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在年初一開筆作詩,金甌永固杯是必備用具,配套毛筆一樣精緻

文藏 發佈 2020-02-08T00:29:56+00:00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緙絲《萬年青詩》卷故乾隆四十四年乾隆帝弘曆《題陳栝畫萬年青》詩曰:「萬年青者,萬年清也。今人多畫之以為祝頌。足為嘉征。因成是什。靈草恆青冬夏鮮,謂當有水注其邊。文征畫合梓材語,惟曰保民欲萬年。」

「金甌永固」杯為故宮珍寶館鎮館重器之一。據記載,乾隆年間製作了四件「金甌永固」杯。現知存世「金甌永固」亦有四件。另有「玉燭長調」燭台兩件。

但檔案記載筆端鐫刻「萬年青」並筆管鐫刻「萬年枝」的毛筆,其實物一直難覓芳蹤,但鐫刻「萬年青」或「萬年枝」的竹管毛筆清宮舊藏仍有若干,如「萬年青」銘竹管翠毫筆、「萬年枝」銘竹管紫毫筆,由此或可管窺清帝試筆御用「萬年枝、萬年青」筆之一斑。

金甌永固、玉燭長調、萬年青、萬年枝都有期望江山永固、風調雨順、國運長久之意。康熙五十六年《萬壽盛典初集》所謂「金甌奠定,玉燭調勻」,《八旬萬壽盛典》所謂「普天玉燭調三界,建極金甌鞏萬年」,都是一樣的意思。萬年枝即青松,和萬年青一樣都具有四季常青的特點。萬年青又諧音「萬年清」,有頌祝之意。

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乾隆帝弘曆《題陳栝畫萬年青》詩曰:「萬年青者,萬年清也。今人多畫之以為祝頌。足為嘉征。因成是什。靈草恆青冬夏鮮,謂當有水注其邊。文征畫合梓材語,惟曰保民欲萬年。」

可見,明清以來,萬年青因冬夏常青而被視為靈草,是吉祥的象徵。乾隆、嘉慶二帝均有詩歌詠。以萬年青為裝飾題材的玉雕如意、木雕作品、各種盆景以及織繡,清宮舊藏亦時有所見。

金甌、玉燭除乾隆四年、五年、六十二年所制者之外,是否還曾有其他製作?嘉慶帝之後諸帝,是否亦傳承元旦試筆之儀?儀式上是否亦沿用同樣法器?

金甌、玉燭是否尚有沉睡於博物館和私人藏家手中,而不為人知者?問題的解答尚有待文獻、檔案的全面梳理,平日細心的留意和一定的機緣巧合。乾隆己亥(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帝《玉盤得玉卮》詩描述偶於舊藏找到與玉盤分離的玉卮,相配成組,因此有「互失突已幻,巧合真復奇」之句;辛亥(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見兩件完全相同之半環(璜)而有《詠離合玦》之詩,感嘆「返絕久非藉,滄桑全亦奇」。金甌、玉燭隨清室的飄搖而輾轉流落海內外三地,一個多世紀後,因緣際會得以千山萬水遙遙相望,不可謂不奇。其前世今生及曾經的滄桑浮沉、顛沛流離,令人感慨。

內容整編自:許曉東《返絕久非藉  滄桑全亦奇——記四件「金甌永固」杯及其他》《紫禁城》2012年12月,感謝作者及雜誌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