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總抱著玩具?想讓孩子放下「過渡性客體」,家長引導很重要

朗姐育兒說 發佈 2020-03-02T21:22:20+00:00

文| 朗姐育兒說不知道做家長的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煩惱,就是孩子到了三歲左右,就開始喜歡抱著身邊的娃娃和身邊的物品。我能夠理解孩子有這樣的戀物癖,但是我家孩子有一個奇怪的物品,就是喜歡抱著書。我擔心書上的油墨味太大,就給孩子買了一種卡片那種沒有味道很健康的書籍,結果孩子還是依然形影不

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不知道做家長的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煩惱,就是孩子到了三歲左右,就開始喜歡抱著身邊的娃娃和身邊的物品。我能夠理解孩子有這樣的戀物癖,但是我家孩子有一個奇怪的物品,就是喜歡抱著書。

我擔心書上的油墨味太大,就給孩子買了一種卡片那種沒有味道很健康的書籍,結果孩子還是依然形影不離的帶著它。

後來我還以為是我家孩子喜歡讀書才這樣,那段時間還開心我家孩子這麼小就喜歡學習了。

結果碰到我一個朋友是兒科專家,她解釋說孩子就是把這個當成玩具一直抱著,為的就是一種安全感,並且不管是書也好,或者是孩子平時的玩具,這個物品在專業術語上稱之為「過渡性客體」。

她提醒我這個期間一定要做好孩子的引導工作,不要把孩子的過渡性客體給弄丟了,也不要讓孩子太快的離開,因為這個是一種出於生理和心理雙重的習慣,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時期,幫助孩子補充好內心的安全感就可以過度到下一個時期了。

所以我這才放心,慢慢的學習去幫助孩子度過這個時期,孩子有了很大的進步,並且現在整個人也變化了很多,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了。

一、幼兒無法擺脫的依賴:過渡性客體

其實這個客體是在不斷的變化的,只是我們在之前的客體上很難發現,最後當孩子拿起玩具的那個階段才注意上。

其實就是由於我們的寶寶在出生之後會有一些不安和不適應的感受,他們在媽媽的母體中會更多的安全感,而且手指也是緊握狀態,所以當孩子出生之後就喜歡抓住身邊的東西,進入哺乳期的時候,手也會更多的接觸到媽媽的身體在這個階段的客體都是母親的身體。

等孩子慢慢長大,接觸到的物品更多的是外界的物質,也是由於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太少,缺少了客體的陪伴,這個時候就轉移到了玩具和身邊的物品身上。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過渡性客體,能夠幫助孩子找到自己安全感的物品。

二、過渡性客體,是孩子安全感的一種依靠

小的時候,孩子都是跟著父母睡,也是慢慢孩子長大之後就要學會獨自睡覺,這個時候家長們都會給孩子買各種玩具和娃娃,也會將玩具和娃娃擬人化,這樣孩子就會形成一種移情,將對父母的安全感移到這些玩具身上,加上這些物品也是父母本來就帶有陪伴意味贈與的,所以孩子就會直接將這個物品當作安全感的來源。

久而久之這些過渡性的客體就給了孩子的依靠,慢慢的要度過很長一段時間。

三、想讓孩子放下「過渡性客體」,家長如何引導

1、讓孩子離開客體,擁有更多的自由

引導孩子放下客體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離開,有的時候我們看到孩子在家跟著客體。

但是出門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放下,如果孩子情況很嚴重,我們可以引導孩子轉移注意力,讓自己的精力放在其他娛樂的方面,能夠擁有更多屬於自己的空間,而不是一定要依靠物品的習慣。

2、廣交友,多陪伴,補充內心的安全感

對於有這種習慣的孩子來說,他們內心是孤獨的,就是缺少了父母的陪伴,沒有安全感,並且與同齡的孩子交流也很少。

所以父母能夠做的就是「查缺補漏」,能夠發現孩子到底是那個時間段的安全感不足夠,儘可能的抽出時間陪伴孩子,並且帶著孩子與其他小夥伴一起玩耍,會讓內心的安全感更加充足。

3、尊重孩子的客體選擇,慢慢來,不要著急

幫助孩子拜託客體最忌諱的一點就是否定孩子,不能嘲諷孩子:「怎麼還抱著娃娃到處逛」這樣直接會影響孩子自信並且讓孩子更加沒有安全感。

我們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客體選擇,無論孩子是選擇什麼玩具,都需要讓孩子慢慢的適應過程,這個過程很漫長,慢慢來,不要著急。

當孩子能夠抱著玩具等過渡性客體的時候,我們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給予孩子的安全感太少了,我們要儘可能的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和陪伴孩子的方式。儘可能的給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讓孩子放棄這個過渡性的客體。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姐育兒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