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接完菌後該怎樣管理?這份巨細無遺的管理手冊請收下

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發佈 2019-12-30T20:03:42+00:00

在香菇種植中,接完菌後,就該進入養菌期了。之後要經過轉色期、出菇期,最後採摘,進入市場,再擺上飯桌供大家品嘗。在這個過程中,菇農應該做好以下管理。一、養菌期養菌,即養護菌絲,使其正常快速健康的生長。這個階段的管理從菌袋排放開始,直到脫袋進入轉色期結束。要做好以下幾點。

在香菇種植中,接完菌後,就該進入養菌期了。之後要經過轉色期、出菇期,最後採摘,進入市場,再擺上飯桌供大家品嘗。在這個過程中,菇農應該做好以下管理。

一、養菌期

養菌,即養護菌絲,使其正常快速健康的生長。這個階段的管理從菌袋排放開始,直到脫袋進入轉色期結束。要做好以下幾點。

【1】菌袋的排放:香菇菌袋的排放是有講究的

①菌袋擺放不要過密。

以菌袋之間稍有間隙為最好。過密空氣流通受阻,發酵產生的熱量不易散失,容易造成菌袋內高溫,發生燒菌現象,使菌種受傷,嚴重時,甚至造成菌種死亡。

②如果碼垛,不應過高。

過高可能因人碰、或受力不均,造成倒垛。同時也不方便隨時觀察、檢查菌袋情況。以搭井字垛為最佳。

③要留有足夠的人行道。

排或垛之間,要留有人行道和作業空間,這樣利於人員出入管理,也利於進行作業,提前作業效率。

【2】溫度、濕度、光照、氧氣含量的調控。

溫度、濕度、光照、氧氣含量是影響菌絲生長的四大要素,必須調控好,才能利於菌絲體的健康生長。

①溫度。

香菇菌絲體5~28℃條件下,均能生長,但最適宜的生長溫度是22~25℃。

接種後10天左右,應讓環境溫度保持在15℃左右,當菌種萌發,菌絲已經吃料時,再提高到最適溫度。這樣可以強壯菌絲,提高菌絲對雜菌侵染的抵抗力。低溫同時也能在菌種菌絲柔弱期有效抑制雜菌的活力,降低感染機率。

②濕度。

空間相對濕度要控制在70%左右,這個濕度利於菌袋中水分不流失,且不利於雜菌活動,能有效抑制雜菌生長。

③光照。

香菇菌絲體在黑暗條件下就可以正常生長,環境應保持無光或極暗光條件。

④氧氣含量。

香菇屬好氧型真菌,養菌期要保證空間有充足的氧氣含量。這就需要調控好通風時間和時長,以保證氧氣供應。通風時,以微風為主,不能直吹菌袋。

如通風不能解決菌袋內氧氣供應問題,正常情況下,菌絲出現顏色發黃或暗紅現象,應考慮為菌袋扎孔

扎孔:整個養菌期,一般分三次進行,孔要依次從小到大,從細到粗,先小後大,先淺後深。同時要做好使用工具的消毒。

A,第一次扎孔。

在菌絲生長至袋高的10厘米左右時,注射用針頭粗細,深1厘米,接種位置4~5個。

B,第二次扎孔。

菌絲生長至袋高1/2時,鐵線粗細,深2厘米,接種位置7~8個。

C,第三次扎孔。

菌絲長滿菌袋時,鐵線粗細,深4厘米左右,整袋均勻排布,約50個左右。袋內濕度大,孔數可多些,濕度小可少些。

香菇菌袋的扎孔,並不是千篇一律,要根據菌袋的濕度,菌絲生長狀況及使用培養料的材質等多方面的情況來確定。

香菇菌袋的扎孔,不應忽視。扎口對菌絲體生長及最終產量有著較為密切的關係,這是實際生產中的經驗所得,不是理論空談,望能引起種植者重視。

【3】倒垛檢查。

倒垛檢查在接種兩周左右進行,主要檢查菌絲生長狀況,檢查菌絲是否生長正常,有沒有燒菌、缺氧、菌袋過濕、染菌、漏接種等現象,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

