚴重出血等症狀。

如遇以上症狀,一定儘早隔離,儘早就醫。



三、主要傳播途徑

呼吸道傳播:鼠類攜帶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糞、唾液等污染塵埃後形成的氣溶膠,能通過呼吸道而感染人體。

消化道傳播:進食被鼠類攜帶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經口腔或胃腸粘膜而感染。

接觸傳播:被鼠咬傷或破傷口接觸病毒的鼠類血液和排泄物亦可導致感染。



四、病人治療要「三早一就」,可顯著降低病死率。

  1、早發現:發現疑似病例,應儘早就醫並及時向疾病控制機構報告。

  2、早休息:發病後立即臥床休息,減少活動。

  3、早治療:早期治療和預防性治療對本病預後的決定性因素。

  4、就近到規範性醫療機構治療:就近治療,避免長途轉送加重病情。



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休克、充血出血、急性腎衰。

五期臨床經過:發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復期,發熱退後病情反而加重。

五、怎樣預防流行性出血熱?

在我國,流行性出血熱主要暴發於春季農作物種植的時候,另一波暴發出現於秋季。要確保居住環境衛生及食品安全,野生鼠類是這種傳染病的主要傳播源,所以家中若發現死掉的老鼠,一定要及時處理,並進行消毒。防鼠滅鼠,高危人群可以注射疫苗。



現在國內疫情逐漸遠去,復工復產正穩步有序進行,但是廣大朋友,特別是農民朋友,一定要注意身體是否有不適症狀,雖然發熱等不適不一定是新冠肺炎,但也不應忽視,要警惕其他傳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熱、肺結核等,並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