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海佑希X吉永小百合:溫馨治癒向電影,帶你應對人生至暗時刻

芸淡風傾my 發佈 2020-03-04T04:53:15+00:00

2007年的原版由傑克·尼科爾森、摩根·弗里曼共同主演,老富翁科爾在公立醫院的私有化改造事業中獲利良多,也因此,在罹患癌症的最後時光,不得不受制於自己當初規定病房「一房兩床」的做法,迫於輿論壓力下只得與另一位病人老卡特同處一室。

豆瓣8.6分,位居豆瓣電影TOP250的經典治癒系電影《遺願清單》,最近被日本翻拍。

2007年的原版由傑克·尼科爾森、摩根·弗里曼共同主演,老富翁科爾在公立醫院的私有化改造事業中獲利良多,也因此,在罹患癌症的最後時光,不得不受制於自己當初規定病房「一房兩床」的做法,迫於輿論壓力下只得與另一位病人老卡特同處一室。

汽車修理技師老卡特博聞強識,為了養育3個孩子,犧牲了年輕時要做歷史教授的夢想。兩位老人在生命最後一程里,結下了友誼。科爾偶然發現了卡特的「遺願清單」,他決定運用自己的力量,讓那些紙面上的瘋狂構想,成為現實。

而此次日版的改編,保留了原有的夢幻架構,除了接地氣的改編,神仙演員組合,更是大膽以女性角色來展現。

(一)當主角變成女性,除了原版的幽默,實現異想天開的暢快淋漓,更多了細膩和慢慢共情力

已經75歲的吉永小百合,是無數個為家庭付出和犧牲的女性的縮影。她飾演一個平凡的家庭主婦,忙到毫無私人生活可言,更別提曾經的夢想。電影開篇,一如往常的晚餐對話,充分展示了她日復一日,一潭死水,一地雞毛的瑣碎日常:

只會指手畫腳的丈夫,從不會分擔家務,習慣性享受她的照顧,又忽略她的感受——根本發現不了她的異常和欲言又止;因為打擊,閉門不出的兒子;想要遠離原生家庭的壓抑,丟開包袱和束縛,寄情於工作的獨立的大女兒只會偶爾電話問候。

所以,因為生病下周都要去住院的她,竟然發現無人可說,無法依靠,還在擔心住院後丈夫和兒子的起居日常;獨自住院,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命不久矣;還是像保密,不想給家裡人添麻煩,小心翼翼。

反觀另一位女主,天海女王,看似早就實現人生巔峰,一切都幸福美滿。

多金幹練,事業有成,還有帥氣體貼的年輕老公——華麗風光之下,還不是一地雞毛:

因為工作忙到沒時間享樂,甚至不敢倒下,不敢軟弱,根本也不會有自己的閒暇,去做想做的事;裝作不知道老公的口是心非,想要自欺欺人,享受幸福的假想和甜蜜的謊言。甚至5年前罹患癌症,為了事業,不認輸的個性讓她硬撐了5年。

日本翻拍最經典的地方在於,在原版有的貧富差距和經歷眼界的不同的基礎上,加入了更多東方文化中的共性社會問題,比如來自同性之間的相互誤解和衝突:

像天海這樣的獨立職場女性,見過更廣闊的世界,擁有更豐富無邊的生活體驗,也做出了很多傑出的貢獻。所以只有這一種人生是充實且不無聊的嗎?

實際上,小百合告訴她,就算做了一輩子默默無聞的家庭主婦,她也有高光時刻和成就感;平凡的人生也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作出很多並不被人看重的付出犧牲,她也要拼盡全力守護家人,一樣是不應該被人輕視的努力人生。

沒有絕對正確的人生選擇和生活方式,有的只是同等對待日常的認真,踏實,努力,積極。

就像《醒來的女性》《第二性》《那不勒斯四部曲》這些經典書,並不是一味鼓吹作為女性,你必須怎麼樣生活;大家期待的其實是,社會更多的包容和可能性:

你可以活成世俗標準的樣子,心安理得,享受這份平淡的幸福;但如果你有自己的個性,理想,追求,這個社會同樣可以接納包容你,絕不會否定你,強制你,輿論也不會壓迫你去壓抑改變自己的天性。

有的選擇的人生,就是最好的人生。


(二)如何用更有意義的「生」,讓自己可以更坦然面對「老病死」?

