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三歲前和誰睡就和誰親?錯過這個年齡段,媽媽再努力也沒用

豆寶麻麻 發佈 2020-01-05T01:50:52+00:00

孩子的世界其實很簡單,誰陪伴自己成長,那就會認誰是最「親」的人,一旦最「親」的人不在身邊了,就會處於恐慌的情緒當中,沒有安全感。寶寶三歲前和誰睡就和誰親?小李因為和婆婆相處不怎麼好,在兒子8個月大時就去外省工作了,兒子也一天天長大,小李第一年過年回來時,兒子已經1歲多了。

孩子的世界其實很簡單,誰陪伴自己成長,那就會認誰是最「親」的人,一旦最「親」的人不在身邊了,就會處於恐慌的情緒當中,沒有安全感。

寶寶三歲前和誰睡就和誰親?

小李因為和婆婆相處不怎麼好,在兒子8個月大時就去外省工作了,兒子也一天天長大,小李第一年過年回來時,兒子已經1歲多了。可是兒子不黏媽媽卻很黏婆婆,在與兒子相處了短暫的一個月後,小李過完年就再出去工作了。這樣的生活一下子堅持了3年,小李每次與兒子電話時,兒子都不願意說上一句話。

看著兒子與自己越來越生疏,後來小李只能辭掉工作,一心回來照顧兒子,以拉近兒子的關係。如今,兒子已經5歲了,和小李的感情好多了,可是兒子仍然選擇與婆婆睡,認為婆婆才能夠給他安全感。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在嬰兒的認知中,安全感與親密度是等價的,也就是說,誰能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安全感,他們就與誰的關係更加親密。

而3歲前的孩子正是親子關係建立親密聯繫的關鍵階段,要是錯過這個年齡段,媽媽再努力也沒用了。

因此三歲以下的孩子,父母再累也要自己帶,否則日後想讓孩子親近自己就很難了。以下說這些事不要做:

1、不想做「孩兒奴」,讓老人全權帶娃

其實,一個人付出多少,通常也會得到多少。對於孩子的陪伴,如果父母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那孩子又怎麼可能會用真心對待父母?

生活中有些父母把孩子生下來後,就把孩子留給了家裡的老人全權來帶,然後夫妻倆出去闖自己的事業了。然而,孩子在生病時、難過時、開心時都是家裡的老人陪伴的,自然孩子只會認老人,因為是老人給了他們成長的「營養」。

可是要知道,老人的教育理念比較守舊,當年輕的父母回來後,難免會出現教育上的衝突,而孩子這時就只會信任相依相伴的老人,而不是曾拋棄他們不管的父母。

2、過早和孩子分床睡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長大一點後就要培養他們的獨立了,所以就會給孩子準備獨立的房間,讓孩子自己一個人睡。

其實,在孩子3歲以前就獨立睡,會讓孩子感覺到害怕緊張,造成他們的安全感缺失,嚴重時還會影響到神經系統的發育。就像一些孩子雖然已經獨立睡了,但是整晚都不敢關燈睡,正是因為父母過早地分床睡,導致他們缺乏安全感。

3、孩子哭鬧時,將其拋下不顧

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年紀小,什麼都不懂,但其實他們的內心是很敏感的。

  • 你再哭我就走了,不管你了

這些話可能很多性子比較急的媽媽都對孩子說過,然而越暴躁的對待孩子,孩子反而會越慌張。家長可能是為了止住孩子哭鬧,隨口說了一句,但對孩子來說,卻可能給他們的心裡蒙上一層陰影。

因此,父母心情再壞,也不要隨便說出「放棄」孩子的話。

3歲以前是孩子的關鍵陪伴期,所以父母一定要用心陪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