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也過中秋節?

西安潮生活社 發佈 2021-09-17T08:38:34+00:00

最近,在中秋節的問題上,中韓又出現了「分歧」,不過這次是在放假上。先看看中國中秋節放假時間,9月19日至21日放假調休,共3天,9月18日上班。

最近,在中秋節的問題上,中韓又出現了「分歧」,不過這次是在放假上。


先看看中國中秋節放假時間,9月19日至21日放假調休,共3天,9月18日(星期六)上班。



再看看韓國的。



當初因為中秋節起源問題,中韓兩國吵得不可開交,韓國「偷國」的名號也隨之傳開,結果在放假這個問題上,中國人民反而有些「底氣不足」。



那麼,韓國是哪裡來的「勇氣」,公開宣稱中秋起源韓國的?除了中韓,其他國家又是怎麼過中秋的呢?


我的我的都是我的!


中韓兩國,同屬於東亞農耕文化圈,又採用同一個曆法體系。因此兩國都把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定為中秋節。不過中秋在韓國有別的叫法,在韓國,人們稱它為「Chusok」,翻譯成中文是「秋夕」


在韓國,中秋節的重要程度超過了新年,相當於中國人的春節。在中秋假期這段時間,韓國人都會回去和家人團聚,場面堪比中國春運。



此外,韓國的中秋節還兼具國內「清明節」的功能,人們返鄉除了闔家團圓,還要祭祀祖先,上山掃墓。



在吃的方面,韓國和國內也不一樣,我們的中秋被各種月餅刷屏,韓國則吃一種叫做「송편」(鬆餅)的東西。鬆餅長得有點像中國的餃子,有皮有餡,實則是用米粉蒸製而成的貝殼狀米糕。



還有五彩斑斕的煎肉串。



然後就是韓國的「中秋起源新羅」論,看看到底是什麼給了韓國人「申遺」的勇氣。


韓國人的中秋起源依據是一個日本和尚。唐朝時繁榮發達,日本就派出了遣唐使去大唐學習。日本求法僧圓仁大和尚(793~864)在唐文宗年間838年入唐求法,前後歷時10年,於宣宗大中元年(847年)回國。著有《入唐求法巡禮行記》。


在書里,圓仁法師在山東的赤山法華寺過了一個熱鬧的八月十五,大吃湯餅。但這是因為當地有大量的新羅僑民,這些人的家鄉是過八月十五的,來紀念新羅人曾在此日戰勝過渤海國。


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辛德勇還寫了一篇文章,告訴大家,「中秋節」起源自韓國新羅,根本不是胡編亂造,而是有充分的歷史依據和史料出處、符合邏輯的學術專業觀點。


文章收錄在這本書里


追溯韓國史料,我們發現秋夕來源於約兩千年前的新羅儒理王時期,主要目的是通過秋夕時的農業集體勞作來提高生產能力。


關於韓國中秋由來的最早記錄,是《三國史記·新羅本紀一》:


王既定六部,各率部內女子,分朋造黨,自秋七月既望,每日早集大部之庭績麻,乙夜而罷。


大致總結一下,韓國中秋的起源則更多地與農業生產相聯繫在一起,主要的目的是對豐收的祈求和對收穫的感激。


到了高麗時期,當時朝鮮結束了國家的分裂割據狀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同時官方將秋夕收錄進國家的法定節日,被列為九大俗節之一。


在秋夕這樣重要的日子裡,國家禁止進行刑罰,賞月、作詩在文人階層成為風尚。在高麗王朝後期,秋夕開始出現了掃墓和歸鄉的風俗。王會親自前往景靈殿進行敬香,並且會聚集臣下,舉辦較大的宴會。



這就是韓國認為中秋起源他們的「底氣」——一個日本和尚的經歷。


雖然「新羅起源論」不被我國認可,但不可否認韓國非常重視中秋,即將迎來中秋的韓國,全國緊張氛圍如同春節時候的中國。


自 7 月初以來,韓國已連續 69 天保持 4 位數的每日新增。在此背景下,即將到來的中秋節假期讓韓國防疫當局如臨大敵,為此,韓國防疫部門不得不呼籲民眾 " 儘量不要回老家,鼓勵網絡祭祖 "。(有中國春節倡導就地過年內味了)



確定不是你學我?


