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一」撥開雲霧見月明:頭頸部腫瘤免疫治療的得與失

醫脈通腫瘤科 發佈 2020-03-02T06:55:40+00:00

參考文獻:[1]Presentedby Danny Rischin for KN-048 at 2019 ASCO Annual Meeting.[2]Presented by Nuttapong Ngamphaiboon for KN-048 Asia vs Non-Asia

醫生認知調研——復發\轉移頭頸部鱗癌一線治療決策的優化選擇:

在2019年ASCO年會上,KEYNOTE-048研究大放異彩,而FDA也基於該研究,批准了帕博利珠單抗單藥方案在CPS≥1人群,以及帕博利珠單抗聯合鉑類及5Fu方案應用於復發轉移頭頸部鱗癌晚期一線的治療。但在2019年底EMA審核該上市申請的過程中,披露了更多的數據,而最終獲批的適應症也更新為:不論帕博利珠單抗單藥方案還是聯合化療方案,都僅限於CPS≥1人群。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詳細的解讀和分析KEYNOTE-048研究的數據。

免疫單藥方案篩選真正的獲益人群是關鍵

免疫單藥方案存在著ORR「客觀有效率」和PFS「無進展生存期」都遠低於標準治療組的西妥昔單抗聯合化療方案的情況,尤其是疾病進展的發生率遠高於靶向聯合化療方案(CPS≥1人群中,PD率為38.9% vs 12.9%),應慎重選擇和密切監測。

免疫單藥方案的部分數據披露顯示,在CPS=1-19的患者中,免疫治療單藥與靶向聯合化療方案相比,並未帶來OS數據上的獲益,而ORR和PFS更差。說明OS數據的優效性主要是由於CPS≥20人群的數據優勢驅動。

在2020年V1版的NCCN頭頸部腫瘤指南更新中,復發/轉移頭頸部鱗癌一線治療的優選方案上,帕博利珠單抗單藥方案也僅在CPS≥20人群中才作為一類證據進行推薦,CPS≥1人群中僅作為2A類證據進行推薦。

免疫+化療是否1+1>2?

免疫聯合化療方案雖然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免疫單藥方案ORR和PFS低的不足,但DoR「應答持續時間」卻受到了影響,從單藥方案的22.6個月降低為聯合方案的6-7個月左右。而且,在CPS≥20人群中,免疫聯合化療方案疾病進展的發生率是靶向聯合化療方案的2倍左右。

歐盟在審核帕博利珠單抗聯合化療方案時,將適應症也限制為CPS≥1的人群,這是為什麼呢?在EMA公開的相關審核文件中,披露了免疫聯合化療方案在CPS<1人群中的療效數據,發現對比靶向聯合化療方案,並未帶來總生存獲益,而ORR及PFS的數據反而更差一些。

而2019年ESMO Asia會議中,KEYNOTE-048研究的亞洲人群亞組數據也更詳細的進行了匯報。免疫單藥方案在CPS≥20人群中也再次顯示了優效性,而讓人奇怪的是,免疫聯合化療方案不論在所有亞裔人群還是CPS≥1或≥20人群中,都未能顯示出OS獲益。

由此可見,免疫聯合化療方案並未在所有人群都達到1+1>2的效果,尤其是亞裔人群和CPS<1的人群。研究結果提示我們,免疫與化療聯合的療效協同性和真正獲益人群,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一線治療決策前CPS檢測是關鍵

整體而言,對於復發/轉移頭頸部鱗癌患者來說,應該先行CPS檢測,再進行相應方案的選擇。如果CPS>=20,則優選帕博利珠單抗的免疫單藥方案進行治療;如果CPS在1-19的人群中,可以選擇免疫聯合化療方案,也可以選擇西妥昔單抗聯合化療方案;而CPS<1或未檢測人群中,應優選西妥昔單抗聯合化療方案。

在EMA披露的數據中,KEYNOTE-048研究還進行了TPS的檢測,但結果讓人非常疑惑。不論是免疫單藥還是免疫聯合化療方案,都是在TPS<50%的人群中有優效性,這和我們對TPS人群的認知有非常大的不同。因為免疫單藥方案在二線治療的兩個大型三期隨機對照研究中,都是TPS越高,患者生存數據越好。

這說明在一線治療決策前,應該進行CPS的檢測,而TPS可能並不適宜代替CPS進行優勢人群的篩選。

免疫治療超進展的風險管理

隨著免疫治療的熱潮席捲,越來越多的頭頸部鱗癌患者選擇應用此類治療。但根據一些回顧性數據發現,免疫治療的超進展現象發生率比較高,且危害患者的生存預後。

免疫超進展,顧名思義就是在使用免疫治療藥物後,腫瘤不僅沒有得到控制,反而以非常快的速度增大。目前,更多以時間、腫瘤負荷和生長速度三個維度去判斷超進展的發生,主要包含:治療失敗時間<2個月,腫瘤負荷比基線期增長≥50%,免疫治療後腫瘤生長速度是治療前的2倍以上。

有研究顯示,頭頸部鱗癌中免疫超進展的發生率甚至達到29%,其中區域復發患者甚至高達39%,而發生超進展的患者,PFS顯著降低,OS數值也減少了2個月。

2019年ESMO發表的一篇壁報研究數據也同樣證實了超進展的不良生存預後,其中未及時將免疫治療轉化為挽救性治療的患者,生存期從8.3個月驟降至2.6個月。

因此,免疫治療前充分的風險告知,治療中的密切監測以及出現超進展儘快轉換為挽救性治療,是對免疫超進展進行風險管理的關鍵。

頭頸部腫瘤的免疫治療時代已開啟大幕,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我們手中現有的武器,更合理地進行治療策略的選擇和布局,需要更多的思考和不斷的驗證。

希望本次專題的分享能給您的臨床實踐帶來些許助力,敬請期待下一專題《全程布局正當時:頭頸部腫瘤全程管理治療決策的思考》,謝謝!

號外!號外!

醫脈通腫瘤科即將推出「頭頸E學院」-頭頸腫瘤醫生專屬平台,為您帶來最前沿的學術資訊,助力頭頸腫瘤醫生的線上學習及交流。敬請期待!

參考文獻:

[1]Presented by Danny Rischin for KN-048 at 2019 ASCO Annual Meeting.

[2]Presented by Nuttapong Ngamphaiboon for KN-048 Asia vs Non-Asia Subgroup Analysis at 2019 ESMO Asia Meeting.

[3]Keytruda EPAR assessment report variation, November 2019.

[4]NCCN Head and Neck Cancer Guideline, 2020.V1.

[5]Kim CG, et al. Ann Oncol, 2019.

[6]Saâda-Bouzid, et al, Ann Oncol, 2017.

[7]Salvatore Alfieri. 2019 ASCO Poster 6029.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