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李白也以文章名世,只是被詩名氣掩蓋,不大為人普遍注意

高高的歷史青年人 發佈 2020-03-01T12:16:57+00:00

在盛唐詩人中,李白也以文章名世,特為詩名所掩,不大為人普遍注意。現存書、表、記、贊等文共四卷,約六十餘篇,其宏富不減元結等以文章著稱的作家。

在盛唐詩人中,李白也以文章名世,特為詩名所掩,不大為人普遍注意。現存書、表、記、贊等文共四卷,約六十餘篇,其宏富不減元結等以文章著稱的作家。按照司空圖的看法,善於寫詩的,也一定善於為文。他舉李杜的文章為例說:「嘗觀杜子美《祭太尉房公文》李太白佛寺碑贊,宏拔清厲,乃其詩歌也。」司空圖的看法,人以為有以偏概全之弊,但對李白的某些文章來說,仍是比較中肯的。李白文章數量不少,可是沒有一篇論說文,送別、紀游為最多。只有《代宋中丞請都金陵表》,陳述了金陵的天時、地利、人和等有利條件,卻對全國總的形勢未作全面考慮,只圖一時避地東南,作權宜苟安之計,故為識者所不取。李白的文章中有一部分是為人代筆,文中語言、情感非出於自己心意。只有《代壽山答孟少府移父書》詳陳自己的雄圖大志,是文情並茂駢散兼行的自敘文。

所謂「申管宴之談,謀帝王之術,事君之道成,榮親之義畢,然後與陶朱留侯浮五湖、戲滄洲。」是唐代士大夫所追求的生活道路的典型圖景。《與韓荊州書》是一篇膾炙人口的陳情書,這樣說情委婉的散文,是開元年間能脫離駢儷的約束,面目一新的文章。陳情剴切,歷落有致。對韓朝宗的禮賢下士加以歌頌,對自己的才華大加誇飾,也是李白詩文的特色。為送別親友而寫的許多序文,或抒情或敘事或寫景,自由揮灑,隨心所欲,每一篇中都有耐人玩味的佳句。如「紫霞搖心,青楓夾岸,目斷川上,送君此行。」(《江夏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舍我而南,若折羽翼,時歲律寒苦,天風枯聲,雲帆涉漢,問若絕電,舉目四顧,霜天崢嶸」(《金陵與諸賢送權十一序》)在序文一類中流傳最為廣泛的是《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文章長不到一百二十字,概括地描述了佳會情景,「人生若夢,為歡幾何」這個老調子又一次得到發揮。

由於文章短小,精鍊,瀟洒流麗,也象他的小詩一樣,變成人們口頭吟誦的篇章。李白還有一些記、贊、銘、頌,多是歌功頌德之作。抽象、板滯,沒有一點生氣,如唐代有名的篆書家李陽冰,應是一位很有特色很有性格的人,可是李白為他所寫的畫贊卻一味頌其德政:「縉雲飛聲,當塗政成。」關於本人的描述只有「眉秀華蓋,目朗明星」。使人對李陽冰仍然得不出清晰的印象。倒是那種關於蒼鷹、猛獅的畫贊寫得生動活潑,令人神往。如《壁畫蒼鷹贊》:

突兀枯樹,旁無寸枝,上有蒼鷹獨立,若愁胡之攢眉。凝金天之殺氣,凜粉壁之雄姿。嘴銛劍戟,爪握刀錐。群賓失序以齶眙,來悟丹青之所為。吾嘗恐出戶以飛去,何意終年而在斯!

兇猛之狀躍然如見。但是李白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即使在另外形式的文字中,也無不有充滿詩情畫意的描寫,引人入勝。如《天門山銘》:「惟海有若,唯川有神。牛渚怪物,目圍車輪。光射島嶼,氣凌星辰。卷沙揚濤,溺馬殺人。國泰呈瑞,時訛返珍。開則九江納錫,閉則五嶽飛塵。天險之地,無德匪親。」這篇銘正可與《橫江詞》對照而讀,都是李白對大江險勢生動的描寫。明人陸時雍說:「青蓮居士,文中常有詩意;韓昌黎伯,詩中常存文情。則其所長在此。」可謂知者之論。李白的八篇古賦,是他的創作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他曾屢次自我誇耀因獻賦獲得優寵:

「因學揚子云,獻賦甘泉宮,天書美片善,清芬播無窮。」(《東武吟》)

昔獻長楊賦,天開雲雨歡。當時待詔承明里,皆道揚雄才可觀」(《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

