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生產方式創新:顛覆福特流水線,融合通用理念,打造日系王牌

ld講故事 發佈 2020-02-10T16:06:36+00:00

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技術創新的能力。中國企業做出的最重大的技術創新,也會像豐田生產方式一樣,從西方引進,成長於中國,最終反哺整個世界。

2019年,中美貿易戰讓中國製造業龍頭的地位受到了衝擊。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技術創新的能力。

應該說,現在中國企業的技術革新越來越好,華為的5G技術,寧德時代的電池,阿里的雲計算等等。

那技術革新,為這個世界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呢?今天筆者就跟大家分享下汽車行業的故事。



豐田的革新

20世紀初期,美國汽車行業的興起,變成車輪上的國家。除了美國汽車企業實現核心技術的突破,還有一項技術被應用起來,就是福特發明的流水線。

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性格,只有能夠和市場相匹配的技術才能夠被發揚光大。美國國土遼闊,住得偏僻的人也要買車,美國不像歐洲那樣森嚴的社會等級,美國人不注重儀式,只注重實用,要的是便宜又好用的汽車。

汽車大規模量產最早就出現在美國,這種突然爆發的市場需求,逼迫福特汽車必須要找到一種提高生產方式的方法,於是,流水線應運而生。



流水線並不是一種高深的技術,最早的流水線就是一個木頭盤子下面裝一個萬向輪,可以讓工人推來推去。

整個工業革命時代效率的提高,竟然大多都是遵循著流水線的思路:把能夠流程化的儘可能流程化,標準化的都標準化,在每一個生產工序儘可能提高效率。

流水線出現之後,大概有四五十年的時間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二戰之後,日本的汽車產業開始興起,效率比美國的汽車產業還要高。一開始,美國的企業不服氣,認為這是因為日本工人的工資更低。

後來,隨著日本經濟復興,員工工資不斷提高,日本汽車行業工人的工資跟美國汽車行業的工資差不多。美國汽車企業又認為,這是體制上的差別。日本是一個集體主義國家,沒有工會,導致日本人更勤勞。

再後來,日本的汽車企業乾脆把工廠開到了美國,僱傭美國工人。在同樣的市場經濟制度下,沒想到,日本汽車企業還是比美國汽車企業的效率高。這才迫使讓美國的汽車企業去反思,到底是什麼原因?



最後發現,原來日本的企業重新定義了流水線。

重新定義流水線的是豐田的大野耐一。他認為不同的市場決定了不同的技術,日本人對產品多樣化的需求,超過了美國人。

日本汽車行業一開始處於落後的局面,主要是由於沒有先進的機器設備。批量生產的前提是必須有衝壓機,而日本沒有。生產汽車車身的時候,是靠工人手工敲打出來的。

但是,大野耐一思考,怎麼把日本人的需求,和日本工人、工廠的特點結合起來?

他注意到,美國的流水線是從前往後的,一道一道工序輪著來的。在美國的工廠里,車工只管開車床,焊工只管焊接。在車工工序中會遇到需要焊接的時候,車工不能幹,一定要送到焊接工序去。所以,美國的工廠是把所有的車床集中在一起,把所有的銑床集中在一起,把所有的鑽床集中在一起。

這是因為美國有工會,每個工種的工人都有各自的工會,都受到各自工會的保護。日本人沒有工會,而且,心靈手巧是日本工人最大的優點。

於是,大野耐一做了一個實驗,把機器排成「二」字形或者「L」形,這樣,一名操作工可以管兩台機器,後來發展到一名操作工可以看管不同工序的三台到四台機器。



日本工人既能操縱車床,也能操縱銑床,可以操縱鑽床,又能焊接。效率大大提高了。

大野耐一沒有止步,繼續探索,把福特整個生產方式給顛倒了。福特生產方式的想法是集中生產統一款車,這樣能降低成本,提高銷量。

大野耐一覺得,每個顧客都想買一輛與眾不同的汽車,所以生產的時候要一輛一輛製造,生產零部件的階段也要一件一件製造。那把前一道工序向後一道工序提供零部件的做法,改為後一道工序在需要的時刻向前一道工序領取需要的零部件,這樣做可以把庫存壓縮到最低。

這就是豐田重新定義的流水線,這個生產方式後來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總結為「精益生產管理」。連通用和福特都在競相學習。



混搭式創新

豐田的生產方式,是一種混搭式的創新。繼承了福特的合理化和成本降低的思想,還借鑑了通用多品種少批量生產的理念,還充分考慮日本的市場,實現了一次革命性的本土創新。

混搭,就是把已經存在的事物,用一種別人沒有想到過的方式,重新組合起來。

豐田生產方式的流行,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看板制度是豐田生產方式的一個特點,就是後一道工序把需求寫在一張看板上,前一道工序按照這個需求生產。

1950年,大野耐一擔任豐田工廠第二製造部部長時,開始在自己的車間實行看板制度。1962年,大野耐一擔任總公司工廠廠長,整個豐田公司的所有工廠,開始實行看板制度。



這個看板制度在豐田公司內部實施,用了十年的時間。從1960年到1970年,在豐田公司內部反覆試行和修改之後,這種創新才有了自己的正規名字:豐田生產方式。

中國企業做出的最重大的技術創新,也會像豐田生產方式一樣,從西方引進,成長於中國,最終反哺整個世界。比如美國發明了網際網路,而中國則重新定義了網際網路。

現在非常流行的「中台」,也是一個中國式的「豐田生產方式」。不僅會影響到技術的創新,也影響到了組織的變革,而且這種創新只能發生在中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