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投機客的悲喜人生,詮釋為什麼「利可共而不可獨」?

陽春三月的牽牛花 發佈 2020-03-01T20:09:43+00:00

利可供而不可獨,這句出自宋代林逋《省心錄》里的一句話,意謂利益可以共同享用而不可以獨占,如果有人獨占了利益而不與大家分享,那麼一定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眾矢之的,帶來後患,結果就是通常說的「獨利則敗」。

利可供而不可獨,這句出自宋代林逋《省心錄》里的一句話,意謂利益可以共同享用而不可以獨占,如果有人獨占了利益而不與大家分享,那麼一定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眾矢之的,帶來後患,結果就是通常說的「獨利則敗」。後世晚清名臣曾國藩亦十分推崇這句話,並作為自己16字家訓里的一句,傳訓後人。


成功的因素千萬條,但人品卻是至關重要的一條

每一個人活在世上,只要有夢想有追求,就避免不了要與人交往,而一個人要想成功,因素固然很多,但有一點卻是至關重要,就是當這個人面對誘惑的利益時,是一個人獨享還是與大家利益共享,卻能讓別人對你的品行高下立判,你獨享說明你自私貪婪,不可合作共事;如果你共享利益,說明你會為別人考慮,可以有更多合作。


品行是一個人行走社會的無聲名片,利可共而不可獨,換言之也就是:舍小利而得大利,無論是和合作夥伴共事,還是和團隊共事,要想人生一帆風順,獲得更多機會,就要時時謹記這句話,否則必有遭殃!

【土木堡之變】第一個政治投機客順利登場

在中國明朝的歷史上,三個合作夥伴從巔峰到低谷,他們用人生的悲喜結局,生動的為我們詮釋了這句話的正確性!公元1449年,那場差點讓如日中天的大明帝國覆滅的土木堡之變,發生的如此突然,消息傳到紫荊城,大明帝國的朝廷亂作一團,此時外強中乾的大明該何去何從,一時成了京城留守官員爭論的焦點,亂局出豪傑,時勢造英雄,此時這句話再一次的應驗!


于謙,一個備受後世推崇的大英雄,當土木堡之變的消息傳回北京時,他正任職大明的兵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國防軍總司令,于謙以高瞻遠矚的政治眼光,以精明老道的布兵手法,號召全國各地藩王軍隊,馬不停蹄的進京勤王護衛紫荊城,此時從大同唯一生還的地方邊防軍將官石亨,成為了于謙的患難知己,二人默契配合,成功的打贏了這場「紫荊城保衛戰」,之後順利推舉朱祁鈺繼位,是為明代宗,而于謙和石亨也都因功得到了極大的待遇,尤其是石亨,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之一。

臨陣畏死脫逃,北京保衛戰戴罪立功,從此平步青雲

石亨,北京保衛戰之前,不過是一個地方將官,因為兵敗大同,畏死臨陣脫逃,本該處斬,然正值北京保衛戰用人之際,被于謙重用,允其戴罪立功,之後反而因禍得福,他因為北京保衛戰戰作戰勇猛,北敗將封侯。


1450年二月,北京保衛戰勝利之後,朱祁鈺即位。石亨奉詔佩鎮朔大將軍印,率京軍三萬人巡哨大同,擊敗瓦刺軍的進犯,朝廷賜他世襲誥券。其時,朝廷更換太子,石亨被加封太子太師,此時的石亨作為一個武將,可以說官位是位極人臣,更兼與于謙是患難知己,對皇帝有擁立之功,深受賞識,石亨人生可謂到達了頂峰,只是7年之後的明代宗病重,讓他再一次的迎來了高升的機會。

百尺桿頭更近一步,奪門之變的始作俑者

在北京保衛戰勝利的一年之後,被俘虜的明英宗也在大明內外的爭取之下,被送回了紫荊城,只是此一時彼一時,此時已經當上皇帝的明代宗,已經不想再把皇位還給自己的哥哥,因為明代宗下令把明英宗圈進於南宮,奉為太上皇,明英宗這一關就被關了7年之久,在這7年來,石亨志得意滿,風光快活,完全沒有考慮過故主明英宗,然而不久後的一件事,卻讓石亨重新打起了這位被圈進故主的注意。


時間來到了公元1457年,這一年,明代宗朱祁鈺出巡郊外,住在齋宮,只是突發疾病,腹痛異常,不能行祭祀儀,於是就命石亨代祭。石亨守護在代宗病榻前,見其病重,便與張軌、曹吉祥等人商議,迎接被軟禁的太上皇朱祁鎮復位。