可見獻賦是李白博得玄宗青睞的一個要重原因。賦,不僅可以展示作者的才華、學力,也可以用誇飾富麗的語言,顯示一代王朝的聲威,即所謂「揄揚國體而明功烈」(呂夏卿《唐書直筆》),所以受到統治者的重視。唐人初期的賦可以稱道的作品不多,至盛唐以後,大賦之作始多,似和開元、天寶間唐帝國的國力臻於極盛有關。李白在《大獵賦序》中說:「白以賦者古詩之流,辭欲壯麗,義歸博遠。不然何以光贊盛美,感天動神?」以為賦的功能就是歌頌當朝的文明昌盛。但是《明堂賦》、《大獵賦》既然出之於唐代偉大詩人李白之手,就必然帶有濃厚的時代色彩和李白個人的情調。唐人尊重道教,所以在李白的這些賦中所謂匡君之大道,就是闡發老莊義旨,元人祝堯《古賦辨體》早已指出「此(指《大鵬賦》顯出《莊子》寓言,本自宏闊,太白又以豪氣雄文發之,事與辭稱,俊邁飄逸,去騷頗近。」

其中的「以恍惚為巢,以虛無為場」乃是這篇賦的大旨。「噴氣則六合生雲,灑毛則千里飛雪。」把大鵬的威力誇張達於極致。李白既嘲笑《子虛》、《上林》、《長楊》《羽獵》,「迨今觀之,何齷齪之甚也!」而他所夸寫的則「內以中華為天心,外以窮髮為海口,……足跡乎日月之所通,囊括乎陰陽之未有。……羽毛揚兮九天絳,獵火燃兮千山紅。」(《大獵賦》)都是以太白所習慣運用的浪漫主義的誇張手法,描寫想像,曲折地反映了大唐帝國四夷臣服、國威遠震的景況,是那一代人振奮的精神面貌和視野開闊的體現。不像司馬相如所說的那樣,「合纂組以成文,列錦繡而為質,一經一緯,一宮一商」地進行精雕細琢。而是以九天、六合為圖版,大筆揮灑。寫狩獵時追逐獵物:「金戈森行,洗晴野之寒霜,虹旗電,卷長空之飛雪」。景象何等壯闊明麗。

就是在《明堂賦》這樣描寫宮殿的大賦中,李白也會寫出「經通天而直上,俯長河而下低,玉女攀星於網戶,金娥納月於璇題」這樣馳騁幻想,意象美好的詞句,為賦生色不少。另外還有抒情小賦五篇,《擬恨賦》是摹江淹的《恨賦》王琦已經指出其「段落句法蓋全擬之,無少差異。」只能算是習作。《惜余春賦》中有「春不留兮時已逝,老衰颯兮逾疾。恨不得掛長繩於青天,系此西飛之白日」,似為暮年之作。全篇情調悲愴,清詞麗景,雜沓紛來,「見遊絲之橫路,綱春輝以留人」,「醉愁心於垂楊,隨柔條以糾結」,詩情畫意引人迴環吟味。《愁陽春賦》寫一個愁人眼中的春天,泛寫春光在離人眼中引起的春愁:「灑別淚於尺波,寄東流於情親,若使春光攬而不滅兮,吾將贈天涯之佳人。」想像也很奇特動人。

《悲清秋賦》和李白其他的抒情詩很象,是李白懷鄉失意之作,「予以鳥道計於故鄉兮,不知去荊吳之幾千」可能在洞庭所作。「荷花落兮江色秋,風裊裊兮夜悠悠。臨窮以有羨,思釣鱉於滄洲,無修竿以一舉,撫洪波而增憂」似為仕途失利時的嘆。《劍閣賦》原注「送友人王炎入蜀」,賦中所寫劍閣之驚險與《蜀道難》有近似處。詹鍈曾列舉其中同類型的句子相比較,以為與五律《送友人入蜀》「俱是先後之作」。同一題材,以不同的三種形式表現,而又各自達到完美的高度,只有天才橫溢的李白有此才華。《蜀道難》曾使賀知章驚嘆不已,《送友人入蜀》也律對精美,《劍閣賦》雖只是百餘字的小賦,卻是大賦體裁,元祝堯說「雖小賦亦浩蕩而不傷儉陋」,觀其寫劍閣崢嶸之勢,「旁則飛湍走壑,灑石噴閣,洶湧而驚雷」,氣勢亦自磅礴。對於李白的賦,歷來的評價不算很高。朱熹認為「不及魏晉」。

