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表示:太空人未來將在冬眠狀態下,被送到外星球執行任務

科學書屋 發佈 2020-02-29T17:40:45+00:00

在整個自然界中,存在無數種神奇的生命,它們通過與眾不同的方式在這個星球立足,面對複雜的自然環境,同樣能夠爭取到一席之地。

在整個自然界中,存在無數種神奇的生命,它們通過與眾不同的方式在這個星球立足,面對複雜的自然環境,同樣能夠爭取到一席之地。

隨著探索的不斷深入,人們已經漸漸認識到大自然的神秘與精妙,除了渴望征服更多的領域之外,人類還希望能夠儘可能地延長自身的壽命。因此,科學家們在生物技術的基礎上,展開了「人類冬眠」計劃。

顧名思義,這是藉助於很多動物的冬眠機制,人類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儘可能延長自身的壽命。在發達的科技支持下,有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有望實現這一目標。然而最近有些研究表明,冬眠技術存在很多致命缺陷,人類可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如果將體溫看做一個可控的方面,人類或許能夠很快了解冬眠機制在人體內部造成的影響。而奇怪的是,人類的體溫始終保持在37℃左右,很難進行自我調節。

科學家們發現,很多具有冬眠習性的動物們,都能夠很好的調節自身的體溫,有的甚至可以將體溫降低到原來的2%。而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擁有了獨特的調節機制,遇冷顫抖身體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實際上,在現代醫療科學技術中,也有醫生為了挽救病人生命而使用安全降低人體核心體溫的藥物,這雖然是一種潛在的突破,但是對很多方面來說仍然具有風險。

在此基礎上,科學家們還對棕熊進行了研究,因為它們能夠通過循環的體溫變化來完成冬眠,由於人類與棕熊擁有類似的內臟以及其他器官,所以探索相關機制很有必要。

與人體冷凍技術不同的是,人體冬眠計劃有望在未來幫助太空人們保持身體健康的同時,儘可能減少長途太空飛行對人體造成的傷害。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我們達到「長生不老」的目標,同時也會帶來一定的倫理考驗。

或許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未來能夠實現冬眠計劃,不過其中面臨較多的風險,其實短時間內都無法克服,只能寄希望於相關研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