電影直面了「臨終生活」這一沉重話題,卻依然讓人倍感溫暖治癒和激勵。就是因為「活在當下」的信念。

余華說,死亡只是出離了時間。

傳智師父說,生死就如掌心和掌背,一面生一面死,都是你的存在。

所以,與其為終將會來的未知結局苦惱憂傷,倒不如多去思考「如何好好生活」。《遺願清單》教會了我們最簡單的幾個方法:

1.勇敢嘗試,哪怕異想天開。

十幾歲生命就戛然而止的少女的遺願清單,給了兩個因為現實生活的一地雞毛失去了想像力的成年人,一份夢想。明明瞻前顧後的小百合,也變得勇敢不糾結:因為再不開始,就沒機會了。

去吃日本第一巴菲,面對巨大的冰淇淋和來自學生的羨慕,也單純像個孩子,就更容易收穫快樂;

學會分享,就會收穫加幾十倍的快樂;『

去看元氣滿滿的少女偶像演唱會,作為唯一70後的高齡代表,站到舞台最中央,再平凡也是閃閃發光的C位。

認真旅遊,放下家庭和工作,專心體驗埃及金字塔,嘗試極限運動,和獨處的寶貴時光。

有限的人生里,想做的事抓緊時間,行動起來,看喜歡的書,做想做的事,見想見的人,改變想改變的自己,毫無保留地熱愛轉瞬即逝的東西。列一個長長的心愿清單,或大或小或幼稚,都無所謂,然後就從現在開始一一實現。

去盡情熱愛吧,去盡情體驗吧,仿佛沒有明天一般,不留遺憾。

2.原諒和寬恕:

生而為人,都會經歷原生家庭的傷害,親密關係中的矛盾。生而為人,大家都是從零開始,學習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為人愛人。

3.用更有意義的陪伴,拓展三倍時光。

這段經歷雖然時間短,獨行的天海佑希找回了需要已久的真正的陪伴;小百合也終於能真正和家人快樂地相處,分享各自的生命感悟,尤其是比起過去幾十年的相處,反而在最後的時光,化解了心結,增添了加倍的美好回憶。

4.坦然面對「老病死」,就是個偽命題;

認清不能改變的現實,多看向積極正面的點,足矣。強大如女王,還是害怕一個人的孤獨與淒涼,默默流淚脆弱。

不管人的一生,平淡還是精彩,漫長還是短暫,到最後,一定會有遺憾,不舍,不甘心。

平靜太難太殘忍。然而,當我真正面對死亡時,不是不害怕,而是我要比自己想像的勇敢;我們可能會出奇冷靜地處理做選擇,勇敢地支撐下去。真正與死亡打交道的時候,我們會比想像的堅強,因為必須堅強。

我們也只能接受不能改變的,調整自己。

所以奧修說,不要死的時候再去問神,什麼是活著。



(三)普通人身心要如何應對災難,傷痛和意外?

我們對《遺願清單》中兩位主角的經歷有共鳴,但很難感同身受。吉本芭芭娜說,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前途艱險令人不願正視。人有哪天不這樣覺得啊?甚至連愛也不能拯救一切。

就像當下,很多人安全地隔離在家,無所事事,無心工作,而這一份漫長的無聊是多少人求而不得的平安,因為還有許多人,失去了健康、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生活、失去了摯愛。所以,也會出現群體性的抑鬱情緒。同情、傷心、也許會想做點什麼去幫助一下,但更多的是害怕,害怕自己也會突然陷入那樣的絕境。

除了吃好睡好、創造條件鍛鍊,做好預防,普通人還應該刻意保持什麼樣的心態?