祝堯則說:「中唐李太白天才英卓,所作古賦,差強人意,但俳之蔓雖除,而律之根固在,雖下筆有光焰,時作奇語,然只是六朝賦爾。」我們以為不能完全以古賦的標準要求李白,李白的賦的特點在於表現了盛唐的昂揚奮發的時代精神,充滿了浪漫主義的幻想和優美的抒情詩意。特別是那幾篇抒情小賦,是六朝小賦的餘波,但也呈現了李白自己的風貌。李白並沒有系統地關於文學理論的著作留下來,但關於創作卻有不少見解散見於詩文之中。《古風》五十九首中有兩首詩是純屬談論詩歌的,其他詩文中也還有一些片言隻語可以窺見他的文學主張。據孟《本事詩》記載,李白曾說:「梁陳以來艷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復古道非我而誰?」他把恢復古道作為歷史任務向自己提出。所謂「復古」,就是恢復「」、「」傳統。

在《古風》(一)中,李白以詩的語言論列了我國詩歌發展的各個階段,標舉「」、「」為正聲,肯定了詩經所開創的現實主義傳統為詩歌創作發展的正確道路。陳子昂以「風雅不作,興寄都絕」批判初唐時宮廷間流行的形式主義詩風。李白所主張的恢復「」、「」傳統,要恢復詩歌的「」、「」職能,對現實政治進行褒貶,把詩歌引向生活。他的《古風》五十九首正是他的詩歌理論的藝術實踐,李白對盛唐詩人給以高度評價:「聖代復玄古,垂衣貴清真,群才屬休明,乘運共躍鱗。文質相炳煥,眾星羅秋旻。」《古風》(一)以為詩至開元天寶,恢復了「文質相炳煥」的古道李白的評價是正確的,盛唐詩歌成為我國詩歌的典範,無論就思想內容或藝術形式都達到了我國古典詩歌的高峰。李白還以《莊子》寓言中的故事,批評了那種一味模擬毫無創新的作品。《古風》(三五)中的「醜女來效顰,還家驚四鄰。壽陵失本步。笑殺邯鄲人。」

以生動的比喻,取笑了那些內容貧乏形式雷同的作品,並把群眾看作是美醜的鑑定者。《莊子》原文並無「四鄰」及「邯鄲人」,這是李白增添的,亦即認為詩歌的美與丑應該由群眾作最後判斷,而不應以少數人的特殊興趣來決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是李白評價他的朋友韋良宰詩歌的兩句詩,也是李白的審美理想這個詩歌的批評標準早在六朝時就已提出,李白再度把它作為評價詩歌的尺度。此外李白在《澤畔吟》中讚美他的朋友崔侍御的詩「微而彰、婉爾麗」,要求義彰而詞微,含蓄委婉,曲盡其情致。「」是委婉纏綿,即深沉執著的意思。「」則要求無論形式和詞藻都應華美。微而彰,婉而麗,必須兩者兼顧。始能富有藝術魅力。有人問李白,他的詩歌為什麼寫得那麼動人時,李白回答說:「觀夫筆走群象,思通神明,龍章炳然,可得而見。」

這是李白對自己創作過程的簡單概括。即詩的靈感到來時,平日在生活中觀察所獲得的形象,倏然而來仿佛冥冥之中有神力相助,因而能創造出生動逼真的詩歌。這幾句話也概括地說明了一個作家的形象思維過程。李白強調師法自然,從大千世界獲得靈感和啟示,他曾說:

朱明草木已盛,且江嶂若畫,賞盈前途,自然屏間坐游,鏡里行到,霞月千里,足供文章之用哉!(《早夏於將軍叔宅與諸昆季送傅八之江南序》)

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春夜宴桃李園序》)

這些話不必作更多解釋,就可以理解李白一貫重視摹寫現實,從生活中尋找素材,這是李白所以能創造出大量的動人詩歌的根本原因。在我國文學史上,李白是一位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倡導一代詩風的偉大作家。他繼承了《詩經》、《楚辭》以及樂府民歌的優良傳統,也曾多方面地向六朝作家學習,含英咀華,產生了自己的「想落天外」,「橫被六合」的瑰麗篇章,表現了開元、天寶間詩人的勇於創造的精神,為後人開拓了新的道路。他自覺地要做恢復「古道」,提倡「」、「」,並在藝術創作實踐中作出了輝煌的貢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