奪門之變,三個投機客的好算盤,裡應外合,終成不世之功

奪門之變的始作俑者是石亨,核心骨幹是大太監曹吉祥,翰林編修徐有貞。石亨、曹吉祥、徐有貞三人組順利的聚到了一起,

石亨說:「朱祁鈺病已沉重,如有不測,又無太子,不若乘勢請太上皇復位,倒是不世之功。 」於是,這三個野心勃勃的投機分子,決定將賭注壓在太上皇朱祁鎮身上,擁立朱祁鎮復位,這樣,三人就是大功臣,能夠飛黃騰達。

當場,三人做了分工,宦官曹吉祥進宮去見孫太后,密告她復辟一事,藉機取得了孫太后的支持。石亨和張鞁則一起去找太常寺正卿許彬商議。

許彬聽說二人的來意後,當即以手加額,說:「這是不世之功!不過,我老了,不中用了。徐有貞多計謀,你們可以去找他商議。 」

於是,石亨很快聯繫了徐有貞,這徐有貞本就對權利痴迷異常,一聽這好事,當時就欣喜不已,這三個對權利十分痴迷的投機客,實屬一丘之貉,自然是一拍即合,當即決定裡應外合,共謀大事。

1457年正月十六晚,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派兵,來到南宮宮門,強行撞開南宮,請出朱祁鎮,一起來到東華門,守門的士兵上前阻攔。朱祁鎮站了出來,表明自己太上皇的身份。守門的士兵頓時傻了眼,不敢阻攔。


於是,眾人兵不血刃地進入了皇宮,朝皇帝舉行朝會的奉天門而去,並迅速將朱祁鎮扶上了奉天殿寶座。殿上的武士們揮金瓜要打徐有貞等人,被朱祁鎮喝止。徐有貞等人一起叩拜,高呼「萬歲」。石亨敲響鐘鼓,召集群臣到來,自此奪門之變順利成功。

英宗復辟成功,感念三人擁立之功,各自富貴加身

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三人因為擁立大功,皆得大封賞,石亨是頭號功臣,封他為忠國公,極其信任。《明史》上的記載是「眷顧特異,言無不從」。

  • 朝中大臣,凡不是石亨門下的幾乎都被他弄死或貶官、下獄,當時有句話是「朱三千,龍八百」,意思是朝中官員有三千是朱家的,八百是石家的。可以說朱祁鎮之下就是石亨了。
  • 英宗封徐有貞為奉天翊衛推誠宣力守正文臣、武功伯,兼任華蓋殿大學士,掌文淵閣事,賜誥券,子孫世襲錦衣衛指揮使(《皇明人物考》作武功衛指揮使)。當時,陳循、蕭鎡、商輅等閣臣皆被斥遂。徐有貞成為內閣首輔,盡掌閣權,朝野內外為之側目。而明英宗對徐有貞也是傾心委任,允許他可以隨時進見。
  • 曹吉祥因為太監身份,便獲賜大量莊田 ,並協理京營軍務 。其過繼嗣子曹欽被升為都督同知,後封昭武伯;曹吉祥的侄子曹鉉、曹鐸、曹䥧等被任命為錦衣衛世襲指揮僉事,逐漸升遷為都督;其門下客冒功得以當官的多至數百上千人 。朝中官員亦有依附曹吉祥,希望因此得到晉升的。曹吉祥這時權勢頗大,與忠國公石亨被並稱為「曹石」。

因為一次奪門之變,三個投機客的人生可謂達到了人生的高潮,此時此刻,大明帝國的軍權大半幾乎都在石亨的掌握之內,而朝廷內部徐有貞為內閣首付,大太監曹吉祥掌管所有太監,有任何消息都可以隨時知道,可以說,此時這三人要是同心同德,共享這次奪門之變帶來的巨大利益,他們的人生將會非常完滿順遂。

眾樂樂不如獨樂樂,終因利益分配不均,三人矛盾激化

共患難易,同富貴難,自古亦然,能夠做到同患難共富貴的,基本人生都會順順利利,然而這種美好的結局沒有出現在石亨、曹吉祥、徐有貞身上。

  • 1、徐有貞在大權在握後,忘記了「利可共而不可獨」這句古話,一心想獨自坐在權利的巔峰,於是便開始逐漸疏遠石亨、曹吉祥,與二人的矛盾也日益激化。他經常在英宗面前提及石曹二人的不法行為,挑起英宗對二人的不滿情緒。
  • 2、而這一邊的石亨也沒有閒著,石亨把朝中文職巡撫全部撤換成武將充任,他還把皇宮當成自己的家,想來就來,想走就走,藉助他的威勢,他的侄子石彪被封為定遠侯,也掌兵權,叔侄兩家養著數萬勇士,且朝廷將帥大半是其黨羽,權勢熏天。不把普通老百姓放在眼裡,多次公開侵占民田,就連親王都不敢與其爭鋒。
  • 3、曹吉祥雖然沒有像石亨那樣對權利大攬特攬,但他對金錢卻近乎貪婪到痴迷的地步,他引薦文武官員時,常常只看給他賄賂的多少,而不管這人才力是否勝任。對權錢的極度痴迷占有,終於讓石曹二人開始了矛盾激化,因為彼此在侵占百姓田產方面,利益分配不均,矛盾是一天天加深。