1.正視情緒。

人不是屈服於環境或外力,而是被自己的內心一再壓垮的。

情緒是身體遭遇災難時的正常應激反應,最好的方式就是面對,去真切地感受。因為所有假設都無法改變這個真實的存在,就像電影里,她們終於生命最後的時刻,在消極轉為積極的經歷中誠實正視自己人生,才真正做到了對自己釋懷,和世界和解。

疼痛、恐懼、無助、悲傷,雖然很不幸,但只有不懷僥倖的心理去細膩的經歷所有時,災難才有可能變成了另一種不可替代的人生豐厚的收穫。

2.不斷失去,不代表要徹底放棄「追尋」和「得到」。

我們日常習慣了專注於「得到」,選擇性忽視無法相提並論的「失去」。一旦遭遇巨大災難或生死攸關,任何得到都顯得微不足道。

雖然兩位女主完成遺願清單的行為,畢竟有主角光環,光是包機出遊,變得有錢這兩項,就是很多人終其一生的努力目標,自然增加了不可替代的人生體驗。

那普通人呢?在艱難的時光里,我們能做的可能還是日復一日的瑣事。微小,依然有意義。

所以,吉本芭娜娜在《廚房》的後記中感慨:只要活著,人生就會毫無阻滯地下滑向前,而這並非一樁太壞的事。即使際遇坎坷,也不是沒有可能巧加利用,讓自己活得有趣有味。為此,最好丟棄天真,保持驕傲,學會冷靜。通過或多或少的努力,人們一定能夠過上平靜自喜的生活。

3.要時刻保持「治癒」的潛意識——治癒別人,和被人治癒

每個人因性格、經歷、思考方式,甚至人生觀不同,都會有不同的直面災難的狀態,這是沒有可參考的共有模式。

經曆本身不分悲觀和樂觀,這只是純粹的經過和面對,一切必將成為過去,每個當下的感知就是活著的意義。不要在悲觀處停留,也不要在樂觀處逃避。

但相同的是,我們要相信「治癒」的可能性。能治癒別人的人,一定經歷過漫長的自愈;如果曾經被治癒過,就會在心底生出一株不再懼怕的信念。這就是善意的循環。

(四)在各自人生的一地雞毛中,尋找生活的小而美

我最好的朋友剛升級新手媽媽,生活中的雞毛蒜皮無限放大,個人時間被擠占到近乎於無。知道她在經歷最無奈的過渡期和產後抑鬱後,我們就抽大清早通勤路途中,以及深夜12點半,她終於打理好有關娃的一切,進行短暫的互動。

遠程復工以後,我面對沒有明確界限的工作,她則要開始為延期開學的孩子錄製課程。比以前更無規律的忙碌:但我們還在堅持互動打氣。

我會分享那些她沒時間刷的劇,上的新課,總結的新的精力管理技巧,以及解鎖的新技能,為了進階,勞心勞力打拚的工作的種種;她會分享她逐漸重拾起的文藝愛好,比如水彩畫,瑜伽,咖啡,烘焙,喜歡的Vlog博主,穩定生活里的小煩惱。

我們不會因為角色改變而產生認知偏差,因為見面減少而疏遠;即使生活方式大不一樣,我們充滿了理解信任,因為我們都在各自的位置,認真生活,努力讓自己和周圍人快樂。

這種自我挑戰當然累。自始至終,我們都不會跟對方說,這麼累,別幹了。或許是因著喜歡,或許是因為生活需要,至少目前我們努力堅持這種超負荷的平衡和兼顧;更因為那是我們想上進想爭取的目標。

就像剛才,我還給她分享《廚房》這本書可愛的點:

「一個人要想真正自立,最好去弄點兒什麼東西養養。比如撫養孩子啦,種盆花啦。在這過程中才會看清自己能力的極限,然後才能有所作為。」


我調侃她,養著孩子的你,一定會涅槃重生,加油~

她回復我,加完班,頭暈眼花依然堅持深夜努力創作的你,就是我的榜樣。


作者:小冒,熱愛閱讀,平均年讀110+本書。

用刻意練習寫出多平台10w+的野生寫作者。立志通過寫作改變人生,堅持工作、娛樂、閱讀、寫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誤。願意寫深度思考劇評的娛樂生活雜博。

關鍵字: