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偷走了我們的時間?聽完Beyond這首歌,你就有了答案

一路有家駒 發佈 2020-04-18T12:11:35+00:00

如果用來形容人,是指大限將至命不久矣。 雖然乍看起來,不同人的一生有長有短,但有的人用很長的一輩子也沒活出個所以然,有的人卻在很短的時間裡能創造了極大的成就。

時日無多,一個既殘酷又傷感的詞。

如果用來形容人,是指大限將至命不久矣。

「姥姥自知時日無多,所以每晚反覆地講述她小時候的事情。」

如果用來形容事物,則是描繪一種衰敗或消亡的狀態。

「曾不可一世的清帝國,照樣逃不過歷史車輪的碾壓,時日無多了。」

「還沒來得及珍惜和細品,很快二十歲就已時日無多。」

無論是字面意思還是引申義,時日無多都給人一種將逝的味道。


描寫歲月蹉跎流年似水的音樂作品,太多太多了,古今中外比比皆是。

比如Beyond樂隊,他們在各個時期均有此類歌曲,像午夜流浪、歲月無聲、逝去日子、不再猶豫、灰色軌跡、快樂王國、十八、時日無多等。


從香港到日本,從日本又到香港,在樂壇鏖戰十餘年,斗過風浪和坎坷,嘗過劇痛和苦澀,對時間和成長,Beyond的成員們一定有著極深的感觸。

在歌迷群體中,三子時期的音樂,熱度普遍偏低。

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很多人缺少一雙耐心的耳朵,二是弱化旋律和演唱的歌天生不討喜。

三子的歌並不差,相反很值得細細欣賞。


今天分享時日無多,出自Beyond1998年的專輯《不見不散》,詞曲唱黃家強。

一首欣賞難度不算高的歌,但編曲盡顯Beyond的功力,全程在一種輕鬆的氛圍中探討嚴肅的話題。人聲主旋律和伴奏旋律流暢上口,電吉他和貝斯的音色抓耳走心。電吉他抓撓左耳,木吉他輕掃右耳,鼓點和人聲居中而立,立體效果尤其出眾。一曲聽完,先是感嘆Beyond的編曲本領,繼而開始靜靜思索時間的命題。

無論是黃家駒還是三子,他們的音樂從不會讓人失望,歌里總有對生活的沉澱和提煉。

雖是珍惜時間的主題,但時日無多並沒有一味地傷感,而是試圖給聽者帶來警醒反思。


窗外日光彈指過,席間花影坐前移。

時間輕輕地來又狡猾地走,神不知鬼不覺,連個痕跡都捨不得留下。

時間像一條不息之河,你我都是在河中奮力捉水的人,遺憾的是抓一次敗一次,水頑皮地透過指縫溜走。

「時日無多的你,會否去改寫今生去向?」

改寫?如何改寫?

借著這首歌,索性聊一個大家經常討論的問題,時間去哪兒了?

現代生活中,在科技的智能和便利之下,隱藏著許多消磨你幹掉你的設計。

自律性差的人,一邊抱怨著時間不夠用,一邊被繼續消磨和幹掉。

自律性強的人,會妥善管理時間,既能適度享受科技,又不致被俘虜吞噬。

看看下面的場景,你是否熟悉?

夫妻倆各自捧著手機,斜靠在床頭狂刷短視頻,兩人的耳邊都掛著一副耳機。眼前的小視頻刷之不盡看之不竭,臉上的笑容逐漸變得僵硬,唯有那根上劃的手指越來越靈活。為了獲得一連幾個小時的視覺快感和淺層刺激,他們不僅能忍住眼睛的乾澀和後背的疼痛,甚至連孩子的推門和提問也照樣視而不見。

窩在辦公室的一角,趁老闆和同事不注意,用電腦惡補最近還沒看完的熱門綜藝,一期又一期,一檔接一檔,等著盼著心儀的小鮮肉登台,簡直快要望眼欲穿。午飯是不用吃的,隨手抄起桌上的零食就往嘴裡塞。電腦里,是積壓了許久的報表,辦公桌上,還有一堆瑣碎待處理。沒事,還來得及。

一名穿著校服的高中生坐在地鐵門邊,上身用力前傾,神情極度緊張,眼睛死死地盯著手機螢幕,兩手的拇指上下翻飛,好險吶,這一關已經死了三回,大boss太厲害了。每次身體前傾時,這個學生都會碰到站在旁邊的中年人,可那人一動不動,他正一手抓著吊環,一手端著電子書,入神地看著網絡小說,可算更新了,主人公究竟能修到第幾重呢?

上述場景,相信你毫不陌生吧?要麼這些場景你見過,要麼你就是場景中的人。


是誰不聲不響地偷走了我們的時間?

是讓人刷上癮的短視頻,是毫無營養的娛樂綜藝,是停不下來的過關遊戲,是意淫風格的網絡小說……

是那些純粹以消磨時間為目的卻不帶來真正價值的事情。

正是這些經過偽裝的小偷,一點一絲地偷走了時間。

一旦被它們盯上,我們的時間觀念便會模糊,進而思考能力也會逐步喪失,最終成為渾渾噩噩的跟隨者或迷失者。

聽不少朋友說過,「這些信息沒什麼不好呀,至少我挺快樂的。」

當一個人像玩偶一樣活在別人設計的圈套中時,他的心智也將不復存在,甚至會變成一台傀儡機器。

就像明明自己被綁架了,卻還心甘情願地替綁架者說話。

如果將這些信息當做暫時的消遣和娛樂,那麼無傷大雅。

如果將它們視為活著的標配且不玩不快,那就斷然廢了。

是的,這些信息的設計非常巧妙,能讓人迅速喜歡並上癮,可別忘了,對成長真正有幫助的事情往往是清淡無味的枯燥乏味的難以堅持的。

你有多久沒有做過這樣的事了:

每晚抽出一小時讀一本深刻的經典名作,連續堅持一周看完。

聽老人閒談過往,然後花兩個小時,給他們做一餐精緻好菜。

陪孩子打打羽毛球或帶他去郊外野遊,全家人一天不碰手機。

跟愛人同看一部接地氣的好電影,然後對人物劇情進行爭吵。

或者乾脆簡單點,你上次沿著一個知識點向縱深處思考是什麼時候的事了?


是不是很久了?久得快想不起來了。

大數據、科技設備以及粘人的APP,聰明、便捷但冷酷。

它們打著科技或服務的旗號,搶占了我們的時間,擠進了我們的生命,與此同時,也磨掉了我們的思考、溫暖和責任。

細算起來,每個人擁有的時間長度幾乎一樣,都是一生那麼長。

雖然乍看起來,不同人的一生有長有短,但有的人用很長的一輩子也沒活出個所以然,有的人卻在很短的時間裡能創造了極大的成就。

說到底,還是時間利用率有高低之分。

人人皆知時間寶貴,拱手相送或被悄悄偷走?那就虧大了。

至於該怎麼辦,不妨再聽聽今天推薦的時日無多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