養菌期時長大約在30天左右,環境條件調控極佳,就早些。不佳則會晚一點。菌絲長滿菌袋,就到了給菌袋脫去塑料套袋的時期,開始進入轉色期。

二、轉色期。

香菇的轉色期,就是菌絲長滿菌袋,基本生理成熟,在溫度、濕度、光照和氧氣的作用下,在菌絲體表面形成一層黃褐色的膜,這層膜,具有保溫、保濕、避光、抗雜菌侵入的作用。

轉色期是香菇本身所具有的獨特時期。轉色期形成的菌膜,顏色深淺、厚薄,與香菇的產量和質量有些密切的關係。

菌膜棕紅色,出菇疏密適度,整齊,質好量高。

菌膜深褐色,菌膜後,出菇遲,單個菇體重,數量少。

菌膜淺褐色,出菇早,畸形菇多,產量低。

菌膜灰白色,零星出菇,幾乎沒有產量。

轉色期的管理依然是從溫度、濕度、光照、氧氣供應入手。

【1】溫度。

溫度要保持在15~26℃之間,要在這個區間進行拉大溫差刺激,用冷熱交替刺激轉色快速完成。但最低不得超過15℃,最高不得超過26℃,一旦超過,轉色會立即停止。

【2】濕度。

濕度要保持在85~90%左右,千萬注意,濕度最低也不能低於80%,否則,在菌絲表面形成乾燥層,會停止轉色。但可以短時間人為製造乾燥環境,讓乾濕交替,刺激菌絲生長,加快轉色。但必須注意時間掌握,不能顧此失彼。

【3】光照。

把光照調節至散射光照射狀態,並提高光照強度,用增加光照的辦法,刺激菌絲生長。

【4】氧氣供應。

轉色期,菌絲生長消耗氧氣量較大,必須做好通風,保證氧氣供應充足。

菇農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通風強度和時長。但不能大風,要以微風為主,切不能直吹菌棒。

遇大風天氣,採取反風向通風。

注意協調好通風與加濕之間的關係,解決好二者之間的矛盾作用。

【5】轉色期面臨季節不同的管理重點。

香菇的種植,既有春季種植、也有秋季種植。所以轉色期不是面臨冬季,就是面臨夏季。

面臨冬季時,要做好溫度管理。通過人為增溫、調節光照、調節通風時間(以中午通風為主)等措施,使溫度達到菌絲生長所需最適宜溫度,促進轉色快。

面臨夏季時,會遭遇高溫天氣。在高溫狀態下,重點做好病蟲害的防治。通過安裝防護網、滅蟲燈、粘蟲板等防治並消滅害蟲。通過及時噴洒殺蟲、防蟲、消毒滅菌等化學藥劑,加強預防和治理。

三、出菇期。

香菇的出菇期管理與轉色期一樣,依然是停留在溫度、濕度、光照、氧氣供應和病蟲害的防治上。只是各項具體數值不同。

①溫度。

香菇的子實體在5~25℃之間均能生長,適宜的生長溫度是12~17℃,最適宜的溫度是15℃。

出菇期的初期,要對菌袋進行催蕾管理,以儘快現蕾。方法是在5~25℃之間,進行變溫,用高低溫交替,拉大黑夜白晝之間的溫差,來刺激菌絲體現蕾。溫差以大於10℃左右為最好。

菌棒表面大部分現蕾後,把溫度調節到最適宜溫度。

②濕度。

初期濕度應保持在85%左右,這是最適宜現蕾的濕度。隨著子實體的逐漸長大,可把濕度調節在80%左右。以適當的乾濕差距,刺激子實體生長。

③光照。

以固定光源散射光照射為主,增加光照,為誘導和刺激具有喜光性子實體生長。

④氧氣供應。

根據香菇的好氣性,加大通風,使它的子實體生長有足夠的氧氣供應,促進它生長。

香菇的出菇期,脫去菌袋的菌棒,完全暴露在空氣中,由於空間濕度較大,溫度在調控過程中,一時疏忽,就會產生高溫高濕環境,促進雜菌活躍,因此,防治雜菌感染及害蟲的侵擾,依然很是艱巨,所以,及時並按時噴洒滅菌滅蟲藥劑不能缺少。噴洒中,一定保證空間地面為噴洒點,不要噴濺至菇體上,既有害於菇體,也影響食品安全,必須做到做好。

從現蕾到出菇,再到子實體成熟進入採摘,時間大致在一周左右。採摘後,應低溫停水,養護菌棒3~4天後,進行下一茬出菇管理。

自接種到采菇,時間不是很長,但所要進行的管理,感覺起來會是繁多複雜,但只要細心,精心,有責任心,調理好管理中的所有問題,就能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來源:初始農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