為了「打臉」韓國,接下來就講一下中國的中秋節起源和習俗,雖然大家對這次中秋調休很不滿意,但咱也得客觀看待起源問題。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一直眾說紛紜。根據史料,中秋起源於上古時代的月亮崇拜,《禮記·月令》記載: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由此可知,上古君王有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傳統。



這個階段關於「月亮崇拜」還僅限於統治階層,天子大搞祭祀活動祈求風調雨順,老百姓們只管種地就行了。


到魏晉時期,士大夫階層開始有中秋夜賞月之舉。



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裴寂(後來的唐朝開國功臣、宰相)以圓月作為構思,發明了類似現在月餅的一種麵食,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估計這就是月餅的起源。


裴寂


唐代開啟,更多文人墨客加入賞月大軍,關於賞月的詩歌層出不窮。《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可見這個時候,中秋已經成為一種節日。


到了宋代,宋朝商品經濟發達,市民階層擴大,人們的民俗娛樂活動逐漸豐富,中秋賞月逐漸普及到普通老百姓家中,北宋時期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



接下來就對比中韓兩國起源。實際上韓國的秋夕節,幾乎就是周禮所謂秋分夕月的簡稱,又叫做仲秋節。



新羅的仲秋節最早的源頭是因襲模仿中國古代禮儀中的仲秋祭月活動,官方定了一個日子搞搞活動。古代朝鮮包括新羅在內,官方都是使用漢字的,遵循中國的曆法,喜歡遵循中國的典籍和古禮。


韓國僅憑藉日本和尚的經歷就認為中秋起源韓國,說實話這個考據還沒《三國史記》來得詳細......


日本版「萬聖節」


既然韓國的中秋起源是靠一個日本和尚就「編」出來了,那日本當然也知道中秋節了,而且,日本在中秋節也會慶祝。


日本傳統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時間是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日本,很多節日都是由中國傳入。



在平安時代,中國的唐朝使節將這個長久以來欣賞滿月的傳統傳播到日本。和中國一樣,最開始賞月僅限貴族,貴族們乘船游湖,飲酒賞月。


自江戶時代至今,中秋賞月習俗逐漸轉變大眾化。


演變至今,日本人稱中秋節為「月見節」。他們過節不吃月餅而是吃江米糰子,俗稱「月見糰子」,它形狀各異,餡兒以豆沙為主。



日本人也把它用作祭神的供品,這種月見糰子在八月十五和在九月十三的夜晚都要供奉。


在日本,中秋還有一些特別的習俗,比如有些地方的民俗中規定:這一天可以拿別人的田裡的作物去供奉神明,而不算犯罪。供品被偷走的農戶據說反而會豐收。


孩子們也可以偷吃祭祀月神的貢品,而不會引起神明的怒火。小孩子被認為是來自月亮的使者,被特許偷走供品。



因此大人們會特意把供品放到走廊等容易發現的地方供小孩來「偷」,而孩子們也會主動表明自己「月見小偷」的身份去要甜點,很像西方的萬聖節小孩子搗蛋要糖果。


除了東亞三國,不少東南亞國家也有賞月慶祝的習俗。


中秋「嗨」起來


泰國人也有拜祭月亮的習俗,各家還用甘蔗紮成拱門。泰國人中秋必吃的水果是柚子,象徵中秋人月兩團圓。



除了吃,當然也有活動,只是這個活動非常的「時髦」,蘇梅帕岸島的哈林海灘每到十五都會舉辦「滿月派對」,還吸引很多歐洲遊客慕名而來。



它與西班牙的伊比薩島派對、印度的果阿海灘派對,並稱世界三大戶外RAVE狂歡舞會。


柬埔寨人稱中秋為「拜月節」,會虔誠拜月祈求賜福。拜祭完畢,家人長輩把扁米塞進孩子嘴裡,塞到滿滿當當孩子嚼不懂為止,寓意是「圓圓滿滿」、「和和美美」(鑑於有噎住的風險,所以很多家長都是意思塞一下了)



越南與其說是中秋節,不如說是兒童節,這一天是小孩的狂歡,市集上有千姿百態的華燈以及琳琅滿目的玩具,還有一大堆好吃的。


在越南,中秋節之前父母們處於農忙之中,缺少陪伴孩子們的時間,而中秋節就是農忙之後為補償孩子們所設立的節日,所以小孩都特別喜歡中秋節。



這裡還有個越南版「嫦娥奔月」的故事,相傳有一個叫阿貴的人,她得到仙樹後,未遵仙訓,用污水澆樹,結果仙樹騰空飛上月宮,阿貴因手拉樹根,也被帶往受責。


中秋節期間,新加坡各個住宅小區都會舉行由一些商家組織的中秋晚會,讓大家可以提燈籠和參加一些有趣的園遊會,其中很有名的就屬千人博餅慶中秋晚會。


「中秋博餅」是閩南地區特有的節慶活動,相傳是鄭成功屯兵時為解士兵中秋思鄉之苦、激勵鼓舞士氣而發明的一種投擲骰子的遊戲。這種遊戲以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能否中獎。



早期下南洋的華人將這一習俗帶到了新加坡,隨後在新加坡成為一項全民節慶活動。


除了上面提到的國家,還有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賞月拜月習俗,這還真是應了那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文化節日,其中包含了中華文化的千百年傳承,而記住中華傳統節日,最好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