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精神科那些事 發佈 2020-02-05T04:01:28+00:00

但是,無論此刻你定義的正常、幸福、滿意的形象是誰,敢打賭,你看到不是整個故事,或者她的全部…無論如何,達到心理健康的關鍵是,隨便可以做什麼,但隨便都應該「適可而止」。

題記:什麼是正常?或許是在孩子眼裡顯現出來的咯咯笑?什麼是滿意?普通造就的知足和美麗?什麼是幸福?一個比較好的收入、一個穩定的家庭、合理滿意的職位,能愛,能玩?

但是,無論此刻你定義的正常、幸福、滿意的形象是誰,敢打賭,你看到不是整個故事,或者她的全部……因為,帶傷跛行的樣子,她悄悄隱藏了而已!


午後的陽光很暖,收拾乾淨了住處,沏好一杯茶,聽一段喜歡的音樂,就這樣打算清閒這一個不想想任何事情的下午。可是,又何嘗會完全放空自己……

疫情肆虐,人心惶惶,但願快點會過去!

趴在桌子上,聞著茶葉的清香,慵懶間,突然想到:到底什麼是真的心理健康?徐徐打開電腦,記錄下思考這一時刻!


健康的定義是什麼?

先舉一個例子,怎樣才叫一隻健康的松鼠?

健康松鼠,並不是指一幅生動的描寫,也不是正在睡眼中的松鼠,又不是簡單指它有正常血壓、血鈣、正常的消化等等。健康的松鼠是指一隻有蓬鬆尾巴的小傢伙,看起來和動作起來都像松鼠;會大膽地在樹枝之間跳來跳去;會收集、理藏,再找尋、挖掘它的那些橡子;能用爪子掰開堅果;用鼻子嗅來嗅去,非常警惕敵情,尾巴有節律地拍打著;會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能玩耍,會求偶,能交配,會在樹頂上的大家庭里撫育小仔;會有力地搏鬥,能狡猾地搶奪糧食;總是生氣物勃,甚至會發怒等等。


所以呢,健康是一種自然標準或常模,但不是道德常模,更不是一種諾言,而是以活力顯示自己的一種狀態。


心理健康的定義是什麼?

在軀體醫學領域,已經有了在信仰和背景上雖然不同的人們都能同意的健康或疾病的標準;相類似地,我們也必需為心理健康找到同樣的標準。

自己雖然沒看過Marie Johoda的書,但從已有的介紹內容中,感覺可能是至今心理健康最好的定義:

1.應該了解自己的身份和自己的心情;

2.應該有所成就,又能面向未來;

3.應該心理狀態完整美好,能夠抗禦應激;

4.應該有自主,而且能認識自己需要什麼;

5.應該真實地、毫不歪曲地理解客觀現實,然而又具有同情和同感;

6.應該能工作、能愛、能玩、也能解決問題。

雖然按照與我們傳統的概念框架的心理健康有些不同,但她所提出的並不是漫無邊際的想像,反而自我對照時更多添了一份請切和認同。


心理健康是確確實實的東西

心理健康不但是人格的一個方面,而且它也是確確實實的東西。

心理健康是一個延續體,就像智力或音樂才能一樣,不僅僅是有或無某種具體的精神疾病的問題來被評價或標榜。

內心的快樂表達為盡情的玩耍,職業上的成功表達為穩健的談吐,成熟的防禦機制表達為處事的周全等等。

心理健康投射出來的種種,有跡可尋!


寫在最後,碎碎念

我們的一生就是自己適應環境的過程。

當我們感到有點失意時,會顯得發獃,這很正常;

如果失敗到聲名狼籍的地步,就會發瘋,也很正常。

生活的成功與否,要看適應能力與將內外機遇調和的難度能否相對應。


縱觀每個人生,都是一篇篇輝煌的記錄。

每個人都曾依靠健康節制慾望,但又旺盛地發揮精力;

每一個成功者都曾是適應最好的人;

每個人都曾享受過不尋常的、溫暖的人際關係;

恐怕每一個人也都曾心甘情願接受比較平凡的生活。

所以,要告訴你,在人的一生中,個別的心理創傷不會影響人的一生!

人是會隨時間而改變的。

無論如何,達到心理健康的關鍵是,隨便可以做什麼,但隨便都應該「適可而止」。


參考文獻:

無參考文獻,隨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