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們的半成品電商之路,面臨5大挑戰

餐寶典 發佈 2020-03-04T20:44:01+00:00

近日,海底撈在多個電商平台推出了半成品菜"開飯了",目前暫限北京地區購買。儘管餐飲企業半成品電商之路不會那麼一帆風順,面臨很多挑戰,但這個方向是沒有問題的。

近日,海底撈在多個電商平台推出了半成品菜"開飯了",目前暫限北京地區購買。海底撈方面表示,隨著供應鏈各環節的復工復產,其他城市也將陸續上線。

目前"開飯了"系列產品已在海底撈App、海底撈官方京東自營旗艦店、海底撈微商城、海底撈外送、海底撈官方天貓旗艦店上線。上線的產品包括宮保蝦球、魚香肉絲、麻婆豆腐單人餐和多人餐等近20種系列半成品製品,價格在36~125元之間。根據平台介紹,該類產品主料配料已經搭配好,消費者只需直接進行加工即可,同時每個商品頁面上還寫有烹飪做法。

隨著疫情的爆發,除了海底撈,還有很多的餐飲企業開始把目光盯向了半成品電商。雖然半成品電商不是一個新鮮的事物,但是餐飲企業想要做好,恐怕沒有那麼容易。

杏花樓食品電商業務負責人曾經在接受北京商報採訪時表示:"相較於糕點、饅頭等民生食品,生產半成品的產品線仍處於不成熟的階段,杏花樓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時間和經費才能上架一款成功的半成品。"

據了解,杏花樓能成功量產銷售的半成品只占研發數量的10%。杏花樓作為一家具有生產半成品能力的餐飲企業尚且如此,對於眾多的從未涉足半成品銷售的餐飲企業來說,可以想像面臨的挑戰會更大。

那麼,餐飲企業進軍半成品電商,挑戰有哪些呢?餐寶典採訪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他認為:

第一,產品方面的挑戰。與傳統電商不同,餐企半成品電商在產品方面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產品的標準化與品質的穩定性。對於餐飲企業來講,當產品想要實現量產時,依靠單店是基本上不可行的。相比較而言,有中央廚房或者具備集中生產能力的餐飲企業在品質的穩定性、標準化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也更容易按電商產品的思路去運營。

第二,口味方面的挑戰。傳統的電商是全國甚至全球範圍內的業務,而對於線下的餐飲而言,區域性比較明顯;這就意味著餐飲企業線上的電商產品,要想做到廣泛的統一協調,在產品的口味方面就需要下很大的功夫。這對於很多企業是一個較大的挑戰。

第三,物流方面的挑戰。傳統電商產品物流相對比較成熟,對物流的要求比較低。而對於餐飲企業的半成品來講,對物流的要求就比較高——在保證產品的食品安全、品質、口感、新鮮等的前提下,還要追求效率。雖然現在也有成熟的第三方物流可以提供相應的服務,但成本無疑會比較高,尤其是在沒有實現規模化的時候,這個成本是巨大的。而這部分成本要麼會降低企業利潤,要麼就會轉嫁到消費者的身上。

另外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電商的快遞櫃已經比較成熟,極大地方便了快遞小哥與用戶之間的溝通。而出於食品安全衛生方面的考慮,這種傳統的快遞櫃將無法滿足用戶對餐飲半成品的需求。

第四,推廣方面的挑戰。最近,一些餐飲企業的大廚或者餐飲老闆開始通過直播、短視頻等方式進行推廣、帶貨。這種直播方式和傳統電商並無二致,不過受限於物流等條件,餐企半成品的帶貨存在轉化率不高、叫好不叫座等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遠在青海的用戶,無法直接下單購買在廣東的餐飲企業推出的半成品商品。當然,如果只是面向局部區域市場,這就不是一個特別大的問題,但這又跟電商的無地域屬性相違背。

第五,團隊方面的挑戰。線下的餐飲是一個古老的傳統行業,也是一個非常成熟的行業。電商雖然不是一個新興行業,但和餐飲相比,依然還是完全不同的兩套操作模式。餐飲企業開闢電商戰場,牽扯到產品的定位,策劃、物流、運營、推廣等各個方面,而這些對於絕大多數的餐飲企業而言是比較陌生的。可以肯定地說,絕大多數的餐飲企業都不具備電商的基因。所以,餐飲企業想要在短期內熟悉電商、切入電商並取得成績,在團隊方面需要作出比較大的改變。

除了以上五點,在實踐中,還有很多其他的問題,需要餐飲企業一一克服。

當然,餐飲企業搞半成品電商,也有傳統電商無法比擬的優勢,就是"到店自取"。這次的疫情,培養了消費者到店自取的習慣;疫情結束後,這個習慣很可能還會延續。餐飲企業線下本身就有門店,通過線上下單、到店取貨這種形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環節物流方面的成本壓力,這是傳統電商所無法做到的。

受疫情影響,不少餐飲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寒冬,傳統的依靠堂食的餐飲企業遭受了重創;對比之下,重視速食、副食、方便菜等產品開發、多渠道收益的餐飲企業,則迎來了發展機會。

可以說,這次疫情給很多餐飲企業敲響了警鐘,產品的多元化、收益的多元化、渠道的多元化,將極大地提升餐飲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儘管餐飲企業半成品電商之路不會那麼一帆風順,面臨很多挑戰,但這個方向是沒有問題的。

而只要路是對的,就值得一往無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