此時加上徐有貞又在明英宗背後說石亨和曹吉祥的壞話,讓朝廷里對三人飛揚跋扈不滿的同僚們逮到了機會,一起在明英宗面前彈劾三人。

堡壘最易從內部攻破,三人相繼覆滅

石曹二人先是到英宗面前哭訴,說徐有貞私下誣陷網絡罪名,欲想置他二人於死地。英宗大怒,將諸御史下獄,並以「圖擅威權,排斥勛舊」的罪名逮捕徐有貞,將他貶為廣東參政。此時石亨又瘋狂補刀,指使人以寫匿名信的方式對英宗大肆指斥,然後嫁禍給徐有貞,最終,明英宗將徐有貞貶為庶民,流徙金齒(在今雲南)。


徐有貞被流放以後,一日明英宗召見內閣首輔李賢詢問「奪門」一事。李賢答說:「如果說迎接皇上大駕則可以,『奪門』怎能作為後世榜樣?天位本來是皇帝固有的,『奪』反而說不是本來應有的了。而且當時萬一失敗,將把您置於何地?何況當時郕王已經病重,他病死了,群臣自然會請您復位,何必如此多事?他們又怎能藉此強要升遷賞賜呢?」

英宗聽後才恍然大悟,開始疏遠曹吉祥,並下令今後奏章不准用「奪門」二字,同時裁革冒「奪門」功而得以封官的四千多人。


天順四年(1460年),石亨以從子石彪圖謀鎮守大同,以便與石亨里外掌握兵權;私造違禁的繡蟒龍衣、寢床等不法事,被勒令閒住。後來又以製造和散布謠言,蓄養無賴,窺測朝廷等罪被關到詔獄,按謀反律判處死刑。未及行刑,石亨死於獄中。

  • 曹吉祥見到石亨如此下場,心中驚惶,曹吉祥雖然不通文墨,心卻很大,否則也不會參與奪門之變,他過繼來的兒子曹欽更是很有想法,被封為昭武伯還不滿足,問門客馮益:「自古有宦官子弟為天子者乎?」歷史上有沒有宦官子弟當天子的?
  • 馮益拍他馬屁:「君家魏武,其人也。」意思是您的本家曹操,就是宦官子弟出身,最後當了魏武帝。

天順五年(1461年)七月,曹欽對家人曹福來濫用私刑,被監察官彈劾。英宗命令錦衣衛指揮逯杲處理這件事,並降敕通告群臣。曹欽大驚,說:「上次降敕便逮捕了石將軍,現在又這樣,太危險了。」於是下定決心謀反。


但是天不遂人願,最終曹欽兵敗被殺,七月五日,英宗下令把曹吉祥以磔刑處死於市中,並將此事昭告天下,曹吉祥的地產也在憲宗即位時沒收為皇莊。

捨得既是一種處世的哲學,也是一種做人做事的藝術。

至此,曹吉祥、石亨、徐有貞三人都被處理的一乾二淨,稍好一點的是徐有貞,在石亨被殺以後,明英宗感念其有擁立之功,允許其回到故鄉,但終身不得錄用,後在家鄉鬱鬱而終,算是稍好的結局。

這三人在關鍵的時刻,把握住了稍縱即逝的機會,一起擔著掉腦袋的風險,發動了「奪門之變」,最終功成,各自拜將封侯,且三人職權不同,在朝廷內外都是各自關鍵崗位上的一把手,再加皇帝對他們三人的擁立之功一直感念,因為這個緣故,朝廷內外都對他們禮敬有加,他們三人也在各自的領域達到了人生權利的巔峰,榮華富貴無人能及。


【捨得智慧】利可共而不可獨,舍小利,得大利

倘若這三人能夠銘記「利可共而不可獨」這句古話,繼續通力合作,相互謙讓理解,不為一點權利利益的不均而心生不滿,不是想著只有一個人權利最大,不是想著要蓋過其他二人,那麼相信以他們各自的聰明,各自的權利職位,不說一輩子,至少短期內沒有那個朝臣可以把他們三人整倒,然而事實是,奪門之變後5年不到,這三個最大功臣就因為對權利利益的獨占心理,致使彼此矛盾不斷升級,給了朝中政敵們各個攻破的機會,最終三個人從富貴巔峰跌落到人生谷底,死的死,罷官的罷官,真是可悲可嘆又可惜啊!


參考資料:《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明史·卷一百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明史·列傳第六十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